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怎样防控化肥农药大范围使用,所带来的河流氮污染

那是两面包夹知识 2024-05-13 05:37:42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面源是以面状,分布并排放污染物,进而造成水体污染的发生源,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

面源污染成为,全球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来源,按照污染类型,面源污染主要分为城市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面源污染逐渐得到缓解和控制。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度极高,不合理的水肥管理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威胁着水环境健康、饮用水和粮食安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分别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9.8%、46.5%和67.2%,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我国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例如就拿烟台市为例子来说,烟台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农业产业布局完整,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9亿元。

但烟台市区主要饮用水源地, 近10年TN平均质量浓度6.14mg/L,高于全国水平,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关于门楼水库水体污染研究报道较少。

门楼水库TN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库周及上游农业面源门楼水库氮素污染为硝态氮(NO3--N)。

而主要来源是地表径流清洋河,作为门楼水库上游唯一入库河流,其氮素来源和输入对库区TN影响极大。

但是该流域氮污染研究鲜有报道,有研究表明,饮水中的硝酸盐含量与癌症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联系。

硝酸盐在进入人体后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与人体中的胺类化合物和氨基酸进一步反应,形成强致癌的亚硝胺等亚硝基化合物。

导致胃癌等疾病发生,直接饮用含有过量硝酸盐的水可引起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

针对区域水体氮浓度较高的现状,以2023年为研究年,借助现场调研、定位监测等手段获取数据。

对胶东半岛典型农业活动密集区开展氮污染研究,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建议,着力解决区域氮污染问题。

«——【·材料与方法·】——»

而这条清洋河,发源于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大灵山和郭落山,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栖霞市、福山区,汇入烟台市门楼水库,出库后入大沽夹河,最终流入黄海。

门楼水库是烟台市主要饮用水源地,肩负烟台市区70%人口供水,日供水2.4×105~3.9×105m3,总库容2.6×108m3。

本研究选取清洋河流域,栖霞市松山街道与福山区,臧家庄镇交界处,为研究起点,门楼水库入口处为终点,干流河段长度24km,其间分布山东河、燕地河、高谷河3条支流。

主要涵盖福山区臧家庄镇(含福山经济开发区)、高疃镇、栖霞市亭口镇3个乡镇,面积456.54km2,人口9×104。研究区域地理位置见图1。

研究时段为2023年1—12月,数据分析与处理使用Excel,绘制图形使用ArcMap10.2、Origin2021软件。

农用地研究区域农用地1582.6hm2,包括苹果园1300.5hm2,小麦玉米轮作94.6hm2,花生79.8hm2。

露天蔬菜地42.5hm2,大樱桃园15.6hm2,其他作物用地49.6hm2,数据来源于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研究区域苹果园占农用地面积82.1%,原因是该区域属于烟台苹果的主产区域,2022年烟台苹果种植面积1.6×105hm2,产量5.6×106t,占全国产量15.9%。

农业面源输入氮农业面源输入氮主要包括化肥施入氮、畜禽养殖输入氮、农村生活污水输入氮、作物固氮。由于研究区域无水产养殖,所以本研究农业面源无水产养殖输入氮。

本研究采用沿河两岸村庄现场调研方式进行,由调查人员问询农户,填写调查表。氮肥施用情况调查统计见表1。

研究区域主要种植作物苹果平均施氮量483kg/(hm2·a),较2011年胶东地区612kg/(hm2a)施氮水平降低21.1%。

说明近些年来化肥施用减量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畜禽养殖输入氮。研究区域畜禽养殖生猪存栏量27104头、奶牛86头、肉牛105头、蛋鸡90300只、肉鸡477800只。

不同养殖方式和不同种类畜禽的排污系数不同,畜禽规模化养殖排污系数、畜禽养殖户养殖排污系数中山东省系数,见表2。

农村生活污水输入氮,研究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未整治村庄包括臧家庄镇20个,人口10486人,高疃镇4个,人口1665人。

其余全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数据来源于烟台市生态环境局。

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TN去除率45%计算。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按照TN排放率55%计算,未完成按照100%计算。

作物固氮是分子氮被作物吸收后,在生物体内还原成氨的过程,是自然界土壤中化合物氮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每年有作物固氮形成的结合态氮约90~130Tg/a,以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固氮为主,占到作物固氮总量的1/2。

研究区域有豆科植物花生种植,无大豆种植,作物固氮量以花生固氮系数112kg/(hm2·a)计算。

农业面源输出氮农业面源输出氮包括作物吸收氮、气态损失氮和流失氮,气态损失氮分为氨挥发损失氮、硝化、反硝化作用损失氮。

农作物吸收氮,苹果施氮量75、150、225kg/(hm2·a)时,苹果吸收氮占施氮量31.28%、22.95%、19.38%。依据本研究区域苹果施氮量483±95kg/(hm2·a)。

