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擅长培养人才,尤其擅长掌控各类人才。淮军将领刘铭传在淮北平原长大,那里的民俗风情十分浓郁,因此他从小就养成了无畏的英雄精神。18岁时,一个土皇帝来到他家勒索钱财。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跪下来求饶。只有刘铭传找土皇帝报仇。年轻时,土豪侮辱了他,他走上前去,抓起刀砍下土豪的头。在那之后,他成为村里有名的流氓团伙头目。
曾国藩命令李鸿章回乡招募淮军时,李鸿章第一个看中了他。他把自己的队伍招募到淮军,称为“铭军”,花了很多钱从外国人那里购买枪支弹药,并把这支军队装备成现代武装力量。这支队伍为李鸿章的成就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李鸿章对刘的嚣张气焰很恼火。当曾国藩想借淮军的“剿捻”之机,李鸿章把这支军队分配给曾,希望曾国藩能管教他。果然,在“剿捻”的过程中,两支军队闹矛盾了。如何处理这件事让曾国藩为难。不处理,是不公平的,双方都不能冷静下来,将来会有内讧;处理这件事,这是李鸿章的下属,刘既有勇气又有智谋,而且有外国枪支和大炮。他将来不得不依靠他。因此,曾国藩严厉斥责刘,说得很严厉。这一招真的奏效了,不久曾国藩调动刘的军队独自去皖北作战。
“剿捻”成功后,李鸿章向清廷为刘的成就辩护,使刘成为台湾道员。正是这个桀骜不驯的人带领台湾军队和人民在中法战争中奋起反抗,使法军无法攻下台湾,打破了法军占领中国台湾的梦想。战斗的另一方,陈国瑞,是僧格林沁手下的将军。他从来没有读过书,更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是不道德的。他只会说脏话。只要他想做某事,他就会去做。陈很早就加入了太平军,后来向清军投降。之后,他被放在僧格林沁手下。他作战非常勇敢。战争期间,炮弹打碎了他手中的酒杯。但他没有回避,而是抓起一把椅子坐在营房外面,大喊“向我开火”。他的手下都敬畏他。曾国藩接管了“剿捻”,与陈打过交道。
曾国藩在处理两军交战问题时,觉得只有说服陈以后才能真正用他。因此,曾国藩先打击陈的傲慢,然后再叙述他的恶行和暴行,让他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当陈灰心丧气时,曾国藩改变了语调,称赞他的勇敢。他说陈是一个有前途的将军,不能毁掉自己的未来。曾国藩在他面前坐下来,一边说话一边认真地教他,给他定下三条规矩,不扰民、不私斗、不违抗命令。这些话说服了陈。
然而,陈的本性很难改变,所以他一回到军营就无视曾国藩的命令。曾国藩见软的用处不大,立即请出圣旨,免去陈的官职,命令他戴罪立功。曾还告诉他,不听命令就将被撤职进行调查,送往军台。一想到没有酒、肉和权力的生活,陈马上带着部队去了指定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控制没有道德的人才的使用。这就像一把剑。如果控制得当,它就是一种锋利的武器。如果控制不好,那就是凶器。曾国藩用两种方法来管控猛将,要么软硬兼施,要么内外兼修。这样,可以充分用他们各自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