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决杨宇霆细节:除了杨宇霆做错三件事,还要怪张作霖埋下的祸根

百年战争录啊 2024-12-11 18:17:2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1929年1月,东北沈阳的老虎厅内枪声响起。奉系元老杨宇霆,已倒在血泊中。

张作霖遇刺半年后,这场杀戮带着年轻少帅的怒火,也宣告了东北权力交替的决裂。

杨宇霆做错了什么?张学良究竟下了什么决心?

东三省的新主与老臣

1928年6月,张作霖皇姑屯遇袭身亡,年仅27岁的张学良,接过东三省的军政大权,成为奉系军阀的少帅。

年轻的张学良面对父亲留下的势力,要管理庞大的东北军,处理复杂的政局。

父亲的死让他沉痛,东北军队的老臣们,却让他感到不安。

权力的继承并不轻松,特别是对他这样的新手来说,这种不安,主要来源于父亲手下的一名老臣——杨宇霆。

杨宇霆在奉系军阀中的地位极高,绰号“东北小诸葛”,深得张作霖的信任。

张作霖在世时,杨宇霆几乎掌控了东北军的全局,特别是军事和财政事务,他的果断与权谋,使得东北军日益壮大,而张作霖作为“东北王”的地位也逐渐稳固。

可在老帅去世后,这种局面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

1928年9月,张学良正式,接任东北军的统帅职务后,杨宇霆表面上顺从,但私下对少帅始终不屑一顾。

杨宇霆在军中威望极高,身边还聚集了很多奉系中的亲信。

又多次在决策中对张学良直接顶撞,甚至在一些公开场合,对少帅表现出不敬之态,称呼他为“小张”而不带官衔,这让张学良心愈加不满。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举行盛大典礼,向南京国民政府宣誓效忠,东北正式“易帜”。

这本是奉系表示团结一致的时刻,杨宇霆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冷淡,不仅对少帅缺乏尊重,还对蒋介石,所代表的南京政府,持有抵触态度。