推测苹果吸收氮占施氮量18%,其余作物按照作物含氮量计算,小麦含氮量18.08g/kg、玉米含氮量11.04g/kg、花生含氮量19.36g/kg、蔬菜含氮量2.57g/kg、大樱桃含氮量0.96g/kg、其他作物含氮量以10g/kg计。

氨挥发损失氮。根据研究,在不同比例无机氮肥(N)和有机肥(M)施用下,氨挥发量占施氮量比例分别为。

100%N条件下为4.48%,75%N+25%M条件下为4.10%,50%N+50%M条件下为3.48%,25%N+75%M条件下为3.85%,100%M条件下为4.29%。

根据研究,苹果园土壤中硝化作用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30℃为最佳。

反硝化作用最适宜温度范围为30~67℃,所以硝化、反硝化作用发生季节基本在气温较高的夏季。

将0~35cm土壤等分5个剖面,总硝化速率为110.56~324.88μg/(kg∙h,平均值为201.59μg/(kg∙h)。

反硝化速率为36.32~98.56μg/(kg∙h),平均值为71.25μg/(kg∙h),硝化、反硝化速率合计272.84μg/(kg∙h)。

农用地施用化肥、畜禽养殖排泄粪尿后,未被作物吸收的一部分在淋溶、径流条件下,以化合物的形式(如尿素)形式输移到地下、地表水体中,形成农业面源氮流失。

通过模拟降水条件下,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氮素淋溶淋失人工模拟实验,上海的团队得出氮素流失率为32%。

但根据烟台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统计结果,研究区域共24个点源排放单位,其中涉水排放单位6个。

废水均通过污水管网进入烟台市福山区污水处理处理。

研究区域城镇生活污水也通过污水管网进入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清洋河。

通过烟台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获取该污水处理公司2023年总氮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指标。

大气沉降氮大气沉降主要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2种类型。干沉降是指大气污染物在受到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以及生物学过程的作用下由大气沉降至地面的过程。

湿沉降是指随着降水或者其他水汽凝结现象,大气中的离子态和可溶性污染物沉降至地面的过程。

本研究利用全国酸沉降监测网络,中门楼水库监测点,位进行湿沉降计算,无干沉降监测点位。

«——【·结果与分析·】——»

利用研究区域不同作物种植面积和氮肥施入量,得出作物化肥施入氮,见表3。不同作物化肥施入氮合计723.2t,其中苹果化肥施入氮最多,为628.1t,占比86.9%。

畜禽养殖方面,规模化养殖业生猪存栏量22630头、蛋鸡60000只、肉鸡477800只,根据山东省畜禽养殖排污系数,得出输入氮22.4t。

养殖户养殖生猪存栏量4474头、奶牛86头、肉牛105头、蛋鸡30300只,根据排污系数,得出输入氮3.3t;共计25.7t,见图2。

农村生活污水输入氮按照整治村庄TN排放率55%,未整治村庄TN排放率100%,得出已整治村庄人口输入氮35.7t,未整治村庄人口输入氮10.1t,共计45.8t,见图3。

研究区域固氮作物花生种植面积79.8hm2,按照固氮系数,得出作物固氮量为8.9t,研究区域农业面源输入氮803.6t。

研究区域苹果种植面积1300.5hm2,苹果施氮量483kg/(hm2·a),吸收率18%,得出苹果吸收氮113.1t,其余作物含氮量见表4,作物吸收氮共计145.9t。

研究区域苹果园土壤硝化反硝化速率合计272.84μg/(kg∙h),折合2.39g/(kg·a),根据苹果种植面积和苹果施氮量,计算苹果园土壤硝化反硝化损失氮1.5t。

由于苹果园面积占农用地面积82.1%,施氮量占6.9%,所以推算研究区域土壤硝化反硝化损失氮1.7t。

通过现场调研,研究区域化肥施用,以25%氮肥+75%有机肥为主,氨挥发损失氮占施氮量3.85%,氨挥发损失氮27.8t。

氮素流失率以32%计算,农业面源氮流失量201.0t,通过淋溶、径流等途径进入地下水、地表水体,最终汇入清洋河,区域农业面源输出氮376.4t。

农业面源氮盈余=农业面源输入氮-农业面源输出氮,研究区域农业面源氮素输入输出见表5,农业面源氮素盈余量427.2t。

该区域农用地1582.6hm2,农业面源氮盈余269.9kg/hm2,是全国氮盈余平均水平的10倍,是欧盟氮盈余平均水平的4.5倍。

研究区域污水处理厂,是研究区域唯一直接排放污水进入清洋河的点源排放单位,通过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获取2023年TN排放浓度、排放量见图4。

点源排放单位TN质量浓度2.74~6.73mg/L,平均值4.70±1.07mg/L,排放量29.2t。

2023年门楼水库监测点位有效降雨量727.4mm,NO3--N质量浓度0.45~11.7mg/L,平均值3.11±1.99mg/L,NH4+-N质量浓度0.16~2.75mg/L。

