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六十三集

国学书融启蒙 2024-03-28 08:46:37

【南北朝:周兴嗣】

【导语】

古代官员的官职和身份,是用车马和服饰来区别的。官越高,车就越 华贵,驾车的马就越多,服饰就越精美,服饰上的图案或颜色也有所不同。

【正文】

gāo guān péi niǎn

高冠陪辇

qū gǔ zhèn yīng

驱毂振缨

【译文】

天子出行的时候,官员们戴着高大的帽子跟在皇帝的车撵后面,车马驱驰,彩饰飘扬。

【故事链接】

君子死,冠不免

古代的贵族阶层中,冠与礼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儒家认为,行冠礼,一方面标志着一个贵族成员明确其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而步入社会的开始,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父子相继的宗法伦理精神。因此,冠礼是非常庄重的,有着严格的规范。在古代,冠是不能乱戴的。冠带不整是很失礼令人羞愧的事情。

有这样一个典故: 孔子的重要门生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孔悝参与推翻卫国国君的政变,子路以“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的态度力图阻止这场政变,在激烈的战斗中,子路冠下的丝缨被击断,他说:“君子即使死去,也不会使自己的衣冠凌乱。”于是结缨而死。在从容结缨正冠的瞬间,被人趁机杀死并剁成肉酱。子路为儒家的信仰而死,更有可能是为寄托这种信仰的形式——汉冠威仪而死的第一人。

现在我们都很难理解这种做法,但是在古代,子路却因此被人称赞。

【智慧链接】

西周时期,马车除了继续被用于作战之外,还被作为等级身份的体现物。据周代的礼书记载,从周王到诸侯、卿大夫,依据其身份的不同而在车子的结构、驾马的数量、车马器的形制、车子的装饰等方面有严格的区别。在周代的贵族墓葬旁边,常可发现附葬的车马,坑内埋放车马的数量和旁边贵族墓葬的规模和随葬品相匹配。

战国晚期,骑兵逐渐取代战车成为东周列国主要的作战手段。秦汉时期以后,车子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从二马驾的单辕变为单马驾的双辕车,车子主要被作为出行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在汉代诸侯王的墓葬中,可以看到有车子随葬。直至近代,马车的结构和用途未再发生大的变化。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本人精心整理《千字文》每一句话意思,有助于理解的故事和拓展知识,(内容参考多方面资料)意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

0 阅读:0
国学书融启蒙

国学书融启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