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要说《水浒传》中最让人愤慨、意难平的场景之一,当属高衙内欺压林冲娘子时,林冲收回拳头那一刻的懦弱。也正由于林冲当时的懦弱,为他与林娘子的悲剧命运埋下了隐患。
一部水浒泱泱百来万字,出场的人物约有七八百人之多。但女性角色不到十之一,梁山108将中,仅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三位性情男性化的女将;其余要么如潘金莲这般不守妇德,要么似王干娘这般市侩长舌;再有就是金翠莲这样纯粹的受害者形象……
而全书非正常死亡的女性更是高达34人,无怪乎有施耐庵可能对女性怀有偏见一说。
但有这么一位女性,虽出场不足一章,台词仅仅三五句,连姓名也没有,却可窥见施耐庵对她的“偏爱”,她是完全符合历史背景的完美女性。连最后的死亡,都是对她无暇形象的升华。
她,便是林冲的夫人林娘子。林娘子貌美、本份、勇敢、刚烈,与林冲三载结缘,体贴入微。林冲却在受冤刺配沧州前,一纸休书与林娘子断绝情份,可怜弱质如她,只心中哽咽,哭倒声绝在地:
“丈夫,我不曾有半些儿点污,如何把我休了!”
小园昨夜东风恶,吹折江梅就地横。不知林娘子自谥之时,是否还念着曾经恩爱的丈夫,是否还想问一句:为何?
林娘子之美林娘子当然不姓林,因为在封建时代的传统之下,女性一旦嫁人,都要自动放弃原姓、随夫姓。新时代下,这种糟粕早已在中国被摒弃,但还存在于日本、韩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比如拜登的夫人就叫吉尔·拜登,特不靠谱的夫人叫梅拉尼娅·特朗普……
林娘子原姓张,父亲是张教头,《水浒传》没有说她的名字叫什么。林冲在休书中亦只说“有妻张氏年少”。
同样的,施耐庵也没有通过正面描写,告诉读者林娘子长相如何。但通过高衙内见到林娘子后的反应,便可知道林娘子的容貌,绝对是冠绝无双。烟笼寒水月笼沙,文字的想像力便在于此。
高衙内自大相国寺里见过林娘子后,就被迷得茶饭不思,原著是这么写的:
“自见了许多好女娘,不知怎的只爱他,心中着迷。”
这位大宋首富之子,是在红尘中堆里打过无数滚的人,原著说他在东京倚势豪强,欺辱了无数人家妻女,但惮于高太尉的权势,谁也不敢与他争口,背里都称他为“花花太岁”,可见被他折取的花儿一定不少。
就是这样一位“见多识广”的时间管理大师,自从见到林娘子后,竟然日思夜想得了相思病,到了寝食难安、日益瘦损的地步,按照高俅的说法,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会要了高衙内的性命。
虽然这里面也有“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思想作怪,但是能让高衙内迷恋到这种程度,林娘子的长相,就不仅仅是“漂亮”这么简单了,恐怕是一骑绝尘的。
在明朝人李开先写的《宝剑记》中,林娘子叫张真娘,是京城第一美人,被高俅父子逼迫,进入尼姑庵出了家。另一本明人写的小说《灵宝刀》中,林娘子叫张贞娘,也是天下闻名的美人,为躲避高衙内,在尼姑庵中藏了很多年。
可见,林娘子的美貌,已经在读者心中达成了共识。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林娘子外表的美,更是旨在衬托她内在的美。
林娘子之烈自《水浒传》诞生以来,读者能看到施耐庵对“贞”的看重。像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白秀英之流,都以生命的代价完成了世俗的审判。
有“反”就有“正”,棋子落定,非黑即白,林娘子存在的意义,便是作者对于心中价值观的捍卫。
林娘子被陆谦骗去家中,被早已等候多时的高衙内堵了个正着,得了丫环来告急急前去救妻的林冲第一句便问道:
“不曾被这厮点污了?”
娘子道:“不曾。”
——林冲第一反应不是关心娘子处境,而是问她的贞洁是否还在。身为读者,想来不少人同样与林冲一般,持着同样的“担心”。
这种“担心”,一方面来自于大家对“至善至美”的向往,希望美好的事物被玷污、被损毁。马克思说,美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意味着大家对完美的追求,本质上还是来自于对自身的欣赏;另一方面,则源于由来已久的“贞节观”。
这种对女性自由的束缚,从秦始皇册封巴清开始,后来日渐渗透,成为社会必须遵从的伦理法则。狂放不羁如庾信,也曾给彭城公夫人写墓志铭,夸她能守贞洁。到了施耐庵所在明清时代,则更为至甚。
因此,囿于时代伦理道德的施耐庵,才写出了书中34位女性之死。施耐庵给了林娘子“贤妻良母”的设定,所以她最后的死亡,是必然的宿命。
无论是在大相国寺,还是陆谦家中,独自面对高衙内的林娘子,虽柔弱害怕,却言辞勇敢、奋力反抗,两次保全了自己的贞洁。
林冲刺配休妻后,林娘子失去了本应是最有力的保护伞,高衙内更为有恃无恐,老父虽有心保全女儿却无力反抗。
按照原著记载,林娘子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而死。那该是怎样的绝望啊,林冲发配后杳无音讯,连等待都遥遥无期,在那样的年代,身为女子、弃妇,她别无出路,最终选择了放弃生命、保全贞洁。这份刚烈,令人敬佩,更令人叹息!
