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精神——同行是朋友还是敌人?

华阅图书 2021-05-11 14:32:56

文章来源:《追求极致——日本企业团队工作法 》

日本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奉行联合优惠活动,其精髓在于不把同行当作敌人,而是当作朋友,互惠互助,实现双赢。

▎互相信赖

企业之间都是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合作的。日本企业在与陌生企业做生意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信用调查。信用调查的方法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和商业合作的目的而异,一般是有偿委托第三方信用调查公司进行调查。

有时,企业经营者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也会被调查、总结得非常详细。根据委托调查的内容及范围不同,信用调查报告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在日本,没有信誉就意味着没有生意。一旦企业之间建立了互相信任的关系,业务合作会持续很久。

在进行重大购销交易时,有些日本企业即使面对老客户,也不会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合同,而是按照彼此遵守了多年的老规矩办事。因没有商业合同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矛盾纠纷的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日本企业宁愿选择信任对方,维持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商业关系,遵守多年来传统的信用。

2008年发生雷曼金融危机时,日本的一些中小企业突然宣告破产或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银行和投资者成为这些企业的股东或债权人。在这种突发情况下,很多日本企业感到交流、合作是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的,难以立即建立牢靠的信赖关系。因此,这些企业就开始主动签订书面的合同协议,或至少要求共同签订一份框架合同。

一些日本企业的经销商,不仅是上游企业的经营战略策划者,也是该企业的业务流程监督者,为了避免矛盾和误解,一般不干预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彼此间本着互相信赖的原则,共同营销产品。这种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彼此认可“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之道。

为了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很多日本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与已经占领先机的企业进行竞争。与其通过雷同产品进行重合性竞争,不如通过技术优势进行差别化竞争。

日本企业的很多先进技术与尖端产品,其实是由多家企业共享技术、共同研发,共同获取产业链上的利益。共享技术、共同研发的重要前提就是互相信赖。合作多年的日本企业之间,在销售产品时,不仅互相派驻技术人员一起工作,也互相接受团队现场讨论、研发新设备。这种员工互派制度,是企业品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相互信任的表现。

这种互相派驻制度也存在管理弊端和经营隐患。被派驻团队若过多干预入驻企业的研发实务,接受派驻的企业很容易失去研发主导权;若被派驻人员过多参与入驻企业研发之外的经营管理业务,接受派驻的企业不仅容易丢失重要客户,也容易丢失某项整体业务或事业。

一些日本零售企业,几十年如一日,没有更换过主要商品供应商,并且很少干预供应商的零售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双方共同进行合理的价格调整。这种互相信赖关系,是日本企业互助精神的主要体现。

▎互利原则

当某一类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时,日本企业并不会一哄而上,也决不会以次充好。在很多市场领域,新老日本企业在非常默契地维护着合理利润空间的前提下,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举办优惠促销活动时,坚决避免恶意降价的营销战略。宁可增加赠品,也决不擅自改变销售定价。

有一些坚持互利原则的典故被日本企业界广泛传颂,其中包括近江商人“三方得利”的经营思想。“三方得利”从经商的角度总结就是:商家有利、厂家有利、消费者有利。这种互利思想已经广泛体现在日本的工商业体系中。

▎互产互消

互产互消是日本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间互帮互助的新颖方式(此处“消”有“销售”“消费”之意)。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地产地消”方式,对不同地域的不同企业采取优势互补、产品互补的方式,优化商品流通环节,简化零售渠道,各地生产后在异地经销、消费产品。

▎联合优惠

联合优惠是一些日本餐饮企业间互帮互助的新颖方式。为了争取更多的回头客,在同一区域的数家餐饮店铺会联合起来,提供给共同的中长期食客优惠。

这种联合优惠的方式,超越了传统餐饮店铺提供单一折扣的优惠方式。为了避免在同一区域发生过度竞争的局面,也为了防止部分中长期食客被忽略,导致顾客外流,各家餐饮企业主动采取产品优势互补的营销方式,从中长期食客的口味和健康出发,优化每日餐饮的品种,争取店铺与食客形成互动互利的局面。

这种联合优惠活动的精髓在于,不把同行当作敌人,而是当作朋友,互惠互助,实现双赢。

▎有序竞争

详细见《追求极致——日本企业团队工作法》第一章

▎相互扶助

详细见《追求极致——日本企业团队工作法》第一章

这是一本让你深刻了解日本企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的书。本书主要是以一些大中型日本企业以及事例为主,使更多中国企业的读者学习感受日本企业团队的工作方式,进行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

0 阅读:2
华阅图书

华阅图书

出好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