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再出王炸,24000箱“超级带货王”亮相,美韩能赶上吗?

昊昊聊趣事 2025-04-18 03:46:3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今天,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

这位海上"带货王"正式亮相,再次刷新了我国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纪录。这不仅是一艘船的诞生,更是中国造船业实力的又一次惊艳展示。

回想一下,就在几十年前,我们还在为能造出万吨级船舶而感到自豪,而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全球造船业的最前沿。这种跨越式发展,正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生动写照。

这艘船有多厉害?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中国造船业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超级"带货王"有多"超级"?

那么,这艘备受瞩目的巨轮到底有多大呢?简单来说——巨大到令人震撼!

这艘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一次可承载22万吨货物,相当于2000多辆满载的大卡车的运载量。它能装载约24000个标准集装箱,如果把这些集装箱堆叠起来,高度相当于一座25层的高楼大厦!

更直观地说,假如把24000个集装箱首尾相连排成一条直线,长度将超过145公里!这个距离足以横穿整个北京城。如果你开车以100公里的时速沿着这条"集装箱长龙"行驶,需要花费近一个半小时才能从头走到尾。

除了超大的载货量,这艘船还采用了先进的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系统,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超远续航能力。要知道,地球赤道周长也不过2.15万海里,这意味着它几乎可以不间断地完成地球的大半圈航行!

更重要的是,使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大幅减少船舶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比传统的重油动力船舶更加环保。这就像是用一辆新能源汽车替代了旧式柴油卡车,既保持了强劲动力,又显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中船集团的"硬核"实力

这艘超级巨轮出自中船集团之手。说起中船集团,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的国家队,中船集团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组而成的超级航运巨头,拥有沪东中华、江南造船等一系列国内顶尖的造船企业。

中船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最初的小型船舶维修起步,一路发展到如今能够建造各类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世界级造船企业,这段历程充满了艰辛与荣光。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还只能建造一些简单的散货船、油轮,高端船舶大多需要依赖进口。而现在,从航空母舰到超大型集装箱船,从海洋工程装备到极地科考船,中船集团几乎无所不能。

近年来,中船集团先后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17.6万立方米LNG船、全球最大的40万吨矿砂船、全球最大的40万吨原油船...而此次交付的24000箱级集装箱船,又一次将中国的造船实力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中国造船强势崛起

这艘24000箱级巨轮的成功交付,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全球高端船舶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从21000箱到23000箱,再到如今的24000箱,中国造船厂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船舶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建造周期却在不断缩短。这种效率的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国造船业的工艺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造船业还只是全球船舶市场的小角色,造船总量不足韩国和日本的零头。但经过20多年的奋力追赶,中国已经连续13年保持全球造船产能第一的位置!

目前,全球造船业呈现"中国、韩国、日本"三足鼎立的格局,但中国的领先优势越来越明显。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的全球市场份额均超过了50%,稳居世界第一。

韩国在高端船舶领域曾有优势,但近年来已被中国逐渐赶超。日本造船业则因产能萎缩,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欧洲造船业主要集中在豪华邮轮等特种船舶领域,在大型商用船舶市场已不具竞争力。因此,在全球商用船舶市场上,实际上已没有能与中国相提并论的国家。

超级巨轮的使命

交付后,这艘"海上带货王"将主要执行远东至欧洲航线的货物运输任务。这条被称为"蓝色高速公路"的航线是全球贸易中最繁忙的海运路线之一,连接了亚洲制造业中心与欧洲消费市场。

这艘超级集装箱船的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中国至欧洲航线的运输效率,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增强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它就像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座移动的大桥,承载着数千亿元价值的货物来回穿梭。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你可能不会直接感受到这艘巨轮的存在,但它确实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你家中的欧洲进口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的价格,都可能因为这样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而变得更加实惠。

巨轮风向标

集装箱船越做越大并非偶然,而是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为什么集装箱船要越造越大呢?

简单来说,这是规模经济效应在起作用。船舶的运营成本并不会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同比例增长。一艘24000箱的船所需的船员数量与一艘10000箱的船差不多,但运载能力却增加了一倍多。这意味着每个集装箱的平均运输成本大幅降低。

环保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航运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减排要求,而大型船舶在单位货物的能耗和排放上具有明显优势。一艘大型集装箱船运送同样数量的货物,比几艘小型船舶组成的船队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进步也为集装箱船的"巨型化"提供了可能。随着船舶设计、材料科学和动力系统的不断创新,建造和安全运营超大型船舶变得可行。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海上巨兽"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航行。

集装箱船的巨型化趋势实际上反映了全球贸易的整合度不断提高。它们就像是连接全球经济的"超级动脉",输送着维持世界经济运转的"血液"。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自然成为了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

随着这艘24000箱级巨轮的交付,人们不禁要问:集装箱船还会继续变大吗?30000箱级的"超级巨无霸"会出现吗?

从技术上看,建造更大的集装箱船并非不可能。但现实中,船舶尺寸的增长正面临着基础设施的限制。世界上能够停靠超大型集装箱船的深水港数量有限,航道和港口设施的升级需要巨额投资。

不过,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全球领先的港口基础设施为超大型船舶的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港口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集装箱船尺寸的上限可能还会继续被突破,而中国造船业将继续引领这一趋势。

结语: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造船第一大国,船舶出口对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船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还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造船产业集群,拥有一批世界级的骨干造船企业和现代化船舶制造基地。

正如古语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造船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全球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终于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大国重器的风采。

参考资料:

《24000箱级!全球最大海上“带货王”来了》人民日报 2025-04-15

0 阅读:0
昊昊聊趣事

昊昊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