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摄影师镜头里的张家口,几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景象

风吹草语吖 2025-03-17 17:12:08

河北张家口是八路军从侵华日军手中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1946年初,美国《生活》杂志记者乔治·拉克斯(George Lacks)来到张家口,用相机记录下了第一次解放之后当地几户普通人家的生活景象。

民居

1946年初,一场大雪之后,拉克斯来到一处院落里探访。院子的左侧是一间储物的房屋,有两辆人力车和两辆自行车挤在门口的凉棚下。一条小黑在雪地里徘徊,好像巡视的卫兵。后面不远处跟着一只鸡。

警惕

拉克斯将镜头向右偏移,露出院子内的一排主房,也就是院内住户的起居室。巡逻的大黑发现了拍照的摄影师,驻足警惕地观看。

人力车

在起居室门前,还停放着一辆人力车,车上放着卷成桶状的苇席,席子上落满了雪 。如此多的人力车出现在一个院子里,说明这里住着可能不止一户人家,这些人家的男子都是以拉洋车为生。

背面

拉克斯站在住房门前拍摄的一张照片,人力车的背面贴着“出门见喜”的条幅,车子前面是一堆圆木。摄影师用四个不同方位的拍照,呈现出当年张家口一个居民院落的完整风貌。

一家人

站在家门口的一家四口。此时,是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时期,门前贴着的春联已经有了解放区的特色,上联是:民军政民一律平等。下联为:农工商共享(太平)。

打扮

在家庭成员当中,男主人打扮得最体面,但站在雪地里的双脚却穿着单鞋。女主人抱着幼子, 穿着相对寒酸,脚下踩着一双不大合脚的胶皮鞋。大女儿留着剪发头,袖着手。

近景

这户人家的穿着打扮和精神状态很能代表当时张家口的底层百姓,摄影师拉克斯也不吝啬胶卷,连续拍摄了数张照片。

做饭

这户人家房间内的景象,女主人手里拿着锅铲正在灶边做饭, 婴儿则由丈夫抱着。大女儿坐在炉灶边炕头上,正在和母亲交谈。房间很小,以至于摄影师拉克斯不得不蹲在炕上拍摄下这张照片。

吃饭

饭做好了,一家人吃饭围坐在炕头的小饭桌就餐。炕壁已经斑驳,显得很陈旧。除了饭碗,小桌子中间只放了一只盛着咸菜的玻璃瓶,生活相对清苦。

墙画

摄影师站在男主人身后拍摄的吃饭场景。从这个角度可以更为完整地了解整个房间的情况。冲房门的地方摆着一个木柜子,可以储物,亦作为供台。墙上贴着财神和灶王爷的彩画。

第二户

这是另外一户人家, 一对年轻的夫妻。丈夫戴着兽皮帽,妻子留着解放脚,打绑腿。两人都穿着缅裆的棉裤,身后的窗户上贴着窗花。

近景

这一对年轻夫妻是当时张家口中等人家的代表,衣服干净整洁,人也显得更为精神。在他们身后的屋檐下,挂着一只鸟笼,说明平日里有闲暇时间逗逗鸟儿。

室内

这对年轻夫妻家的室内景象,妻子坐在炕头做鞋子,婆婆盘腿坐在旁边,儿子爬伏在炕头,正在和两人说话。他们还没有孩子,也没有看到公公的影子,很可能已经不在了。

婆媳

婆媳俩的单独合影。儿媳干活,婆婆无需动手。旧时候,婆婆在家中的地位较高,也因此有了“三十年媳妇熬成婆”的俗语。

儿媳

摄影师拉克斯给了儿媳一张个人特写。这是一户经商人家,家里的经济条件比前面一家要好很多,室内窗明几净,炕上铺着毡子。

新式家庭

以上两户无论贫富,都还是旧式家庭,无论是穿衣,还是室内的陈设,都还保留着传统习俗。图中的这一对是新型夫妻,两口子的穿戴都很时尚。墙上贴着的年画也不再是财神和灶王爷。

吃饭

虽然还保留着在炕头吃饭的习惯,但炕上铺着带有流苏的毛毯,更加美观。小家庭里已经使用上了电灯。一只铸铁的小火炉放在炕边,上面坐着铁皮茶壶,有烟囱通往户外,防止煤气中毒。

0 阅读:1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

风吹草语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