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逐渐消失5个老行当,一人能养活一家人,门庭若市变无人问津

又琴聊历史 2024-02-01 06:26:32
前言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物质匮乏时期的人们,为了生存,衍生出许多手艺人,他们凭借自己的手艺,“一人就能养一家人”。

然而,随着挣钱的行业越来越多,这些人空有一身手艺,却无人可以接替,正在慢慢消散在时间长河里,或许不久后,大家只能在纪录片中观看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曾经民间哪些“门庭若市”,如今却“无人问津”的老行当,看看大家认识几个!

锔碗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说的就是锔碗匠!

锔瓷,顾名思义,就是用金属锔子把破碎的瓷器重新连接起来,使之恢复如初,早在古代,锔瓷便已在民间流行开来。

那时,由于生活贫困,人们往往无法轻易更换破损的餐具,因此,锔瓷便成为了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锔瓷师傅们,被称为“街挑子”,他们带着简单的工具,游走于市井小巷之间,用他们的手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随着时代的变迁,锔瓷技艺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在康熙盛世,瓷器的使用达到了顶峰,这也推动了锔瓷技艺的发展,此时的锔瓷已经不仅仅是修复,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达官贵族们开始追求锔瓷的美学价值,将之视为一种时尚的象征,他们将破损的瓷器交给锔瓷师傅,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修复,这些瓷器变得更为独特和珍贵。

生活好了之后,相比于修复破损的瓷器,大家更愿意选择购买新的,导致锔瓷这门手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成为了一种被遗忘的传统技艺。

只有在古玩市场中,还有一些锔瓷师傅们,因为他们的技艺能使破损的瓷器恢复原有的形态,更能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

绞面

绞面,又称为开面,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美容方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百年前,曾是皇宫贵族独享的美容秘诀。

在唐代,皇宫内便有专门的宫女为皇后和公主们绞面,使得她们的容颜更加亮丽动人,到了宋代,绞面技艺流入民间,成为了广大劳动妇女美化面容的常用方法。

绞面技艺所需工具极其简单,主要包括棉线和滑石粉,在进行绞面前,绞面师会在顾客的面部均匀涂抹滑石粉,以减少摩擦并保护娇嫩的肌肤,随后,绞面师会用牙齿固定棉线的一端,双手各持一端,将棉线绞成“八”字形,然后在顾客的脸部轻轻滚动,逐根拔除多余的汗毛。

绞面技艺在中国民间曾非常流行,尤其在福建、台湾和粤东等地区,妇女们对其有着深厚的依赖,在这些地区,绞面不仅是美容的手段,更是重要的社会习俗,像在女儿出嫁的前一天,母亲会为女儿进行绞面,象征着女儿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绞面这一传统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妆品和专业美容仪器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无痛的美容方式,从而取代了繁琐费力的绞面技艺,现在只有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仍可见到绞面技艺的身影,但其传承情况却令人担忧。

钉秤

秤匠,他们的手艺是制作木杆秤,这是一种传统而复杂的计量工具,秤匠们凭借高超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将坚硬耐用的楠木或红木精心雕琢成光滑如镜的秤杆,并在其上钻出数以千计的小孔,嵌入代表不同重量的秤星,每一个秤星的位置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平衡点“定盘星”,它直接决定了秤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秤匠们在制作过程中付出了无数青春和汗水,从选材、打磨到制作秤星,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物质匮乏的时候,他们甚至利用锄头柄或扁担等日常用品来制作秤杆,充分展示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

秤匠们的工作环境多种多样,有的开店经营,有的则在大街小巷摆摊,他们的吆喝声曾经响遍街头巷尾,成为市井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电子秤的出现和普及,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手工秤的了解越来越少,老一辈的秤匠们对此充满了忧虑和担忧。

在民间,传统钉秤依然受到认可和尊重,有时甚至成为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品,象征着公平和诚信,有些地区已将传统钉秤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并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

老式爆米花

传统爆米花现在已经不再被现代人所追捧,但是在一些农村集市中仍能偶尔见到,每当有爆米花的摊位出现,总能吸引一大群孩子们围绕着,那着玉米就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一下那香甜的爆米花。

虽然现在的爆米花已经有了更多的口味选择,像黄油、巧克力等,但是对于一些老人和曾经生活过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回忆起那个曾经清简无附加口味的味道,他们回忆起小时候拿着爆米花捡落在地上的快乐时光,那是一种久违的童年欢乐。

还记得小时候,每个星期都期待崩爆米花的老爷爷到了,一旦看到有人崩,就会赶紧跑回家拿袋子装些玉米,然后跑去排队。

传统爆米花的味道和制作方式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变得陌生,但是它依然激起了人们心中的情感共鸣,回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粉饰,它带给我们的是简单而纯真的美好回忆。

补锅匠

锅子作为烹饪食物的主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以前的制作工艺不好,铁锅使用一段时间后,底部容易出现破损,一旦锅底有了破洞,烹饪就无法正常进行,饭菜汤水便会漏出。

在这个背景下,补锅匠应运而生,他们常常背着一个大挑担,一头装着各种工具,另一头装着备用的生铁等材料,走村串户,吆喝着招揽生意,补锅匠的技能高超,能够利用生铁、锉子、小锤等工具,为老旧的铁锅进行修补,使它们重新焕发生机,继续为家庭烹饪服务。

补锅匠的工作不仅解决了锅具破损的问题,还体现了人们对资源的珍惜和利用,在那个年代,没有新的锅子可以购买,也无钱获得新锅,补锅匠的技艺就成为了村民们的救急好帮手,他们的出现,使得原本可能废弃的锅具得以再次使用,节省了资源,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然而,不锈钢和现代锅具的普及,铁锅逐渐被取代,补锅匠这个行业也开始走向衰落,现代社会中,一旦锅具出现损坏,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购买新的替换,而不是寻求修补。

0 阅读:6

又琴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