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彭德怀推荐2名参谋长人选,却遭毛主席拒绝:有人更合适

才灿看历史 2025-01-27 05:38:37

1942年夏天,身为八路军副总指挥、同时代理北方局书记的彭德怀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到了延安。

作为前线的指挥官,彭老总是轻易不会离开阵地的。

所以,打电话、写信、亦或者是托人带口信,便约定俗成地成为他与延安方面、中央军委交流的方法。

这一次也不例外。

彭老总18岁便参军入伍,当兵已经二十余年、可谓身经百战,对于他的要求,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军委向来是尽量满足的。

然而,当毛主席看过这封信件之后,却第一次犹豫了起来。

原来此次写信,彭老总是要向中央军委推荐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人选。

在仔细斟酌了许久之后,毛主席却认为彭老总推荐的人选并不合适,于是另外挑选了一人出任参谋长一职。

要知道,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虽然不是军队主官,但却是朱德、彭德怀的重要助手。

如此重要的职务,为何会出现空缺呢?

而彭老总推荐的人究竟是谁?毛主席又为何会提出反对呢?

在否决了彭老总之后,毛主席又会把如此重要的职务委以谁人之手呢?

其实在此之前,八路军前指参谋长一职是有人担任的,那便是左权。

穷苦出身、一岁丧父的左权自幼便养成了独立的性格。

为了生活下去,他从小就学会了打猪草、放牛、种田,虽然仍旧难逃忍饥挨饿的噩运,但起码他靠着自己的努力,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自身的性格、以及苦难中磨砺出来的顽强品性,才使得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得以脱颖而出。

1924年春天,投笔从戎的左权来到广州,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

而在不久之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学招生,左权也由此转入这座著名的军事学府,成为第一期学员。

在这里,左权结识了陈赓成为至交好友,并在他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

凭借着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他先后在黄埔军校学生军教导团中担任排长、连长等职务,参加了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以及消灭陈炯明的东征。

1925年底,左权在党组织的委派下赶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结束了为期两年的留学生活后,他又接到命令,继续前往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等到左权回国时,已是1930年的夏天。

刚刚抵达闽西苏区,他就被推举为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同时兼任红12军军长。

在之后的多年军旅生涯中,左权历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参谋处长、红五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务。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甘肃省会宁县胜利会师。

虽然长征结束了,但反动派的追兵仍旧虎视眈眈。

为了痛击敌人,中央军委决定派部队打一场歼灭战,而这个任务便落在了左权的身上。

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左权将自己关在作战室内整整一个下午,经过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最终决定在甘肃环县的山城堡一带、痛击胡宗南手下的第78师。

10月21日,红军主力部队发起总攻,敌78师虽然被打得猝不及防,但很快依据地形优势站稳了脚跟。

即便敌人装备精良,也架不住红军战士们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

在鏖战了一天一夜之后,也就是10月22日上午,山城堡战役宣告结束。

原本嚣张至极的78师,在折损了2个团的兵力后仓惶撤出战场。

后来,刘伯承元帅在回忆起左权时,言语间充满了对他的敬佩。

“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他在山城堡指挥的那场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1937年8月25日,出于大局考虑、加之国共两党选择再度合作的关系,中央军委发布了这样一项命令。

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以及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左权任参谋长。

既然能够成为“总前指”的参谋长,左权必定是有着过人之处的。

在百团大战中,正是左权协助彭老总指挥,才最终有了歼敌2万余人的傲人战绩。

事后,彭老总更是忍不住拍着他的肩膀,极为肯定地评价他为“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

而朱德总司令也称其为“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却在不久之后陨落了。

1942年5月,华北日军纠集了大批部队,开始向八路军前方指挥部驻地、也就是山西省辽县麻田镇进犯。

由于日寇行军十分隐蔽,致使我军未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踪迹。

等到敌人快要抵达麻田镇时,哨兵才发觉事情的严重性,连忙转身朝着总前指跑去。

“报告,小鬼子来了,人数不少……”

彭老总的脾气本就火爆,闻听此言更是“噌”地站起身来。

他三步并两步走到那名哨兵身前,紧蹙着眉头问道:“鬼子来了,究竟是到哪里?人数不少,究竟有多少人?”