待到林冲上了梁山安了身,差人打探林娘子现状时,她早故了半年,张父亦忧愤而死。林娘子这样“洁身自好”的行为,得到了梁山众英雄的赞赏:
林冲见说了,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晁盖等见说了,怅然嗟叹。
这是全书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梁山好汉会为了一名女子的离去而伤感叹息,作者和书中众人对于林娘子的尊敬,可见一斑。
好汉的世界里,除了儿女情长,还有盖世英雄的人生理想,没了妻子的林冲,只是少了心中挂念。而没了丈夫的林娘子,则失去了她的全世界。林娘子之烈,是她对林冲的爱之深。
也说林冲“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这是林冲在朱贵酒店里的题诗自评,当然更为出名的是最后那句“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金圣叹也认为,林冲是上上人物,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
武艺超群、有勇有谋、胸有大志的林冲,却在林娘子事件的处理上,一直为人所诟病,亦是多少人的意难平。
如果说认出高衙内时的手软,是为自己事业考虑的隐忍。但休妻时所说的那句:“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着实令人费解。言外之意,他和林娘子没有婚姻关系了,高衙内就不陷害他了?林娘子嫁个比他有能力的人就安全了?
纵使林冲面对林娘子的痛心质问时,一再强调:“我是好意”,依旧难以共情,感觉在推诿责任之外,还有一种自保的私心。其实,撇去主观臆断,从理性角度理解林冲,也就理解他休妻的良苦用心了。
明清时代是“贞节观”登峰造极的年代,社会对与“贞妇”的保护,到了一种过犹不及的地步。
另一方面,社会也对良家女子,尤其是未出阁的女子和寡妇,建立起了一道伦理的防火墙,如有人敢招惹她们,等待他的不仅有社会的集体唾弃,还有朝廷的严刑峻法。
洪武年间,朱元璋就专门下令,要求地方官员和巡按御史,重点保护好“节妇”,并免除她们的一切赋税徭役,如有花花公子和泼皮无赖敢招惹她们的,直接处以极刑。比如《清实录》记载,康熙年间,有一个书生对寡妇轻浮,寡妇自杀未遂,该书生也被除去功名,流放边疆。
所以,林冲被刺配前为了保护妻子,选择了“休妻”——林娘子一旦成为寡妇,就会受到社会伦理的保护,只要她不出门,高衙内是没有机会对她下手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强权,光明正大娶了她,才有了高俅的“逼婚”,而非强抢。
父亲张教头亦表示:“我儿放心,虽是女婿恁的主张,我终不成下得将你再嫁人!这事且由他放心去。他便不来时,我也安排你一世的终身盘费,只教你守志便了。”
而林娘子感念林冲的情义,最终宁愿选择自尽,也没有嫁给高衙内。若林冲在世,她便是守节而死,若林冲亡故,她便是甘为殉情。
那日林冲出门与陆谦喝酒,林娘子追到门口远声叮嘱:“大哥,少饮早归。”语短情长,和着一世的笃定。林冲走后,苦等爱人归来的林娘子,她活着的意义便是用生命守节,林冲那一刻的泪下,于她而言,便是值得了罢……
写在最后其实,通过对比《红楼梦》、《金瓶梅》和《水浒传》,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在钟鸣鼎食的豪族和诗礼簪缨的大家,往往视伦理为无物;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们,则会受到世俗伦理的严酷管制,不敢有一分逾矩。
贾府之中只有门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而小人物林娘子却要通过自杀来明志;阳谷县资本家西门庆家里乱得如同今天的娱乐圈,狄小姐却仅仅因为私会情人,就要被李逵要了性命。
对于那些建立封建伦理道德的人来说,其终极目的不过都是愚弄底层百姓,培养出一群群乌合之众,“我说这是鹿,社会就得建立一套规则来证明它是鹿,而不是马。”
《荀子》中说:“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治世反是也”,便是这个道理。封建社会的无数条条框框和伦理道德归根到底,也不过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游戏。
林娘子之悲,非林冲之故,他们都只是旧时代的崩灭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罢了。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
张氏之死关梁山众人屁事,就连林冲自己也只是“杜绝了心中挂念”,晁盖他们最多也就顾着林冲的面子说些场面话而已,甚至之后的鲁达听到张氏已死,连一句安慰林冲的话都没有。梁山众人真的尊敬张氏,就该为张氏报仇,而不仅仅是装模作样的嗟叹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