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与下雨的机理以及桂枝汤原理探讨

炎黄国医吴越 2023-05-21 10:57:48

出汗与下雨的机理以及桂枝汤原理探讨

郑重提示:本文谨供学习、研究、交流之用,对于文中包含的医学处方,请勿轻易使用。如有疾病需找专业医师诊治。

中医人常有这个一个疑问:为什么桂枝汤证本来就有“出汗”症状,却还要服桂枝汤且啜热粥以出微汗?虽然张仲景有说到桂枝汤是为“解肌”而不是为了“发汗”,但却在《伤寒论》文中多处说到服桂枝汤“发汗后……”。桂枝汤能不能发汗?为什么要发微汗?

这个谜题好象没有人提出和解释过。

下面是我的感悟:

要出汗或下雨,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必须有水气升腾,有云层的形成。人体的肌肤是有水气的,不过那些很肌肤长期干燥的人,确实不容易出汗。

二、云层必须降温。比如人工降雨,比如桂枝汤,太阳中风,这个风是带着寒的——“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这些都是来形容太阳中风的症状。

桂枝汤“和营卫”的机理:

南方的冬天,每次寒潮来之前都会下雨——雨后变冷;每次寒潮退时也会下雨——雨后变暖。

桂枝汤证,先发生的“自汗出”,相当于寒潮来之前的下雨(冷雨),这是冷汗(盗汗也是冷汗);服药后的身体自由微汗出,相当于寒潮退去后的下雨(暖雨),这是暖汗,是人体正常的汗(比如吃饭后体内暖了出汗,比如运动后体内热了出汗)。

按现代气象学的解释:寒潮来之前的下雨,是冷锋推动暖锋,使暖锋抬升而下雨,冷锋占据后就不下雨了,但天气就冷了;寒潮退去后的下雨,是暖锋推动冷锋,暖锋自动抬升而下雨,暖锋占据后就不下雨了,而天气就暖了。

桂枝汤组方用药,正是这个机理。桂枝汤原名小阳旦汤,升阳并蒸腾水气上升而为云,祛寒相当于推动冷锋后撤,从而出汗,相当于化雨。

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立春之后是“雨水”。雨水的形成,是春天到来,天气回暖,水气逐渐充沛,才能形成的。

“雨水”节气,正与服桂枝枝并且啜热粥才能使全身形成微汗的原理相同。

如果人体水气凝结于肌肤而出不了汗,那就相当于“密云不雨”,人体的“天空”将是“阴云密布”,此时则适用于麻黄汤、青龙汤。很多医学家说青龙汤善于“腾云化雨”,说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理解了以上的论述,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

天地的圈层之最外层,即大气层,如果有水气逃逸出去,那就相当于人体出汗。一部分水气凝结成液态后,降落于地面,这就是雨。

人体肌肤的水气,一部分形成汗而排出体外,一部分则向体内流动,汇集到静脉乱系统,然后回流到肾脏,相当于雨,汇集于河流,最终流归大海(肾如大海)。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而肾为水之下源(本源)。

“天人合一”大中医,并非空谈,内涵奥妙无穷!

欲穷医之奥,还得修道修心修命开智。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3年5月18日

12 阅读:979

评论列表

用户95xxx86

用户95xxx86

2
2023-06-25 04:07

你要不要脸?这些观点是你的吗?剽窃了就成你的了?

炎黄国医吴越

炎黄国医吴越

民族医生,古典中医深研者,古法养生引领者,泛博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