2024年12月27日,伴随着国内外关注的目光,国产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正式下水,舷号为“51”。这艘新型战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在两栖作战能力上的重大突破。作为全球首款搭载电磁弹射器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不仅具备强大的作战和投送能力,还将使解放军在未来的海上作战中更具优势。对于中国海军而言,这无疑是一大步,同时也进一步缩小了与世界海军强国之间的差距,稳固了中国海军全球第二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舰的下水并非孤立事件。就在下水前的几小时,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在一场记者会上,回应了台当局近期对于美制武器的依赖。记者提问关于美国运送38辆M1A2T主战坦克到台湾的情况,张晓刚的回应中语气坚定,他指出,单靠几辆美制坦克,并不足以改变台军的劣势。这些武器终究只是“活靶子”,在真正的战场上,根本无法改变战局。张晓刚的话语并非空洞的威胁,而是给台当局、甚至美国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的军事准备,尤其是在海军领域,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川舰的下水,恰好回应了张晓刚大校的言辞。作为一款现代化的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将极大提升解放军在两栖登陆作战中的效率,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川舰的作战能力将使解放军具备在台海两岸同时展开大规模登陆作战的能力。台军面对这样的威胁,显然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形下,台当局若依赖外部的军事援助,显然是注定要处于劣势。
四川舰的设计,不仅注重海上打击力量的提升,还能提供全天候的火力支持,特别是在登陆作战中,其搭载的无人机、无人艇等系统,将使得解放军可以对敌方进行更加精准和持续的打击。在过去,台海如果爆发冲突,台军的防线通常依赖的是美方的支援,但随着四川舰的服役,这一战略局面可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早些时候,美国印太司令部曾提出过“地狱景观”计划,意图通过大量无人机、无人艇等设备消耗解放军登陆部队的力量,将台海变成一片“无人”的战场。然而,四川舰的下水打破了这一设想。四川舰不仅具备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还能有效协同无人作战系统,极大削弱了美国及台湾方面对解放军登陆部队的消耗战打算。
在这一背景下,台当局的反应显得有些过于乐观。12月2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主持召开了一场军事桌面兵推,台当局宣称美制武器能够“扭转战局”,并通过一系列的演练和发言,显得信心十足。赖清德本人也亲自参与并主持了此次兵推,且在会后,台当局向外界展示了一幅“稳操胜券”的态势。然而,四川舰的下水与张晓刚的表态,显然给了台当局当头一棒。这些美制武器,特别是坦克等装备,面对中国强大的海空优势,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战略价值。
张晓刚大校的言论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海军近年来的迅速崛起以及对台海局势的深刻洞察。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台军依赖的美国武器在面对中国现代化的海军力量时,显得尤为脆弱。四川舰作为中国海军的全新力量,具备更强的打击、投送和防御能力,不仅能够为解放军提供强大的海上火力支援,还能够大大提高在台海两岸同时展开军事行动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四川舰的下水也标志着中国在舰船建造领域的技术突破。近年来,中国在舰船建设上的能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根据公开数据,中国的造舰能力已超过美国,且差距在不断拉大。美国在这一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造舰速度和舰船多样化上,逐渐被中国赶超。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日曾表示,要追赶中国在造舰领域的进展,美国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表态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反转,几年前,正是中国的海军力量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今天,风水轮流转,局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于台当局而言,这一切都是警告。四川舰的下水,不仅是中国海军技术力量的一次展示,也是一种强烈的政治信号:台湾问题的解决,正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台军手中的美制武器,并不能改变两岸的战略格局,反而可能成为更大的战略负担。而台湾当局的军事“赌注”若继续寄托在外部援助上,必然是在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对于解放军而言,四川舰的下水,标志着在未来可能的台海冲突中,拥有了更多的战略选择。而中国海军的实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增强,未来台海局势的发展,将更加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