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西藏出车祸献血和救治事件竟是乌龙?心得多大才可以办到

老白的文艺小酱 2023-12-07 14:50:59

史诗级的大反转!

舆论沸沸扬扬、激起全民义愤的

上海女子在西藏阿里遇车祸全员献血和救治事件,

竟然是一起乌龙!

事发10月中旬。上海女子余某某与丈夫在西藏度新婚蜜月时发生车祸,余某某身受重伤,性命垂危。网传家属〔男方的小姑姑〕动用关系通过上海卫健委官方渠道与援藏医疗队取得联系,动员了阿里地区所有的公职人员参与献血7000多亳升;待余某某情况稳定后,家属又包下一架公务医疗专机飞往成都华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相关视频和言论在网络流传后,瞬间就激起民间舆论的强烈反弹,甚至引起了“民愤”。

大家义愤填膺,纷纷痛批这是〔特权〕思维的体现,是利用〔公权力〕、动用〔公共资源〕,为特定个人大开方便之门、大行方便之道的不义之举,是对全体公民的傲慢、亵渎与霸凌。

尽管当事人和有关方面后来也站出来发声,竭力辩解或辟谣,但是因为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自说自话,无法令公众信服,反而起到“扬汤止沸”的效果,令舆情愈加凶猛地传播发酵,濒临失控的边缘。

舆情发酵的根源,在于公众反复纠结和探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真相”,结果求而不得、空手而归、失望至极,各种流言蜚语因此趁虚而入,严重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困扰着人们的心智。

那么,事件的真相到底在哪里?谁来给公众一个确切笃定、无以辩驳的交代?全社会都在翘首以盼。

感谢《澎湃新闻》和《上观新闻》,他们本着“负责任媒体人”的良心,因应公众的深度关切,组成联合调查报道组,“五问阿里献血事件真相”,对整个车祸救治的来龙去脉和舆论失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抽丝剥茧、辨伪存真,还原事件的真实面目,将真相完整地呈现在公众的面前。

联合调查报告内容的截图

联合调查报道组得出的结论是:

事件之所以令全民关注并引爆舆情,

原因在于当事人余某某和丈夫劫后余生,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事件的视频时,

基于“炫耀、得瑟、虚荣”的心理,

对事件进行了“夸大其词”的描述,

人为刻意地放大了某些细节,

击中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造成了这场舆论“灾难”。

【一】

整个事件中,公众最为“心心念念”的灵魂人物——“小姑姑”,并非网络演绎和传播的“厅局级高官”,仅仅是一名现年60岁、已经退了休的企业(上海某区食品联营厂)单位普通职工。

她没有给上海卫健委打求助电话,只是把侄媳妇在西藏车祸受伤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儿媳妇(在上海奉贤的一家银行工作),儿媳妇又转告了同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救援办法。大家互相接力转发,信息就这样传到了上海援藏医疗队这一边。

【二】

关于动员阿里地区所有公职人员献血事件,调查发现,“官方没有动员,更没有组织”,完全是当地献血者自发的个人行为。

受伤者丈夫陶某,为了讨新婚妻子的开心,让她安心治疗,故意编造了这样一个不实际的“谎言”,不曾想事态竟然发展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

关于包机转运治疗一事,120万元是余某某的母亲向她公司几位领导借的。余母所在公司是上海一家科技上市公司,余母为了救女儿性命,就向公司的领导打电话借钱,并说明了有关情况。

打完电话的第二天,公司几位领导就把120万元款转到了余母的账上。当事人向联合调查报道组的记者出示了有关转账记录。

【四】

联合调查报道组还发现:

当事夫妻的双边家族都是普通的家族,并没有成员在体制内任职的公职人员(余某某本人是一家银行的普通职员);

他们两边的家境也都比较普通,远非财力雄厚之家。

【五】

整个事件,没有“公权力”介入和参与的迹象。

事件的发轫和滥觞,是已回到上海进行康复治疗的余某某在丈夫鼓励下,想将这段“大难不死、劫后余生”的经历记录下来,作为人生的特别纪念。

但是,他们在整理记录时,没有恪守真实、客观、完整的原则,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进行部分的编撰和捏造,夸大其词、先入为主,带有比较强烈的炫耀色彩。以致于公众笃信她们是在用“公权”谋私,从而引发舆论海啸,全民竞相加入声讨。

余某某夫妇的行为引起轩然大波,教训是深刻的。他们的心也太大了,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首先,令参与帮助她们的一众热心肠的好人平白无故地遭受冤曲,对他们的行为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和嘲讽,伤了很多善良人的心。以后,这些人再遇类似事件,可能就会变得犹豫甚至退缩;

其次,令公权力机关无辜躺枪,陷入“公器私用”、“特权思想”的漩涡之中,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社会声誉明显受影响,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解释说明,又耗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无形增加了社会治理的成本;

第三,这种任性、无知的举动,加剧了社会的对立情绪,放大了阶层矛盾、渲染了仇视情结,引发社会思想小范围的动荡,对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最后,她们制作发布的浏览量达30万+短视频,重创了我们社会的信任体系。我们社会公民之间的信任值在持续走低、大家的信任关系脆弱,是不争的事实。她这么一折腾,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大众信任体系就更加风雨飘摇、行将分崩离析。

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言行举动(短视频)施以一定的惩戒。救人归救人,必要的惩戒不能因为他们曾经受过难而偏废,两者不矛盾。

成年人,

一举一动都应适可而止,

要有“边界感”和“敬畏心”,

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喜好而放纵造次。

否则,后来者若争相效仿,社会岂不乱套了,还怎么运转吗?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 2023-12-09 10:43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首歌好听,声音穿透强,自我感觉良好,在沙漠中放这歌能解渴还能象沐浴般清新自然。

  • 2023-12-07 22:33

    恶心

老白的文艺小酱

简介:从文艺和善的视角,看待纷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