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隋朝在隋文帝统治时期以及炀帝统治的前期还处于一片繁华的盛世局面当中,但是随着隋炀帝时期各种超大型公共工程设施建设的开展,以及对于残酷刑罚的恢复,使得当时隋朝百姓的经济压力、赋役压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增加。这种国家表面上的富强实际上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作为封建王朝建设和发展具有绝对推动力和贡献力的劳动人民,却始终处于一种艰难的、悲惨的生活当中,因此封建统治基础到了炀帝时期开始动摇了。
隋炀帝本人好战征伐、奢侈享乐的性格使得隋朝末期的社会矛盾问题陡然激化,这让隋朝一时间处于风雨飘摇、社会动乱之际。隋炀帝多次巡行江都,每次巡行过程都可谓奢华至极,并且所需花费都由地方政府和黎民百姓承担,由此每次巡行江南虽然排场十足,但是背后却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支撑。
隋炀帝三征高丽的战争成为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早在第二次征伐高丽之时,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就爆发了杨玄感起义,杨玄感作为关陇集团贵族,对于隋炀帝本人的残暴统治都已经难以接受,由此可见当时广大百姓生活的艰难。炀帝在平地了杨玄感叛乱之后,仍然没有吸取教训,再次组织了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这让隋朝百姓再也难以接受,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隋书》载:“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加以轉輸不息,徭役無期,士卒填溝壑,骸骨蔽原野。黃河之北,則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爲茂草。”
隋末农民大起义率先出现在山东地区,继而迅速蔓延到河北地区,再次向南方扩展,由此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隋末农民大起义对于隋朝的打击无疑是具有毁灭性意义的,在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当中,隋炀帝被臣子弑杀于江都,再也没能够回到他的长安。而农民大起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几股强大的势力,他们对于隋朝以及之后唐朝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东地区成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点
公元611年,隋炀帝正在满怀信心地筹备远征高丽的战争准备,此次准备可谓十分充足,虽然体现了隋朝当时中央政府强大的调控力,但是却给广大百姓,特别是山东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在征伐高丽的路程中,山东作为距离高丽比较近的地区,不论是在军事战略位置还是后勤补给中,山东一直都被视为隋朝进攻高丽的大后方基地。
由此,山东地区成为了隋炀帝穷兵黩武的资本,隋炀帝在山东地区征调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兵源,并且强行征收当地的赋税作为军粮供给。与此同时,隋炀帝还调用江淮、河南人民进行大量的军事装备的制造和筹备,使得征伐高丽的战争成为了一场全国性的军事行动。大量的百姓在还未开战之前就已经纷纷由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力。
公元611年10月,山东地区的百姓率先揭竿而起,王薄成为了当时山东最早一批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王薄自名为“知世郎”,这种称谓有一种神秘宗教的气息,王薄认为自己能够预知未来,特别是对于最近隋朝局势的发展变化,由此王薄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影响了大量的农民,逐渐在山东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势力。
《隋书》载:“齊人孟讓、王薄等衆十餘萬,據長白山,攻剽諸郡,清河賊張金稱衆數萬,渤海賊帥格謙自號燕王,孫宣雅自號齊王,衆各十萬,尤是山東苦之。”
在山东王薄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影响之下,周边县区的饱受隋朝政府高压统治和剥削的民众也纷纷起兵响应,后来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士达就是早期跟随王薄行动的。之后从山东到河北,再到江南地区,从农民起义再到隋朝地主阶级起义,这一系列的反隋朝保证的起义都成为了埋葬隋朝的坟墓。
隋末诸多农民起义军的冲击
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和数据统计,隋朝末期发生的农民起义在数量上居然能够达到120次之多,并且这些农民起义都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几支农民起义军如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以及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农民起义军。这三支农民起义军队伍是在隋朝末年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
瓦岗军对于隋朝统治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翟让起兵于瓦岗寨,不断暗中积聚自己的势力,逐渐形成了以瓦岗寨为根据地的农民起义军队伍。当时的瓦岗军已经云集了一系列的谋士猛将,像王伯当、王当仁等等都是在此时跟随翟让一起率领农民军打击隋朝腐败统治的。后来关陇贵族出身的李密来到了瓦岗寨,逐渐攫取了瓦岗军的领导权,此时瓦岗军内部也出现了矛盾。
