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冬天不想起,身体是在保护你!

茂德看养护 2024-06-02 00:48:02

最近气温断崖式下降,相信没有一个早八人,能笑着离开被窝。

“没有暖气,我不想起。”

“我最近变懒了。”

“天冷了,我可能是进入冬眠模式了”

冬天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开启“赖床模式”。

其实你之所以不想起,不完全是因为懒和冷,更是因为人类祖先在基因里留下的“自我保护锦囊”。

主要是因为光照和温度,对我们睡眠的节律和质量都有影响。

大家对褪黑素都不陌生了吧?

它就像是“睡眠开关”,能够促进睡眠并延长睡眠时间。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睡眠医学专家米歇尔·德鲁普博士研究发现:白天阳光灿烂时,大脑的松果体会释放较少褪黑素,人们感觉更清醒。

松果体接收到光照信号,开始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告诉大脑:“现在是白天啦,该起床啦!”

冬天昼短夜长,褪黑素分泌也顺应节律分泌增加,你的生物钟就是这样被悄悄影响的。清晨阳光出现的晚,但你又必须起床了,所以早上人会感到困倦,醒不过来。

最近的一篇相关研究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这些作者利用果蝇发现:有一些神经会被低温激活,而这些神经恰好和控制睡眠/觉醒的中枢十分接近,最终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交流。

研究人员认为,在果蝇大脑中发现的机制,包括神经组织结构,很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

也就是说,低温激活的这些神经会抑制觉醒神经,让你睡了就不想起。

所以天冷了,赖床也是由神经、不由己。

每年冬天,是心梗的高发时间。

尤其在12月至次年2月(最冷的3个月),发病率最高。

数据统计:这一时段心肌缺血发病率占总体发病率的50%左右,高于其他时段的总和。

经过一夜的睡眠,血液循环变慢,在低气温加干燥状态下,人的呼吸消耗了许多水分,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

血液流的慢,氧气运输的也慢。

如果迅速从睡眠中唤醒进入兴奋状态,血管应激迅速收缩,就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

因此,适当赖床可以缓冲温度差异,减少对心脏和大脑的负担。

起床气有个别名叫“睡眠惯性”。指刚睡醒后认知能力缺失、警觉性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

温度、噪音等干扰,都会引起“起床气”。

另外,由于季节性情绪失调,人也更容易焦虑疲惫,影响睡眠质量。

具体表现为:

白天常常感觉像是被一只沉重的被子包裹住,昏昏欲睡、缺乏精力和困倦,晚上睡得更久,早上很难打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总之在冬天,身体开机需要更长的过程。

赖床可以给心脏适应的过程,给全身肌肉关节苏醒的信号。

不要一睁眼就找手机

也许一晚上有很多未读消息,也要克制住打开手机的冲动,因为它们有可能让我们瞬间清醒。

适当“贪睡”,可以改善认知,减少疲倦感。让情绪状态更加积极,再去处理繁杂的事物和消息效果更好。

遵循221原则

医生建议天冷的时候坚持“221”起床原则。

即睁开眼后先在床上躺 2 分钟,起来后坐 2 分钟,坐到床边等 1 分钟再站起来活动,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

时间别超过半小时

赖床15~30分钟对人体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有益。长时间赖在床上不发动,也不好,尤其是为了赖床不吃早饭,就是纯纯的矫枉过正了。

订制起床后的小计划

想想起床后要做什么,对赖床后的过程有所期待,有助心情变好。

然后去拉开窗帘晒晒太阳,给生物钟一个“我醒了”的仪式感。如果早八人出门前太阳还没升起,可以到公司后记得晒一晒。

冬天不想起床,是身体原始的本能在保护你。

事缓则圆,对冬天赖床的我们同样适用。

0 阅读:0

茂德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