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汽车可能会被时代抛弃?内行人预言:下一个主角已登场!

郭嘉聊健康 2025-04-03 03:37:47

继纯电动车型引领变革之后,增程技术正迅猛崛起,纯电与增程两大阵营展开了没有硝烟的对决。

有人形容这次革命像一场接力赛,纯电接过了传统燃油的棒,却在补能基础设施和电池技术瓶颈的跑道上慢了脚步。

而增程车正凭借新一代大电池方案和市场共识迅速“弯道超车”。

一、纯电困局:增速放缓背后的隐忧

据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幅仅11.6%,在经历了早期的爆发式增长后,开始面临市场天花板。

与此同时,插混(含增程)却高歌猛进,增幅达84.2%。

这种明显的分化,不仅让业内人士倍感压力,也让很多原本坚定支持纯电的用户开始动摇。

支撑纯电销量的除了政策补贴,就属用户对于“未来出行”的热情。

然而,令不少消费者尴尬的是,高端纯电市场已经出现了价格倒挂现象,某品牌旗舰纯电SUV上市三个月便直降7万元。

这是行业红利逐渐退潮的信号,也暴露了高端纯电车型成本过高、定位尴尬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车主在使用纯电时的真实反馈也推动了市场情绪:“冬天掉电太厉害”“跑长途要反复查充电站”等等。

一种关于“买电动车是不是还不够成熟”的质疑,正以用户体验为注脚,不断发酵。

据相关投诉数据显示,电池故障已占到新能源车问题的32%,其中包括续航虚标、电池冬季衰减、异常衰减等。

由此而生的“里程焦虑”在寒冷地区尤为严重,有些车主担心在高寒环境下车辆抛锚,甚至形成“长途死循环”。

一些潜在用户看到朋友们在假期长途出游时,由于排队充电和电池衰减耗掉大量时间,自然而然就打消了购买纯电的念头。

在技术和基础设施层面,“车多桩少”的矛盾一直存在。

尽管各地也在想尽办法布局超充站,但截至2025年3月,全国超充站数量相比2023年仅增长18%,远落后于插混(含增程)车型210%的销量增幅。

由此形成的补能瓶颈,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尤为突出。

“充电一小时,排队两小时”的吐槽并不罕见,成为制约纯电汽车进一步普及的现实门槛。

二、增程逆袭

与传统插电混动相比,增程车在纯电续航和整体续航上都有重大升级。

新一代增程技术让车辆在城市工况下的纯电续航突破300km,90%的普通通勤需求可以轻松覆盖;而在长途场景下,额外的增程器启动后,综合续航可达1200km以上,基本杜绝了里程焦虑。

有理想L9车主在市区和高速两种工况下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城市百公里电耗15.6度,高速油耗6.3L。

尽管这种真实工况会因驾驶习惯和路况变化而不同,但足以说明增程车在能耗水平上具备一定的均衡性。

技术性能的提升往往伴随成本的下降。

2024年,增程器系统成本同比下降40%,同时15万级别的“大电池”增程车型也开始出现,进一步抢占经济市场和年轻用户。

某车企CTO表示,“相比纯电平台,增程车研发周期可缩短30%左右”,这意味着厂家能够更快迭代产品,迅速吸收市场反馈。

在一些限购城市里,由于政策调整,纯电车型的牌照红利渐渐减弱,但增程车依旧在补贴、购置税减免等政策范围内。

一家北京4S店的销售对客户们直言:“不想担心限行和号牌问题,又想享受补贴,那只能选增程车。”

这足以说明增程方案在政策层面上的“续航力”,也进一步保障了它在市场中的卖点。

三、车企战略大分化

理想汽车在2024年市占率高达17.8%,其“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路线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关键数据值得一提:增程车用户日均充电频次1.2次,纯电用户达2.7次,这一差异正取决于增程技术的灵活性。

理想的崛起也成为行业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说明,增程车在产业变局中所扮演的先锋角色日益明显。

几家传统车企纷纷表示将对增程技术加大投入。

东风岚图在2025年的新战略规划里将增程车型占比由30%提升到60%。

顾客不买单,企业只能自我调适;我们要顺势而为,围绕需求不断自我革新。

传统车企在面临销售压力的当下,更多地选择了增程路线,力图快速反哺整个新能源汽车板块。

以蔚来为代表的某些纯电车企,正加速布局自己的换电站,希望以此降低充电等待时间。

但据数据显示,换电站单日服务量仅8.3台,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

特斯拉则继续押注4680电池,希望通过能量密度提升来缩短与增程车在续航和成本上的差距。

纯电阵营在进化的同时,也面临巨额投入和尚未成熟的市场认知,一场与增程车的“效率之战”才刚开始。

四、技术路线对决

有实验室数据显示,增程车高速工况能量转化效率比插混略低12%,不过在城市中低速运行时,两者差距仅为3%,甚至有些增程车型因为算法优化做得好,市区效率表现并不输插混。

而相对于纯电,增程车在长途综合效率上更具优势——因为传统内燃发电机组在稳定工况下效率更优,配合电池可以更灵活应对不同路况。

与发动机复杂度较高的混动车型相比,增程器本身结构相对简单。

某第三方机构测算显示,增程车年均维保费用比纯电高18%,但比传统燃油车低42%。

在关键部件方面,增程器的故障率仅是传统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左右,让许多用户对其耐用度更有信心。

用户最怕的就是“要么开不动,要么修不起”,增程车正好把这个痛点做了平衡。

关于用户体验,增程车在大多数场景中做到了“一车两用”的灵活模式,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无需为“关键时刻没处充电”而纠结。

调查数据显示,增程车主的满意度可达89%,最高评价集中在“生活半径更广、出行心态更轻松”。

而纯电车主满意度在72%左右,抱怨多在“充电时间太长”“冬季续航衰减严重”等方面。

“增程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不用为照顾里程而委屈旅途,”这是多数增程车主的心声。

五、市场走向

有人唱衰纯电,也有人高举增程大旗,但这一争议最终会回归到消费者和政策的双向选择。

在享受购置税减免和不限号福利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尝试增程车,它为一部分依赖远行需求、但又想体验电动车经济性的用户提供了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纯电也还在加速探索,部分厂商以第三代快充、固态电池等方向为突破口,尽可能缩短与增程技术在续航和使用便利上的差距。

从长远看,市场并非只会押注一个“终极方案”,或许纯电与增程,会在各自的专业赛道上,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结语

没有能打败一切的技术,只有与时代共生的选择。

增程车作为兼容纯电与燃油优势的选项,已在现实购车场景中掀起风潮。

但纯电也在下一代电池和充电体系上不断发力,欲再塑辉煌。

暂时的高下并非终局,这场技巧与需求的对决,还会继续演绎新篇章。

你会选择“全能战士”增程车,还是苦等纯电技术的终极突破?不妨在心中先打个问号。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2 阅读:4308

评论列表

梦想

梦想

13
2025-04-06 14:51

增程车就是脱了裤子放屁!!

用户11xxx42

用户11xxx42

6
2025-04-06 13:16

北京增程车难道不限号吗?!

郭嘉聊健康

郭嘉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