《资治通鉴》载:“辛丑,戰於倉北,隋兵敗走。丁未,密使其幕府移檄郡縣,數煬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祖君彥之辭也。”
最终李密以残忍的手段杀死了一直成为他统领瓦岗军势力的阻碍,也就是瓦岗军的创始人翟让。虽然李密的领导能力和谋略的确在瓦岗军中数一数二,但是他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率领瓦岗军摧毁隋朝统治。相反,他是想要瓦岗军,也就是由无数贫苦百姓组成的农民军作为自己日后飞黄腾达的工具,这就使得瓦岗军在之后的发展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局限性,最终被镇压。
窦建德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也是当时能够和瓦岗军相提并论的农民军队伍,窦建德起初只是村子里的一介平民,后来因为地方官荒淫无度,处事不公,便犯了敏命案,受到官府通缉。就这样窦建德率领几十号人投奔了当时在山东正风生水起的农民起义军首领高士达,成为了其手下的一名将领,并且取得了许多战功。后来高士达死,窦建德就吞并了其军队,势力不断扩大,还建立了国号。
隋朝统治阶级的起义
我们所说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一般来说都是以前面说的几支起义军部队为代表的,不过当时隋朝末期的政局更加混乱,让隋炀帝雪上加霜的就是,不仅仅地方农民起义军势力不断扩大,冲击着隋朝的封建统治。就连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并且不断激化。比如我们熟知的杨玄感起兵以及李渊(即后来的唐高祖)于晋阳起兵,两大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起义对于隋朝的打击也是不可忽视的。
杨玄感本来就是隋文帝时期的大将杨素的儿子,他起兵是在公元613年,当时正是隋炀帝进行第二次征伐高丽的战争期间,尽管隋炀帝认为自己的王朝仍处于盛世当中,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最放心的大后方却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杨玄感作为当时隋朝的重要官员和贵族,率兵公开反对隋炀帝的统治,无疑使得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完全显露。
《隋书》载:“玄感屯兵尚書省,每誓衆曰:我身爲上柱國,家累鉅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者不顧破家滅族者,但爲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与杨玄感起义相呼应的还有许多当时隋朝的重要官员以及地方的一些官员,他们大多数都是隋朝开国功臣的子嗣,由此可见杨玄感起兵能够显露出隋朝积弊已久的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此时的隋炀帝还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但是一听说杨玄感起兵的消息,立即班师回朝,尽管镇压了这次起兵,但是隋朝此时已经奄奄一息了。
随后李渊、梁师都、刘武周、薛举等等官僚贵族也都逐渐走向了隋朝和隋炀帝的对立面,成为了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力量。这些地主阶级的起义军能够选择在隋末农民大起义军的潮流中起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还是能够认清时局的。但是这些地主官僚起义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能够问鼎中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在此时再次陷入封建割据时期。
评价
隋末农民大起义对于隋朝的打击是致命的,这也是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一贯路数,因为隋朝到了炀帝统治时期,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虽然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及其对于隋朝百姓的高压统治与剥削也是在不断加大的。
由此,隋朝尽管国库丰盈,边境安宁,但是国内百姓的生活却并不是一片祥和与稳定。和统治集团的奢靡享乐相比,隋朝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不但要负担着国家规定的赋税要求,而且还要忍受地方官府贪婪的索取与剥削,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在隋炀帝建造大运河与三征高丽期间。
隋朝末期社会危机的爆发以及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不仅仅可以从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队伍中可以看出,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的爆发同样可以看出来。这一内一外的矛盾的激化以及起义战争的爆发,彻底击垮了隋朝的统治,隋炀帝对此也只能够表示无奈,因为当他前往江都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宫廷了。
隋文帝统治晚期的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在隋炀帝时期彻底显露出来,关陇贵族集团势力的不断上升,这是封建君主一直没能够处理好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空间和话语权力的直接结果。换句话说,隋朝的建立只是对于长期南北分裂局面的统一,对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统一框架的设置,但是真正做到融合还是要到后面的唐朝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