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15000所幼儿园关闭!“招不到学生”,无奈之下幼儿园转型为养老院
昔日拥挤的幼儿园现在正遭遇“关闭潮”吗?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23年,我国幼儿园总数已降至27.44万所,较上一年度减少了1.48万所,缩减幅度超过了5%。
出生率的下降导致幼儿园出现过剩现象,由之前的难以找到幼儿园,转变为难以找到孩子就读。
在危机的背景下,众多幼儿园开始转变,改造成为老年大学,一种“老幼同托”的教育模式在业界悄然流行。
然而,将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这真的能成为新的机遇吗?
育德幼儿园位于广州花都区,上月因“祖孙同堂上课”的创新教学法而名声大噪。
该幼儿园开设老年大学的初衷,源于应对生源不足的挑战。
育德幼儿园在几年前,也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时光。
在2017年,育德的多个园区共开设了150个班级,招收了超过4000名孩子,教师人数也达到了400多人。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人数急剧下降,至2024年,该机构的儿童总数已不足2000名,急需进行变革。
最初,幼儿园计划通过引入更多有趣的启蒙教育和游戏活动,以吸引更多幼儿的加入。
然而,随着幼儿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人们意识到这一趋势难以改变,便开始探索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那个时期,园长曾碧玲注意到,许多孩子是由祖父母来接送,因为他们的父母需要工作。
这让她突发奇想,决定创办一所老年大学,将这些老年人也纳入服务范围。
决定之后,她立刻付诸行动。
首先,她对空闲的楼层进行了翻新和改造,然后引入了专注于中老年教育的专业机构。
老年大学提供的课程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课程包括了书画、插花、茶艺等休闲艺术类,以及养生、美容、穿搭等专为追求美丽生活的老年人设计的课程,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对老年人而言,既能保证接送孙子不耽误,又能方便地参与课程,丰富自己的闲暇时光,兼顾照顾孩子和自我提升,他们自然感到愉悦满足。
一位长者与一位年轻人一起学习,彼此不打扰,各自展现精彩。
并非独一无二。
上月,浙江温州的一所幼儿园启动了“公益银龄班”,幼儿园免费提供教室,培训机构的教师们也免费教授拉丁舞和排舞课程,吸引了超过一百人报名参加。
报名者主要是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年龄在55至65岁之间,由于能够与接送孩子的时间完美对接,家长们对此非常青睐,课程一经推出便迅速被抢购一空,常常在半天之内名额就已满额。
曾经,为了争夺幼儿园的入学名额,家长们不惜彻夜排队等候。如今,幼儿园却在争夺生源。
导致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正是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从2011年至2014年,我国新生儿的出生人数每年都超过了1600万。到了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新生儿的数量突破了近20年的记录,攀升至1800万。
到了2017年,新生儿数量有所下降,为1723万。随后,二孩政策的效应逐渐减弱,出生人数持续减少。到了2023年,新生儿数量更是降至902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生活压力增大,而生育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对生育孩子感到犹豫。
尽管国家推出了三胎政策,并且各地也推出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政策,但这一趋势似乎仍然难以扭转。
由于招生人数减少,以及每年运营费用的持续增加,自2021年开始,幼儿园面临了大规模的“关闭浪潮”。
据最新统计,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读儿童数量为4805.21万人。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有所下降,为4627.55万人。而到了2023年,进一步减少至4092.98万人。
同时,2022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28.92万所,较2021年减少了5610所。2023年,这一数字继续下降至27.44万所,较上一年减少了14808所。
在短短两年内,幼儿园的总数减少了20418所,这一变化令人瞩目。
如今,幼儿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难以招募到学生。
曾经“求园若渴”,如今却是“求娃不易”。
我的表妹告诉我,她的第二个孩子今年进入了幼儿园的中班阶段。
她提到,在2021年,幼儿园里有超过420名孩子,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减少到了240多名。
以往,幼儿园能够开设5到7个中班,每个班级能吸引30多名学生,但去年,幼儿园仅开设了3个中班,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也降至20多人。
现在,幼儿园的招生年龄已经从3岁降低到了2岁半。
班主任老师经常在家长群中发布招生广告,鼓励家长们推荐孩子来校就读。
此外,幼儿园还推出了多项优惠措施:例如,家长每推荐一名孩子入园,即可获得500元推荐费;若8名孩子同时报名,每个孩子可享受600元学费减免,然而这些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杨婆婆的孙女在一家双语幼儿园读大班。
仅仅一个学期后,幼儿园就宣布了停办。
据传,是因为租金上涨过快和外教工资过高,导致幼儿园无法继续经营。
实际上,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数量不足。
由于费用相对昂贵,一些孩子仅就读了一两个学期便转至普通幼儿园。
杨婆婆别无选择,只得将孙女转入附近一所幼儿园,尽管学费降低,但那里的教育品质和环境明显逊色许多。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南京市的一所幼儿园,尽管在12月22日仍在进行招生工作,却在12月27日突然宣布关闭。
面对儿童数量下降和经营挑战,众多幼儿园正努力调整其商业模式,以期实现变革。
探索将幼儿园与托儿所结合的模式,有的则将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或老年大学。
去年,央视报道了浙江金华一家有25年历史的知名幼儿园,被改建为“社区养老院”的消息,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家幼儿园成立于1998年,是一所省级二级幼儿园,由于名声显赫,多年来吸引了众多家长的青睐。
在其全盛时期,幼儿园的招生名额供不应求,家长们不得不通过各种关系和途径,费尽心思才能为孩子争取到一个名额。
进入2022年,形势急转直下,招生人数锐减,每到招生季节,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一届,幼儿园尽管竭尽全力,也仅能组成两个班级。
为了维持运营,幼儿园不得不进行转型。
园长庄艳芳经过观察,注意到尽管社区中的孩子数量在减少,老年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她决定顺应这一趋势,将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
随后,她投入了一年时间进行改造,保持原有建筑结构不变,同时在墙壁和楼梯上安装了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扶手、监控和报警系统,并在卫生间和床头等关键区域设置了应急按钮和安全装置,确保老人得到周到而细致的照料。
幼儿园最终成功转型。
由于成效显著,此类案例已在全国内广泛推广。
例如:宁波一所幼儿园在园区内开设了“老年大学”课程,吸引了超过40位老人参与。山东济宁,一些私立幼儿园也开始了养老服务的尝试。去年11月,重庆的一家名为裕安可艾的幼儿园,成为了全市首个融合养老服务的幼儿园。
起初,这家幼儿园运营3年,始终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去年,园内幼儿数量甚至减少到不足100人,导致幼儿园三层楼几乎空置。
同时,社区的老年人缺乏足够的活动场所。
去年9月,幼儿园将空余的空间翻新为养老服务站,把600多平方米的区域改造成养老院,并采取开放式管理,确保与封闭式管理的幼儿园教学区完全分开。
幼儿园充分运用了现有的场地、设施和教师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例如,幼儿园的教师不仅能教导孩子们唱儿歌,还能引导老人们一起唱起怀旧的歌曲。
教授手工制作,不仅适合小朋友,老年人同样可以参与。
养老院还配备了专业员工,确保老年人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由于幼儿园的场地租金昂贵,当招生不足时,引入老年大学课程来补充收入,实现资源共用,这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商业策略。
老年人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充实了生活,也结识了新朋友,而幼儿园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场地利用率,增加了收益,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