所有将领都拍照留影纪念时,杨宇霆居然避开拍照,暗示自己对张学良主导的新政权并不认同。

现场不少人察觉出,杨宇霆对少帅的敌意,奉系的内部团结也受到影响。

几次重要会议上,杨宇霆自以为资历较老,对张学良说话不加掩饰,甚至直接批评张学良的决策。

张学良心中愤懑积聚,杨宇霆还屡次将东北的军政大事,私下与南方军政要员讨论,甚至传出他有意与日本联手的谣言,这让张学良深感不安。

杨宇霆显然,是把自己当作,奉系真正的掌控者,张学良更像是,被放在前台的“少帅”而已。

主权与权力的较量

1929年,杨宇霆的举动愈发张扬,终于将两人的矛盾彻底暴露。

1月初,杨宇霆主动提出,要修建一条贯通东三省的大铁路,并建议设立“东北铁路督办局”,由他的亲信常荫槐来负责。

杨宇霆声称这将,极大便利东三省的交通运输,和物资流通,提升东北经济。

张学良却一眼看穿,这项提议暗藏着深意。

这条铁路的修建,实际上是杨宇霆,想巩固自己在东北的权力,并进一步削弱少帅的控制。

杨宇霆与常荫槐的态度尤为强硬。

1月10日,杨宇霆亲自带着常荫槐,来到沈阳的老虎厅与张学良见面,要求少帅立即批准,铁路建设,和督办局设立的提议。

杨宇霆坚定地认为,这件事不需商量,必须尽快落实,语气几乎是命令。

常荫槐甚至直言对张学良说:“这里的事,你交给我们这些老臣来办就行了!”话音刚落,杨宇霆只是冷眼看着少帅,脸上露出一丝不屑。

张学良坐在椅子上,听着杨宇霆的话,他压抑着内心的愤怒,当场表示了反对意见:“我是这里的总司令,东北的事轮不到别人做主!”这一句话说出,杨宇霆和常荫槐面色一僵。

杨宇霆冷笑着瞥了张学良一眼,随即不再言语,拂袖而去,留下张学良坐在厅中独自沉思。

这场对峙让张学良意识到,杨宇霆已经彻底不把他放在眼里。

这不仅是对少帅权威的公开挑战,更是对奉系内部团结的重大威胁。

如果任由杨宇霆,继续掌控东北军政,不仅会影响奉系的稳定,还会让年轻的少帅形象,在部下面前大打折扣。

必须以雷霆手段解决杨宇霆,否则自己在奉系中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老虎厅的枪声

1929年1月10日,夜幕低垂。

沈阳的老虎厅内,寂静中带着紧张气息。杨宇霆与常荫槐,从下午起便频繁进出老虎厅,与少帅张学良进行商谈。

丝毫未觉察到,这场谈话不再是普通的交锋,而是生死攸关的较量。

张学良对自己的决断绝不拖延。

通过几名心腹部下迅速部署,将计划传达给卫队长高纪毅,与副官谭海,并要求他们,带几名忠诚可靠的士兵,埋伏在老虎厅外。

张学良的命令简单直接:立即采取行动,决不留情。

杨宇霆和常荫槐,在老虎厅中侃侃而谈,话语间透露出,对张学良的轻视与不屑。

张学良沉默片刻,点头微笑,转身走出了老虎厅。

他的笑容瞬间敛去,眼神中寒光一闪,对身边的高纪毅低声说了句:“开始吧”。

高纪毅应声,迅速朝老虎厅方向,指挥了几个亲兵,低喝一声,命令他们冲进厅内。

片刻间,老虎厅的安静被打破,几名士兵握紧枪支,齐刷刷地进入厅内,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几声枪响后,老虎厅再度恢复寂静,两人倒在血泊中,再无声息。

东北奉系的将领们,很快得知消息,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愤慨,有人敬畏,有人对少帅的强硬手段感到心惊肉跳。

这一夜,沈阳城中流言四起,但少帅张学良的决心却丝毫未动摇。

权力更迭后的东北新局

杨宇霆与常荫槐的死讯,不久便传遍了东三省,引发了奉系内部的强烈震动。

许多奉系旧将一度沉默,未敢公开议论,私下里,却对少帅的果断手段,表示震惊。

张学良毫不避讳这次行动的意义,这场夜间突击,不只是解决了眼前的权力之争,更是向奉系表明:少帅已经登位,东三省将遵循新的秩序。

杨宇霆被杀,奉系军中的旧势力,迅速衰弱。

张学良抓住这一时机,逐步整顿东北军队和政权,开始裁撤一些不服从指挥的旧部,并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年轻将领。

这次几乎不留余地,奉系的许多旧将,先是心怀不满,面对张学良的强硬风格,又纷纷转为支持。

张学良在此后半年中,逐渐将东北的军事、财政、铁路等重要部门,掌控在自己手中,不再允许任何人越权。

东北军内部的平稳过渡,让外界颇为意外,尤其是南京的蒋介石政,府一度对张学良的能力心存疑虑。

少帅这番果断手段,不久便使南京方面刮目相看,认为东北已经具备了,新的领导核心。

张学良在打扫了内部旧势力后,也逐渐将目光,转向东北的更大局面。

自父亲张作霖遇害以来,东北的日本势力不断渗透,各类经济控制手段,频繁施加在东三省。

如若继续依赖日本扶持,将为东北带来更深的隐患。

1929年年底,张学良与南京国民政府签署协定,将东三省的大部分铁路权力交回国有,并开始清理日本,在东北的经济影响。

数月后的“九一八事变”,再次将东北推入动荡局势,少帅的强硬手段,也让东北军保持了,更为统一的抗日阵线。

张学良将奉系,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不仅是继承了军权,更是改造了,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

杨宇霆之死,是东北军阀权力更迭的关键一步,这另张学良,从父辈的军政旧势力中走出,成为一位真正的少帅。

自此之后,张学良的形象在东北军中逐渐巩固。

他的手段果断、行事独立,逐步形成了对东北军政权的全面控制。

张作霖的影子在东三省渐渐淡去,少帅张学良的时代正式到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9
百年战争录啊

百年战争录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