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美好的风景,只是你心境的表达

盲观 2024-08-19 14:01:59

那些美好的风景,只是你心境的表达

2024-08-19

劳累的时候,最好可以去旅旅游,看看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的地方。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毕竟当你真的心情不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徒劳了,触景生情说的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当半杯水都有了两个理解的时候,更何况其他的情况了。

爬过一些山脉,在看山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许山高,但山高有山的坐拥,那么对比之下也就没有什么特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植被,日出日落云海什么的,看过几个之后,都相差不多,主要是你看景的心境和角度。

心境自不必说,毕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境随心转而悦,心随境转而烦。”

另外,当心境哪怕不好的时候,环境也的确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帮助我们放宽心,去除心中的阴霾。

那么角度呢?

看的多了,也就慢慢喜欢上了广角,其次就是俯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鸟瞰的感觉,心中就在默默盘算着,如果是小鸟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小鸟也想看看我们的角度吧?

应该说是老鹰,他们看我们角度的概率很低。

这个或许也是心境的改变,让角度变成了另外的一种可能。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很多人都在想,为什么会把背面的放在这里,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等等,其实就是一个广角加上鸟瞰的角度,既然鸟瞰做不到,那么就做广角的长卷,一下子,好像都表达出来了。

其实很多山水画都是如此,如此写实的地方有一个广角的不能再广的角度,只不过给到了二维空间罢了。

神佛的演变不知道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影子在里面,恐惊天上人,还是想在天上看这世人的一切呢?

或许我们只是想要那个角度,但没想到天外居然无人,自己已经超神。

黄公望相信在看富春江的时候,心境已有了无数的变化,就像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一样,不同的心境,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外在的景色,是如此的相识,是如此的简单直白,可以直挺挺的进入你的眼界,深入你的心灵,给予心灵一点点抚慰。

但那心境的改变,带来的是整体思维的跳跃,可以观看不仅仅眼界的二维,还有三维的立体,以及不同角度的俯瞰。

我至今没有爬过庐山,但庐山貌似是很多人的一个居所,应该是可以开车上去的,要不然民国至今那么多名人都喜欢在庐山办公。

但我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坐高铁经过庐山的时候,我是感觉到“天上人”存在的那种压迫的。

那种阴影的感觉至今难忘。

而那些在上办公的人,真的是因为景色,还是天气,还是需要调整的心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