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郤氏政敌、晋国贤臣伯宗的故事

伯虎 2024-03-29 16:37:43

上一篇文章中,曾说到‘三郤’(郤錡、郤至、郤犨)倚仗着家族的势力和自身的地位,在晋国国内骄纵跋扈、轻狂无礼,多次打击报复那些不畏服、不屈从于他们的同僚,其中甚至还有郤氏的同宗;,而‘三郤’公报私仇、陷害打击得最重的‘政敌’,就是晋景公、晋厉公两代国君所重用的臣子、晋国著名的贤臣——伯宗。

之前我在写‘晋国郤氏’系列文章的开端第一篇时,就曾经写过郤氏家族的来源和立氏始末——晋国郤氏之祖郤豹,原名叔虎,出自于晋公室别支,也就是晋国始祖唐叔虞之后,某一代晋侯的小宗后代。

晋献公在位时期,叔虎曾随国君出兵征伐赤狄部落,并在作战中屡建战功;为奖励军功,晋襄公在讨伐赤狄获胜之后,便将晋国的郤邑(山西沁水下游一带)封给了叔虎,晋国朝野上下因此尊称叔虎为‘郤子’(叔虎名豹,所以从此后改名为郤豹)。

叔虎受封郤邑之后,他的后裔就以郤邑封地之名为新的氏名,家族别立于晋公室之外,称为‘郤氏’。

郤豹一生有多个儿子,其嫡长子郤芮在成年之后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郤氏家主之位,成为了郤氏大宗(郤芮之子郤缺、孙郤克、曾孙郤錡,都是历代郤氏大宗的家主);而郤豹其他的儿子,如郤榖、郤溱、郤义、郤称、郤乞等人,都从属于家主郤芮,为郤氏小宗。

郤豹的庶长子郤称,因为在兄弟之中排行居长,所以又被称为‘郤伯’;而郤称的子孙,也学着先祖郤豹的样子,将自己的小宗家族从郤氏大宗中别立出来,另立氏名为‘伯氏’;伯宗,正是郤称的直系后裔。

(伯宗的出身还另外有一说——伯宗先祖本是宋国公室旁支,是宋襄公的弟弟公子邀的直系后代;当初,公子邀在出使晋国时被晋侯留下,随后便出仕于晋国;此后公子邀在晋国落地生根、娶妻生子,伯宗就是他的后人;而生于晋国的伯宗,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晋国的贵族大夫)。

伯宗的家族世系有两种说法(晋国公室别支、郤氏小宗;宋国公室别支、公子邀后代),具体情况不明;我这里根据他在晋景公在位时期就已经出仕、且深受晋景公所信任,是晋国朝堂的老臣的背景来分析,伯宗很有可能是郤克、郤犨的同族兄弟,是郤錡、郤至的同族远房叔父。

晋景公在位时,非常地重用和信任伯宗,一旦遇到重要而不能马上做出决断的事情,晋景公经常要召唤伯宗前来,听取完他的意见后再行事;伯宗因深受国君的重用,自己也为此而自喜不已。

伯宗和晋景公之间,还有一段精彩的、有关‘鞭长莫及’成语由来的对话——

周定王十二年(前595年)九月,为了替出使齐国途中路过宋国,被宋人杀害的楚使申舟报仇,楚庄王正式兵发攻宋。在楚军大举压境的危急情况下,宋国国君宋文公先是派遣大夫乐婴齐使晋,向盟主晋景公求救,又命宋右师华元为主帅,率领国内的士卒坚守国都商丘,以抵挡楚军的围攻。

宋国的求援使者抵达晋国之后,立即向晋景公递交了求援信;得到盟友告急信的晋景公便准备履行盟主的职责,派出军队去援救宋国;就在此时,伯宗却出面劝阻了晋景公,并劝谏国君说:

“君上请暂时不要出兵,古语有言‘马鞭再长,也达不到马肚子下面’(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宋国离晋国实在太远,我军的集结也需要一段时间,当我们完成出兵的准备后,恐怕楚、宋之间的战事早已分出了胜负。这时候我们的军队再赶过去的话,有可能也来不及救宋了。当初郑国的事情就是先例(指楚国攻郑、晋国救援不及,郑国直接向楚国归附,随后晋楚之间爆发了‘邲之战’,晋军惨败的往事)。现在的楚君正处于如日中天的状态,他这是受到了昊天的庇佑所致;而我们晋国虽然强盛,但能违背来自于昊天的意愿吗?君上您还是先等一等再看吧。”

对伯宗的劝谏,晋景公心有不满,于是不甘心地反问说:

“话虽如此,但楚国再强盛,难道寡人就要忍气吞声,看着楚国恣意横行、去欺凌我们的盟友宋国吗?”

