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并不神秘,61句《企业文化探秘》精彩书摘为你解惑

银代仁课程 2024-11-25 20:16:35

1.在路上,梦想与信念是我们孤独前行的密友。我们或许会偶感困惑、遭遇挫折、短暂停滞,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之路。

2.寻找企业生命的灵魂与持续发展动力,让我们一起从企业文化中去发现答案。

3.带着问题出发,远比带着空空的脑袋,更有意义。与其站在原地空想什么最优解,不如在前行中寻求不太完美的答案。

4.企业文化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将伴随着一个企业的发展而持续旋转和涌动:它既可复制传承,又可编码解析,还可变异创新,从而凝聚着企业的“精气神”,不断指引着企业前进的方向。

5.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由内而外”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明确核心价值观、加强员工培训、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展开。

6.企业文化不在于你自己如何定义和描述,而是你的客户、你的员工等“他人”对你企业的真实感知。

7.企业文化,如同一个家庭的“家风”与“家教”。

8.企业文化的创新,犹如人体必须的新陈代谢,一刻也不能停歇。

9.企业的制度流程,是我们必须遵守的“下限”(最低标准),而企业文化是我们追求的“上限”(更高追求)。

10. 做好“传帮带”,是每一个主管的基本内功之一。有了“传帮带”,一种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也就自然形成。

11. 建设企业文化,需要企业领导人“有心”,团队成员“有意”,大家双向奔赴,才能彼此成就。

12. 在企业的规章制度无法触及的每一个细小角落,核心价值观在那里为你默默坚守。

13. 对于普通员工,主要以“制度”来要求;对于核心高管,必须以“文化”做筛选。

14. 真正厉害的角色,核心价值观才是组织成员“优秀”的底色。

15. 的确,没有经营业绩,企业就得不到发展。但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经营业绩就得不到保障。

16. “诚信”是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没有“诚信”,其他文化都将黯然失色。

17. 那些不断拥有创新杰作的企业,他们不只是表层具有创新的能力,中层还有创新的机制,底层更有创新的文化。

18. 每一个创业者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动辄就把普通的“创业者”抬高到“企业家”的位置,实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

19.领导力一定要用好企业文化这一张牌。

20. 企业文化一旦发生变化,哪怕是某些细微的风吹草动,它又极易影响着员工行为的改变。

《企业文化探秘》图书封面

21.企业文化就如同企业内部的空气,或清新怡人、芬芳甜美;或污浊沉闷、窒息难闻。它无处不在,充盈着企业的每个角落,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22.只有当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达到高度一致并相互齿合时,企业内部才能实现和谐运转,从而产生高绩效。

23.关于员工行为管理,一定要拒绝“开盲盒”,做好持续监督反馈,才能保障员工行为规范执行到位。

24.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员工的参与,既是“试金石”,更是“金钥匙”。

25.如果员工没有“企业文化”做武装,我们今后拿什么去与软硬兼备、擅长AI的机器人比拼?!

26.只有想方设法让你的员工变得“优秀”,如此,你的企业自然也就走向“卓越”。这也许就是“以利他之心,成利己之事”。

27.监督机制犹如人体所必需的“体检”,没有定期的“体检”,我们对于自身的各种“参数”就是模糊的。

28.如果员工行为管理抓不好,我们的绩效管理也大概率好不到哪里去。须知,员工行为管理是过程,员工的绩效管理才是结果。

29.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气质;而品牌,犹如一个人的外貌。一个“气质”和“外貌”内外兼修的企业,想必大家都很喜欢。

30.品牌形象负责“引进来”,而企业文化负责“留下来”。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导向”和品牌形象的“定位”。

31.相对而言,品牌外显,其打造或可以速成;而文化内敛,其建设必须假以时日、欲速不达。在我看来,脱离企业文化的品牌打造,那只是品牌建设的初级阶段和低级趣味。

32.高级的市场营销,应该有三种境界:促销售、打品牌、传文化。

33.当企业之间的竞争,经过“产品服务”、“市场营销”之后,将毫无悬念的进入“品牌|文化”之争。

34.对于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如果我们既不重视,又无相当的认知高度,则沦为平庸就不可避免。

35.如果我们以每25年作为一代新人的时间,无论是品牌形象,还是企业文化,都必须随之而更新。

36.对企业领导人而言,知道为什么(Why),以及需要什么(What),远比明白怎么干(How)更重要。因为,How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操刀,而Why和What,只能由企业领导人自己决定。

37.企业文化,它必须要“支撑运营”,它必须为“业绩买单”,它必须能“牵引梦想”。

38.没有制度的保障和呵护,企业文化(建设)是脆弱的,是模糊的,在一些人眼中是可有可无的。

39.不要眼睛只盯着业绩,要关注业绩背后的员工成长,这样的企业文化必将最终反哺企业。

40.没有培训,就没有传承。没有理解,就没有践行。找到工作中的文化“闪光点”,找到文化在工作中的“落脚点”,才算企业文化培育入了门。

41. 在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方面,永远没有“快进键”,更没有“暂停键”。

42. 当一个企业或者个人IP逐步“公众化”之后,内外结合将成为传播的常态。

43. “虚伪”的种子一旦发芽,企业文化必将世风日下。

44. 只有企业领导人的IP,通常才能与企业文化深度绑定。

45.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反馈机制犹如“照镜子”,但我们不少企业领导人只喜欢做“追光灯”。

46. 在短视频自媒体风靡的当下,“直播”也逐渐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亚文化。

47. 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沦为空谈。同时,若没有经营业绩做保障,企业将无暇顾及社会责任。

48. 如果企业社会责任缺席,企业形象将不再完整和丰满。

49. 科技的革命和更新换代,对于人类和社会进步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助推力,它们是更高维度的、远超一个企业的“公益”!

50. 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企业领导人进入公众视野的“入场券”。

51. 更高格局和更大视野的企业文化,才能将企业顶层设计的“天花板”升级换代。

52.AI时代来临,我们在进行“人机对话”的同时,或许不得不面对“人机文化”的重修与塑造。

53. 永远不要逆势而行,因为,它的趋势就在那里。一旦错过趋势,将是企业最大的代价。

54. 1年之内定目标;3年之上定规划;5年之外定战略。

55. 公司级,抓好年度目标,重在明确思路和步骤;各部门,抓好季度目标,重在保障落地和配合;各岗位,抓好月度目标,重点在于检查和监督。

56. 拒绝短视,文化绵长,事业才能恒远。

57. 未来是什么?于企业而言,就是企业创建伊始所设定的目标、使命、愿景、价值观。

58. 大家都在期待“降本增效”,其实有很多看不见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信任成本,沟通成本,理解成本,试错成本,文化成本……这一系列隐形成本,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

59. 员工在“态度”和“努力”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加持之下,“章法”和“技巧”一旦得到指引,就会进步神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60. 没错,核心价值观往往成为人才选拔时,上下起伏的天平上最后确认并添加的“砝码”。

61. 在我看来,真正的企业家,除了战略和资本之外,他还必须关注的就只有文化与人才了。而管理和运营,则可以交给职业经理人及各级主管。

注:上文摘自《企业文化探秘: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团队的文化生存指南》(作者:银代仁、李中冠;文化发展出版社2024年11月正式出版)

0 阅读:0
银代仁课程

银代仁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