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起笔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建国之后,毛主席却看到了两个共同笔名的文化人相持不下的场面,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这两个人的其中之一就是有名的乔冠华。那么,他到底与谁重名了呢?毛主席又是怎样巧妙的解决的?

1、重名的尴尬与争执
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想必大家都对撞衫、重名等事情略有耳闻,甚至是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尴尬,但殊不知,在我国革命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重名的尴尬,甚至还请到了毛主席“判案”。
在中国外交史上,除了周总理的卓越成就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凭借在联合国的笑容荣登教科书的乔冠华。

但没想到,这样一位伟大的外交官也会和别人重名,不是大名而是沿用多年的笔名,而那个人跟他重名的人就是当时著名的政论家胡鼎新。
原本这件事没有什么要紧的,但就是在日常的活动中,两个人时常被周围人叫笔名,叫一声“乔木”,两个人回头,实在让人尴尬不已。

为此,两个人没少争执。但更无奈的是,两人谁都不愿意放弃这个沿用已久的代称,于是只能来到毛主席面前,让他给个公正的解决方法。
因此,在建国后的某一天,两个人来到毛主席面前,纷纷诉说着自己与这个笔名的过往和深厚感情,并表示自己的不舍。

毛主席对着这两个几十岁的人,不禁哭笑不得。于是,在了解过这个事情的过程之后,毛主席给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终于解决了两个人的争执。
那么,毛主席给出的绝妙办法是什么呢?两个人与“乔木”这个笔名之间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2、“乔木”与他们
在近代的革命史中,有不少文学家或者政治家在进行作品写作的过程中都会取一个符合自己个性或者有特殊意义的笔名,所以难免会造成重名的现象。
正巧,乔冠华和胡鼎新就是那两个有缘人。在革命时期,两个人虽然分属不同的领域,一个是新闻工作、一个是思想理论,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革命事业。

建国前,两个人几乎是同步的在自己的领域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一方面,胡鼎新以其积极的革命信念,一直从事思想宣传工作,在当时的北京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他的文章以简明扼要,直击重点为特点,总能从纷乱复杂的问题中理清头绪,并给予行之有效的建议或意见,深受毛主席等革命者的喜爱。

同时,身为一个学生的他,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的对革命思想以及政治现状进行了研究评述,一时闻名全国。
而他之所以以“乔木”为笔名,或许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革命的一种蓬勃精神,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但总归,在乔冠华回国之前,革命队伍里一提到“乔木”就一定会想起胡鼎新。

然而,这样的情况却在乔冠华回国之后发生了改变,甚至产生了不少小插曲。乔冠华与胡鼎新原本是清华大学的校友,所以二人早就相熟,乔冠华也对他在国内的成就有所耳闻。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两个人竟然使用的是同一个笔名。在乔冠华回国之后,他就一直将“乔木”作为自己的代称和笔名。

一来是因为自己就姓乔,二来他也十分欣赏乔木的品性,能代表自己对于革命的看法,因此,凭借着自己在国外进修时学到的知识,乔冠华发表的文章也受到了社会的喜爱。
只不过不同的是,在乔冠华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站在国际视角上的评论,其角度新奇,具备国际视野,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重大。

同时,乔冠华也将自己本身的性格特点融入到了文章之中,使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感受到文章中透露出来的犀利言辞以及直爽态度。
由于其重要的国际视角,乔冠华的文章不仅在国内受到了欢迎,在国家社会中也流传广泛,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他对国际事务敏锐的洞察力,为之后从事外交事业奠定基础。

在“乔木”这个笔名之下,盛开了两种不一样的花,无所谓谁高谁低,只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革命信念。
但话又说回来,重名的笔名虽然都各自有自己的风格,但难免会有搞混的时候。曾经,两个人就因为这个重合的笔名,闹出了不少乌龙。

由于两个人的文章知名度都不低,所以毛主席都先后阅读过,也都对两者做出了极高评价,实在难分高下。
但在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两个人难得的都在同一会议上,毛主席就习惯性的叫了“乔木”的笔名,只有一声,两个人却都回了头,让人忍俊不禁。

久而久之,两个人就时常因为笔名的事情争执不下,但又都不愿意改名,于是才有了让主席断案的情景。
对此,毛主席也是哭笑不得,但为了同志之间的和谐,他只能帮他们想想解决办法。在顷刻之间,毛主席便胸有成竹的笑了出来。

随即,毛主席就对两个人说:“你不就姓乔嘛,就接着叫乔冠华,占一个姓。人家占了一个姓你就占一个名,改成胡乔木,怎么样?”
毛主席的这句话仿佛瞬间疏通了思路,两个人各自默默的念了念,之后便纷纷表示同意。就这样,两个“乔木”的笔名之争就这样进入尾声。

在之后的文章中,他们各自以这两个名字发表评论和文章,反而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一举两得。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两个人相持不下的原因,毕竟这个笔名是陪伴自己很久的名字,里面包含着自己对于革命事业种种心路历程和陪伴,这样的感情是怎样都无法割舍的。

同时,我们也从这样的小事中看出了毛主席对于革命同志的欣赏以及团结精神,是我们党重要的核心人物。
参考资料:
乔冠华、胡鼎新——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