然而,当时情况紧急,哨兵只顾着跑回来报信,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他支支吾吾了半天,才带着哭腔回答道:“我发现他们的时候,离镇子还有不到十里路,估计这个时候快要进村了……”

“他们人很多,乌泱泱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尾……”

话音落下,朱德、彭德怀对视了一眼,便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总前指的所有人员立即撤离,电报机、通讯机、还有各种资料全部带走。

就在众人紧张地搬运物品时,左权却来到了两位首长面前,面色严肃地说道:“朱老总、彭老总,敌人机动性高,我们这个时候撤退恐怕来不及了……”

说到这里,左权顿了顿,见两位老总也是一筹莫展,他才继续道:“不如……由我带一支队伍留下来打阻击,可以争取一些时间”。

刚说完,彭德怀就摇起了头。

有人断后,自然可以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

可是,断后的同志也绝无生还的可能。

正是因为这一点,彭老总才会坚决反对这个提议。

可眼下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朱德作为总指挥,自然明白一切应该以大局为重。

他默不作声地凝视着左权,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叹息着说道:“一定要活着回来!”

按照左权的计划,等到大部队脱离危险后,自己便率部突围。

可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等到他准备抽身之际,却发现敌人已经从后方迂回包抄过来。

而且他们火力太强,接连突围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无奈之下,他只能率领部队在辽县境内打起了游击,依靠地形的优势与敌人周旋。

与此同时,朱德、彭德怀等人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期盼着左权能够尽早赶来会合。

身在延安的毛主席也是一连几日夜不能寐,他在等待着太行前线的最新消息。

八路军前方指挥部遇袭,这件事他是知道。

目前电台联络已经中断,他迫切地想要了解最新情况。

5月27日这天,129师师部终于发来电报。

“彭老总已带领前指机关突围,罗瑞卿、杨立三同志突围后再次与敌人相遇,目前情况不明,左权同志不幸牺牲……”

看到最后,毛主席不禁湿红了眼眶。

他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左权真的牺牲了。

可结果已成定局,无论相信与否,都是无法改变的。

就在毛主席收到电报的两天之前,也就是5月25日,左权率领部队转移到了十字岭。

战士们刚刚拉开阵仗,准备应对敌人的冲锋,没想到日寇却对十字岭阵地发起了炮击。

一枚炮弹落在了一个小战士的身旁,左权为了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

最终,炮弹爆炸发出猛烈的声响,而左权将军也英勇牺牲了……

不久之后,在昔阳县小南山村焦急等待的彭德怀等人也得知了这个噩耗,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难以掩饰的悲痛表情。

哀伤了许久过后,彭老总这才紧握着双拳,用略带沙哑的嗓音振臂高喊道:“同志们,台子塌了不要紧,咱们搭起来再干!”

简短却铿锵有力的一段话,犹如黑暗中的一团火焰,让迷茫、不知所措的同志们看到了一份曙光。

紧接着,所有人纷纷站起身来,学着彭老总的模样也齐声喊了起来:“台子塌了不要紧,搭起来再干!”

这嘹亮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划破天际、直冲云霄,在延绵不绝的山谷中回荡。

时间来到7月份,毛主席在给八路军总前指的电报中提出,总部转移的必要性。

“今明两年斗争将异常残酷,敌人已经把扫荡的目标对准了我们的主要首脑机关,左权的牺牲就是极大的教训。因此我们认为,总部向晋西北转移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对于这个建议,彭德怀却认为不妥当。

对他来说,总前指还是留在晋东南比较好一些。

太行、太岳山区地形条件好,而且目前我军在开封、新乡、太原、临汾等地的工作刚刚取得进展,此时将总部转移,必然前功尽弃。

而且,眼下正值盛夏,昼长夜短,要想突破日寇的层层封锁抵达晋西北,是十分不容易的。

为此,彭德怀在回信中坚决认为,总前指应该继续留在晋东南地区。

而在这封信中,他还提到左权同志虽然牺牲了,但总前指的工作还需要继续下去,希望中央派人来接任参谋长一职。

最后,彭老总还推荐了两名人选,一个是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叶剑英元帅,另一个则是时任115师师长的林帅。

对于彭德怀坚持总前指不转移的建议,毛主席是同意的。

但对于他提出的两个推荐人选,毛主席考虑了良久,最终还是摇头表示了否决。

毕竟叶帅作为中央军委的参谋长,手头上的工作更多、肩上的担子更重,根本就抽不开身。

而林帅呢,军事指挥能力是出众的,更适合做军事主官、而非参谋工作。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毛主席最终确定了人选,那便是当时正在太行山抗大总校任副校长兼副政委的滕代远。

此人在革命早期领导过地方武装运动,后来在红军中担任过党代表、政委,还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

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工经验,他都足以胜任这一职务。

更重要的是,1928年时,彭德怀和滕代远共同发起平江起义,并携手成立了红五军,两人可谓是彼此熟悉,安排到一起工作也得心应手一些。

当彭老总得知,毛主席给自己安排的新助手竟是滕代远时,也是异常兴奋。

0 阅读:26
才灿看历史

才灿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