平均值1.34±0.60mg/L,研究区域农用地大气湿沉降氮16.2t,见图5。

«——【·讨论·】——»

2023年农业面源氮流失201.0t,点源氮排放29.2t,大气湿沉降氮16.2t,排放特征呈现。

其中农业面源>工业生活点源>大气沉降源的特点,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1.6%、11.9%、6.5%。

农业面源氮排放占比达到81.6%,高于农业源氮对全球水污染的贡献19%~61%高于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TN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46.5%,高于太湖地区农业源TN污染所占比重58%。

主要原因是受制于研究条件,大气干沉降氮未能监测,大气沉降氮数据偏低。

该区域为典型农业活动密集区,同时,为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工业点源管控严格,点源排放较少,造成农业面源占比较高。

苹果种植减氮苹果产业,是烟台农业品牌支柱产业,研究区域苹果经营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根据苹果化肥施入氮占种植业化肥施入氮86.9%的现状,降低苹果施肥量是氮污染控制的重要举措。

每100kg苹果施入折纯氮0.7~1.1kg,2022年,烟台苹果种植面积1.65×105hm2,年产量5.58×106t,合计33818kg/(hm2·a),以每100kg苹果施入折纯氮1.0kg计。

在保证现有产量的前提下,科学施氮量为338kg/(hm2a),略低于378kg/(hm2a)的盛果期施氮标准。

科学施氮指导量明显低于该区域483kg/(hm2·a)的施氮现状,有较大的减氮空间。

氮素流失防控依据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机理,对农业面源氮素流失实行“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防治策略。

加快改革传统乔化栽培模式,集成创新省工省力、优质高效的现代集约轻简化栽培模式。

有助于推广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和配方施肥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氮输入,降低氮盈余。

对于无机氮肥,进入土壤后多溶解转化为硝酸根和铵根,土壤胶体对铵根吸附能力强,对硝酸根吸附能力弱。

导致氮素流失以硝酸根为主。不同种类氮肥的氮素流失总量表现为硝酸铵最多,硝酸钙次之,尿素和硫酸铵最少。

对于有机肥,与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腐植酸肥和秸秆还田能够使氮素流失降低,所以提倡秸秆还田.

在农资销售网点,主推尿素、硫酸铵无机肥料和植物性来源有机肥料,是较为有利的过程阻控手段,是有助于降低氮素流失的措施。

乔砧苹果根系多集中在10~80cm,矮化苹果根系多集中在0~20cm,所以合理施肥方式为打坑20cm埋施,这样更有利于果树吸收养分,同样也是减少氮素流失的重要措施。

生草覆盖是旱地果园蓄水保墒的重要措施,覆盖材料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秆,该研究区域大田作物为玉米。

收获后将秸秆截短后覆盖苹果树冠下,覆盖量21000kg/hm2,覆盖后撒播尿素75kg/hm2,加速秸秆腐烂降解。

覆盖后树盘不烦不动。该措施相当于增施折纯氮63.9kg/hm2,在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基础上减少了化肥施用量。

同时也为秸秆还田找到新出路,更是减少氮素流失的重要过程阻控措施,也减少打坑施肥的辛劳,可谓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利用研究区域内现有沟渠、坑塘和低洼地等,经过疏通和改造建设成

生态沟渠、滞留塘、表流湿地等生态净化设施,对农田退水进行拦蓄和净化后通过小区域水系连通实现原位消纳。

降低入河污染负荷,建议在支流山东河中段开展农田退水综合治理工程,该区域河道两侧果树种植面积大,地势较平坦。

有多条支沟与河相连,可利用现有支沟和新挖沟渠建设生态沟渠,通过沟渠基质改良、水生植物种植对农田退水进行拦蓄和净化。

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建议在支流山东河、高谷河汇入清洋河河口上游区域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人工基质型表流湿地,通过填挖和平整形成深浅交替的浅滩和深槽。

构建急流、缓流和滩槽等丰富多样的水流条件及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在河床上利用天然土壤、砂、砾石、沸石、石灰石、陶瓷等人工材料进行基质改良,增强对水中氮磷的吸收和吸附能力。

«——【·结语·】——»

研究区域农业面源输入氮803.6t,输出氮376.4t,氮素269.9kg/(hm2·a)。

农业面源氮素盈余较高,农业面源氮排放占比81.6%。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为典型农业活动为主小流域,苹果种植业发达,同时为保护饮用水源地,工业点源较少。

苹果种植业是研究区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科学指导化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创新种植模式,主推尿素、硫酸铵无机肥料和植物性来源有机肥料,

提倡秸秆还田、生草覆盖,建设农田退水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采取上述“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防治策略可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氮素流失。

阻止未利用的氮素外泄,将无机氮限制在农田范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解决农业活动密集区流域氮污染问题科学可行的办法。

0 阅读:3
那是两面包夹知识

那是两面包夹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