伯宗则继续耐心地为晋景公解释说:

“高下起伏、都在人心之内;清亮的河流湖泊里,也藏有污泥和浊水;丰美的山林草野中,也躲着毒虫和猛兽;再美观的玉石,难免有斑驳和瑕疵。您是一国之君,但也不能事事都如意;有的时候,您也需要忍受一些不能忍受的欺辱,这是昊天行事的常道。所以,您还是暂且忍一下,看看事态的后续发展,再作打算吧。”

‘高下在心,川泽纳汙,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左传.宣公十五年》

这里还是要说一下伯宗所讲的‘郑国往事’——当年,晋楚‘邲之战’前,楚军就围困了郑都新郑三个月,以此引诱晋军前去援助;而晋军出征之后,还没到达郑国境内,郑国就已经支撑不住,向楚国投降并缔结了楚郑新盟约。晋军统帅层因此相互埋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晋军的中枢指挥也因此失灵,调度、配合 不力;所以,晋军才惨败于之后的‘邲之战’中。

如果当时晋国君臣在决定援郑的时候,能稍稍地静观一下,不要那么着急,而根据实际的情况决定下一步的动作,那么后面的事情就会从容很多,也不会因为前期的准备不足,而遇到手忙脚乱的场面;晋国的元气和士气都不会白白地丢失在了邲地。

因此,听完伯宗二次解释、从而醒悟过来后的晋景公立即采用了伯宗的劝谏,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急急忙忙派兵去援救宋国,而选择了‘先按兵不动,观察、判断,视后续情况发展而动’的做法;这也保证了晋国的战略主动权不会被楚国所牵着走。

伯宗在劝谏晋景公时所说的那句:“虽鞭之长,不及马腹”的话,就是后世成语——“鞭长莫及”的来源出处。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六月,晋中军将荀林父率领训练三年后面目一新的晋中军、上军出征北方边境,前去讨伐骚扰北方边境的赤狄——潞国;而晋国伐潞的理由,就是潞国权臣酆舒无故杀害潞国国君潞子婴的正妻、晋景公的姐姐伯姬。

另外,潞子婴身为国君却为人软弱无能,不能约束权力欲望越来越大的臣子酆舒,因此私下向晋景公这个小舅子求援,请晋国出兵帮助自己讨伐权臣,夺回执政权。这也是晋景公出兵伐潞的另一个理由。

可晋国即将出兵伐潞前,国内的一些卿士大夫们害怕其他国家会趁着晋军北上伐潞的机会乘虚而入、偷袭晋国,给自己家族的利益带来损失,于是劝晋景公说:

“君上这次要出兵伐潞,恐怕还不是时候啊;潞国的执政鄷舒,有着三项显著的才能,不是我们所能轻易压服的;不如等他和潞子的矛盾激化、国内发生内讧,鄷舒下台之后,那个时候我们再做打算。”

晋景公此时也有些犹豫不决,担忧敌国会乘虚来袭击晋国(确实是这样的,后来晋军伐潞时,死敌秦国果然发兵前来偷袭晋国);关键时刻,又是伯宗站出来劝谏晋景公,强烈请求立即出兵攻打潞国,以威慑其他的敌对国家。

伯宗对晋景公说:

“君上您不要犹豫,应该趁此机会一举拿下骄横无礼的潞国,为伯姬夫人报仇,顺便震慑其他国家,不敢对晋国有二心。鄷舒此人的才能虽然多,却还有五条罪状,对潞国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鄷舒依仗自己的一些微不足道才能,不讲究行为美德,这就更增加了他的罪过,也是我们出兵讨伐他的好机会。而任由鄷舒执政、不加干涉的话,那么继承他位置的人将会敬奉他、尊其为神明,这就巩固了他们国家的国势;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拿什么手段来对待潞国呢?等以后有了理由再去进攻,这种事怎么可以做?

