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2024秋拍|无双——元明单色釉雅蓄

星鹏评文化 2025-02-02 01:48:04

元明单色釉瓷器以其素雅的色泽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无论是明代的鲜红釉、郎窑红,还是元代的钧釉,都展现了当时制瓷工匠高超的技艺。这些单色釉瓷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8078

元 哥釉纸槌瓶

H:10.5cm

来源:日本万野美术馆藏(据签)

记录:2017年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大明格古”,Lot 5191,成交价:RMB 1,437,500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哥窑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瓶撇口,颈细长,扁圆腹,腹部饱满,圈足。釉色呈灰青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铁足”,有支钉痕。通体釉面开片,釉面开片较大,为冰裂纹。片纹纵横交织,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哥窑足部无釉处呈现出铁红色,即所谓“铁足”。这是因为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即“铁足”。本品釉面有网状开片,重迭犹如冰裂纹,又有细密小开片,谓之“金丝铁线”,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黄色裂纹,器型精巧,不施复杂曲折的设计,简约质朴中透着“静为依归”的寂寥。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大开片是在窑炉中形成的,窑工们在裂缝中嵌进了褐色的紫金土,犹如铁丝密布于器物表面,称之为“铁线”。而“金丝”是出窑后由于釉面继续收缩,又形成细小的黄色开片。

纸槌瓶瓶形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元九至十世纪。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部部长蔡玫芬于1966年所著《论“定州百瓷器有芝不堪用”句的真确及十二世纪官方瓷器之诸问题》一文中提出推测:纸槌瓶的原型为当时伊朗及埃及的玻璃工艺,其流行于九到十二世纪间。北宋后琉璃纸槌瓶逐渐被取型用于瓷器烧製,而以瓷器仿製玻璃器的记载可见于《新校本北史·列传》卷九十:“何稠字桂林,……善琢玉。稠年十余……博览古图,多识旧物……时中国久绝琉璃作,匠人无敢错意,稠以绿瓷为之,与真不异。”自此,纸槌瓶成为一种仿西亚玻璃器而来的中国器物类型。

8077

明 官釉琮式瓶

Blue and White Figure in a Jar from the Ming Dynast

H:19.2cm

来源:意大利藏家旧藏

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輝煌時期,無論是種類、樣式、燒造工藝均位於巔峰地位。宋瓷造型及品種繁多,以陳設用瓷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裝飾瓷。宋瓷在器型方面有大量創新,器型多仿自周、漢古制,造型端莊典雅,質樸古拙。琮式瓶創燒於南宋,瓶式仿照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變化而成。其器內圓而外方,以象天圓地方之說。

《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瓷質琮式瓶沿襲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內圓,上下通透,而瓷製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為一種瓶。

乾隆擁有極高的藝術品位,是一位卓而不群的收藏家及鑒賞家,縱覽乾隆收藏多寶閣及所涵內容,可見乾隆亦有文人之雅好,本件官釉穿系琮式瓶,造型精巧古樸,符合乾隆的審美愛好。

此琮式瓶口底相若,器身內圓外方,四面邊角各凸起橫竪稜為裝飾,圈足,足沿開孔、開槽,供穿系。通體施青釉,釉面光潔,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器身遍布開片,片紋疏朗,自然泛金,濃淡不一。全器造型古樸考究,妙趣天成。

此瓶沿足留穿系孔,系穿帶瓶。穿帶瓶又稱背水壺、攜壺,是古陶瓷中的一個品種。早期被用於行軍作戰方便攜水,發展至宋代,穿帶瓶的功能已演變為陳設瓷。穿帶瓶的造型樣式亦有多種,本件琮式穿帶瓶器形秀雅輕巧,小器大雅,可為隨身配飾,亦作為文房雅玩,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参阅:

1、博乐德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Lot 0037,明 官釉穿带琮式瓶,成交价:RMB 2,070,000

2、《十全乾隆一清高宗的藝術品位》,頁391,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

8076

明永乐 龙泉窑双莲纹莲子碗

D:21.2cm

来源:香港邦瀚斯

龙泉古属浙江处州,窑业久负盛名,明初之际龙泉窑深得宫廷的赏识,成为与景德镇御器厂并立的贡御窑场,因此在明初御瓷烧造活动之中,处州龙泉窑与景德镇御瓷厂彼此关系非常密切,共同谱写了朱明御瓷的辉煌历史篇章。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陶器”条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遇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此文献揭示饶州府景德镇窑和处州龙泉窑均为朝廷烧造御瓷。依据当时烧造规定,瓷器的造型和纹饰必须由内府统一“定夺制样”再下发烧造,因此传世实物和考古出土数据均表明,两处窑场在同类器皿装饰上往往构图相近、纹饰类同,只是龙泉窑的装饰技法单一,远不及景德镇御器厂之丰富,但两者所出器皿性质相同,地位一样,是明初内府督造的重要器皿。此碗敞口,圆唇,壁厚,深弧腹,浅圈足。碗外壁口沿饰回纹一周,内腹壁刻画缠枝花纹,图案舒展,错落有致,兼工带写,刀法娴熟,极具艺术水平。

6150

元  哥釉三足炉

H:6cm;D:9.8cm

备注:日本京都正法寺东苑旧藏,带原包装

展览:天津美术馆 : 艺术传承典藏展,编号 S021

6140

明早期  湖田窑白釉钵

D:10.8cm

6147

元  龙泉窑刘海戏金蟾造像

H:25.7cm

6146

明早期  官釉水洗

D:12.8cm

来源:户出

6141

明  仿汝釉小水盂

H:5.3cm;D:6.9cm

6148

明  仿官窑琮式瓶

H:26.5cm

记录:横滨 2018 年迎春,Lot 1937

0 阅读:10
星鹏评文化

星鹏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