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一块招牌,能有多大能量?在河北三河,它竟把市委书记拉下马,将形式主义的“尾巴”斩落,这事儿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沉醉在权力幻想中的某些人。
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通报:
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据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报道,被免职的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系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4月15日下午3时许,三河市政府官网尚能检索出三河市委书记付顺义的个人简历及相关报道,至4月15日下午4时许,均已无法检索到。
三河“禁色令”,乍一听,荒诞至极。商户招牌禁用红蓝黑,这一命令,让熟悉的蜜雪冰城招牌从鲜艳的红变成了别扭的绿,医院的红十字也惨遭“变色”,沦为人们眼中的笑柄,实则是群众心中的痛处。这背后,是市委书记个人喜好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任性”,一句“打造学院风、国际化”,便让全市商户为其“审美实验”买单,全然不顾商业逻辑与民众意愿。
“按书记的要求”,这短短六字,道出了这场闹剧的根源。在一些地方,权力高度集中,“一把手”的话成了金科玉律,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参与、科学论证,仅凭个人拍脑袋,便仓促出台政策。在八项规定深入贯彻、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的当下,这种行为严重背离要求,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诸脑后。
形式主义,危害猛于虎。商户们被迫更换招牌,投入大量资金,生意却因招牌辨识度降低而一落千丈,损失惨重。政府公信力也在这场风波中严重受损,群众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产生质疑。城市的烟火气被所谓“整齐划一”的冰冷招牌扑灭,营商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城市形象”幻想。
值得庆幸的是,廊坊市联合调查组迅速行动,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给民众一个交代,也给各地敲响警钟:权力不可滥用,形式主义必被严惩。这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捍卫,表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绝不是一句空话。
当下,正值深入开展八项规定学习教育之际,三河事件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让各级领导干部清醒认识到,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为人民谋福祉,而非肆意妄为。要杜绝此类事件重演,需从根源入手。一方面,完善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民意、进行专家论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强化监督制约,让权力的行使受到有效制衡,防止“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
一块牌匾,撤了一个市委书记,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提醒我们,整治形式主义,任重道远。让我们以三河事件为契机,高举制度利剑,斩断形式主义的顽固尾巴,让权力回归服务人民的正道,让城市在科学治理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