天违反时令,就是灾难,地违反物性,就是妖孽,国人违反道德,就是祸乱;有了祸乱,妖孽和灾难就要出现、发生。现在,这些反常的事都显现在了潞人那一边,这就是我们灭潞的好机会!而灭潞之后,残存的赤狄其它部落也会因此而畏惧我们,对君上您俯首称臣。时机转瞬即逝,请君上不要再犹豫了。”

在伯宗的仔细分析和再三劝告之下,晋景公下定了伐潞的决心,命荀林父率按计划军出征,讨伐潞国。荀林父出兵后,在曲梁(山西潞城石梁村)与酆舒所率的潞军进行了交战,大败潞军,驱逐酆舒逃亡至卫国躲藏。

卫国与晋国的一直都是坚定的盟友关系,所以鄷舒逃到卫国之后,卫国国君卫穆公根本都没和他见面,就直接让人将其擒拿,然后送到晋军的大营中,交给晋军主将荀林父处置。

击败并俘获鄷舒之后,荀林父率军直接进入了潞城;而潞国国君潞子婴在出宫去迎接、慰问帮助自己夺回权力的晋军时,也被荀林父当面斥责,指责他听信谗言,冤杀妻子伯姬,还纵容臣子勾结叛臣(指晋国前中军佐先榖)偷袭晋国,实属罪不容赦。

在荀林父毫不留情的斥责下,潞子婴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随后,荀林父也将潞子婴一并拿下,并命晋军迅速占据了潞城,及潞国其他城邑。潞国就此灭亡,多年来骚扰晋国北方边境的大敌之一,至此彻底被晋国所吞并。

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夏,梁山发生崩塌,天下震动(此处的梁山不是后世人们所熟知的山东梁山,而是位于陕西韩城的夏阳少梁故邑,也叫梁山);身在国都新绛的晋景公也心神不宁,于是特地用传驿的马车去接在外地的伯宗,让他回新绛来商议如何应对此事。

接到了国君的召见君命后,伯宗立即乘坐着驿车往新绛赶;半途中,恰好遇见了一辆载重运货的大车翻倒在路上,几乎堵塞了道路;于是,伯宗从车上站起身来,要对方的押车人让路,并客气地对他说:

“请避开我的驿车,我有急事要去新绛。”

而押车的人并没有及时移开车,还不慌不忙地回答伯宗说:

“您既然乘坐驿车,那么追求的就是速度要快;而与其您在这里等我慢吞吞地移走翻倒了的车上的货物、给您让出道路来,还不如直接改道,从小路回新绛,那样岂不是更快一些么。”

伯宗对押车人如此冷静清晰的回答很是惊叹,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判断力的人,于是就问他是哪里人;押车人回答说:“我是绛人。”伯宗再向他问起新绛目前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押车人则回复说:

“梁山崩塌了,国君打算召见大夫伯宗回去,和他商量该如何应对。”

伯宗又问:

“那么您觉得国君和伯大夫准备怎么办?”

押车人气定神闲地回答说:

“山是因为有了腐朽的土壤,这才崩塌的,又能怎么办呢?国家是以山川为主,所以遇到了山崩水竭的事情后,身为国君的,就要为此而减损膳食、撤掉音乐、穿着素服、乘坐素洁而不绘彩画的座车、离开平日居住的寝宫、到郊外去居住,清心寡欲;然后举行祭祀仪式、陈列献祭礼物、由太史宣读写在简册上的祭文,国君带头,以礼仪制度去祭祀山川之神,这就是应对的方式;即使是伯大夫回到了新绛、面见国君之后,也要按照这些程序来向国君进言、执行,还能有什么别的方法呢?”

听完押车人的话后,伯宗惊奇不已,认为他一定是一位高明睿智的隐士,于是立即表明了身份,说自己就是对方口中所说的‘伯宗大夫’;然后,伯宗恭敬地请求押车人与自己一起回新绛,去面见国君(晋景公),自己一定会在国君面前大力举荐他,为他在朝堂上谋取一个官位。

但押车人没有答应伯宗的请求,而是一面卸车、一面催促伯宗抄小道赶回新绛,国君可还在公宫中等着他的到来呢。

伯宗见无法说动押车人,只得遗憾地与他告别,然后改道赶回了新绛,;随后在参见晋景公时,伯宗将半路上碰到的押车人所说的话原原本本都告诉了晋景公,请国君依此行事。

得知伯宗半路上的遭遇后,晋景公也连连称奇,然后按照伯宗从押车人那里听来的‘对策’,一一照办。之后,晋景公更加倚重伯宗,大事小事都和他商量,伯宗也兢兢业业辅佐国君,以为君分忧为己任。

有关伯宗其他的故事,以及他与‘三郤’之间的恩怨,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

3 阅读:85

伯虎

简介:专注于历史事件、人物探究,追寻鲜活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