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代的董三,又高又壮,我都是直呼他的大名“董文杰”,也有人叫他“三”。那个年代初中才开始学英语,就有人现学现卖,用蹩脚的“don’t you”的谐音给董三起了个“董jio”的不雅外号。
董三同学人很实在,没有城里人的那种排外,虽然很有实力,却也不热衷于欺负像我一样的外来户。因此也就对董三同学有种莫名的好感,也敢时不时地和他开个小玩笑。
后来分班,董三分到了五班,虽然偶尔也能碰面,但是不怎么打招呼。之后发生了一件矛盾事件,董三再次成为了全学校的焦点。从那时候开始,董三俨然成为了校园里敢于向混混说不的那个。那种敢于硬刚的硬汉形象,一时间跃然纸上。
董三是有这个实力的。你想,他为什么叫董三?那肯定是因为有董大和董二。谁要是敢和董三说道点什么,还是有所顾忌的。在那个不那么太平的时代,大门大户显然是好过于独门独户的。
再见董三已经是过去了二十年的一六年,我一眼就认出了是他,却也惊讶于他的变化。中等个头,身材瘦小,和印象中那个又高又壮的形象天差地别。除了还是年少时的那副面孔之外,其他的几乎都变了。就连性格也越发地温润了,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闲聊中得知,毕业之后董三当了兵,转业到地方之后,一直给领导服务。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哪里需要哪里搬。性格方面的变化,想必和服务领导时间长短是息息相关的。跟着高人,水平自然也是越来越高了。这就让我想起了上学时老师讲的那句话--一瓶不想半瓶晃荡。大概只有像董三同学这样内心浑厚的人,才会有如此朴实又干练的展现。话不多,却掷地有声。字字句句,皆是低调。至于实力,那就不言而喻了。
这期间和董三见面的次数也不算多,却也又增加了几分了解。平时有事没事会发个信息,相互关心一下。凭我的感觉,如果真有事,若是他能伸上手,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以他的性格和格局来看,这绝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巧的是,董三的爱人我也很熟悉。初中高中时期,一直借住在姑姑家,而董三夫人--小珂,就住姑姑家隔壁。从小就在一起玩耍,虽然记不清玩过些什么,但至少是很熟悉。当然,最熟悉不过的,还是董三的老丈人--刘先生。刘先在机械厂门口的门诊,一开就是几十年,俨然是周边居民家喻户晓的名医了。很多时候,不经意间,就会在董三身上看到一些刘先的优秀品质。
再后来,董三从县里调到了区里,又调入到某局工作,一直有联系。哪怕是不见面,也还是会相互发个消息。毕竟是在一个城市,说不定就又会有什么交集了。
说了半天都不关键,最令我钦佩的是董三的那种坚毅的性格。据说,他刚入部队的时候还很胖,领导建议他减一减,他说减就真减下来了。不光减下来了,还坚持下来了,一坚持就是一二十年。每次和他聚的时候,尤其是晚上,你几乎看不到他动筷。显然董三是在用一种刻在骨子里的自律,约束着自己。听起来好像对自己很残忍,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自发。
董三同学身上,有着我所不具备的闪光点,总能让我看到学习的方向和进步的空间。虽然学不成,却依旧努力向他学。明明很有实力,却从不显摆。人很热情,需要他说的时候,他也能滔滔不绝。你要表达的时候,他懂得静静地倾听。哪怕能天天大鱼大肉,也都是浅尝辄止。看起来是一种自律,其实更多的还是自控的能力。想必这种自控的能力,和他入伍的那几年摔打是分不开的。
那个少年时代是回不去了,但是那些少年时代的人还是可以见到的。尤其是,从小到大的那种成长,从青涩到成熟的那种升华,谁学到了,那就真成了自己的本事。
向董三同学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