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前言在河北省沧州市,矗立着一尊历经千年风雨的铁狮子“镇海吼”,这尊铁狮子不仅是沧州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然而,这尊象征着河北沧州重要文化遗产的铁狮子,却在专家所谓的“保护”下,短短的60年内,正在逐渐消散在大众的视野内,原本“威风凛凛”的狮子,变得“破烂不堪”。
这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专家保护了什么,咋还加速了它的消散?
辉煌历史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是一座雄伟的金属雕塑,坐落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巨大的体积和精湛的工艺令人赞叹,那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让人向往。
它是由600多块铁块逐层浇灌而成的,可见当时铸造工艺的水平有多高超,身长6.264米,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堪称保存时间最久、体积最大的金属雕塑之一。
沧州铁狮子的造型生动传神,昂首挺胸,四脚前进,毛发呈现波浪状或卷曲状,胸前及臀部束带,背部承载着盆子形状的莲花宝座,并且身上还铸有隶书铸造的金刚经文以及“狮子王”字样,使得这件作品更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河北沧州,沧州铁狮子被视为重要的文化瑰宝,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赵州桥一同被誉为“河北四宝”。
关于沧州铁狮子的由来,流传着多种传说,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包括其为镇压海啸、驱赶恶龙而建,以及其为文殊菩萨的坐骑等。
沧州铁狮子在当地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沧州铁狮子虽然锈迹斑斑,却依然屹立不倒,是许多沧州人难以忘怀的技艺。
但就是这样一个瑰宝,却在一众专家的4次修缮下,开始“支离破碎”,慢慢的从沧州人的生活中消失。
4次修复“镇海吼”,铸造时间大约在五代十国时期,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在清朝时期,沧州铁狮子曾一度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象征,纷纷前来参拜。
然而,1803年的一场罕见狂风暴雨,使得重达数十吨的铁狮子轰然倒下,一倒便是长达90年之久,直至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这座大铁狮子才得以重新站立,然而,长时间的地面接触和风霜雨雪的侵袭,使得铁狮子的接触面出现了严重的锈迹。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件珍贵的文物,我国专家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首次对铁狮子进行了保护,他们为铁狮子搭建了一个八角凉亭,试图通过遮挡风雨来减缓铁狮子老化的速度。
然而,这一方案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铁狮子所处地势较低,雨水灌入底部无法蒸发,加速了铁狮子的损坏。
1982年,专家开始对铁狮子进行第二次保护,他们将铁狮子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并在其底部加建了两米多高的基台。
为防止在转移过程中对铁狮子造成进一步损伤,专家对其部分部位进行了拆解,并在四肢体内填充了复合材料,然而,这一修复工作并未能阻止铁狮子四肢的开裂现象。
1994年,专家开始了第三次修复工作,他们清理了铁狮子四肢内的复合材料,并对内部锈迹进行了清理,同时对破损部位进行了修整,然而,半年后铁狮子的裂痕更加严重,专家解释称这是由于锈蚀导致的重心偏移。
五年后,铁狮子的裂痕达到了14条,情况非常不容乐观,2000年,专家决定对铁狮子进行第四次维护,他们总结了前几次的修复经验,决定不再进行复杂的修复工作,而是将铁狮子保存在恒温恒湿的室内,视情况对其进行填充物和防锈除锈工作。
然而,这一系列的修复工作并未使铁狮子得到更好的保护,反而加剧了对铁狮子的破坏程度,这四次的修复工作,不仅未能有效地保护铁狮子,反而使其变得更加脆弱。
沧州铁狮子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瑰宝,却在专家的一次次“保护”中,没了!
新铁狮子这些专家们的初衷是好的,保护千年古物,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过度的保护下,沧州铁狮子却遭受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原本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的铁狮子,如今却伤痕累累,锈迹斑斑。
文物的保护工作并非仅仅是技术的施展,更重要的是对文物的理解和尊重,文物修复的本意是让后世人能了解、传承祖辈的精神,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适度的维护反倒比而过度干预要好的许多。
像沧州铁狮子,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过度的保护措施反而加速了文物的损坏,这与保护文物的初衷背道而驰。
但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挫折,沧州铁狮子也是终于得到了真正的保护,因为现在的它已经支离破碎,不适合在户外矗立展览了,2009年一众专家将它转移到了屋子里进行保护,并且建造了一个新的铁狮子,放到了屋外展览。
这个新的铁狮子是一比一对着原本的打造的,并且材料用的更为高端,体型和重量都比老版的铁狮子要高不少,但是替代品终究是替代品,沧州人民对此并不买账。
文物的形态只是表现形式之一,真正吸引人的,是它们背后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这些无形的价值,远比那些有形的物质更加珍贵,新铁狮子虽然很好但它没有千年历史的底蕴,人们只觉得他是一个艺术品,而非是古物,或者地区的象征。
结语虽然沧州铁狮子经历了四次失败的保护,导致严重破坏,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不足所致,但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文物保护工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并总结出各种有效的措施。
文章信源:
罗哲文.沧州铁狮子[J].文物,1963
《沧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沧州市志:第4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
马倩.沧州铁狮子艺术价值研究[D].河北:沧州铁狮子艺术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