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白天是古迹,夜晚是不可思议

人在旅途多快乐 2024-08-17 13:43:33



听说洛阳龙门石窟开放夜游了

小世界前些日子特意前往去看

的确,如梦如幻

今天,想和你分享

与千年古迹同在的时刻

整座龙门石窟,不仅是被灯光点亮

龙门石窟在洛阳南郊,自北魏始凿,到现在,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洛阳地处关要,自古兵家必争,历经董卓焚城,安史之乱。在杀伐的另一边,人们在这里开山凿窟,雕刻佛像,持续了四百年。

我们如今所看到的2345个窟龛,近11万尊佛像,大大小小,如同海洋。

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被认为是唐代石刻艺术的巅峰;留下的铭文《龙门二十品》,则是对近代书法产生极大影响的作品体系。

白天的龙门石窟,是一处石刻古迹;到了夜晚,它被灯光点亮,梦幻不可思议。

我们,一起去看

造像,一种唐代公共活动

龙门石窟,是一座由人们供养起来的石窟。

每一尊佛像,每一个佛龛,都是人们花钱请工匠雕凿出来的。出资的人,即是龙门石窟的供养人。

● 我们走近石窟,目及的崖壁上,是密集开凿的佛龛

最初在这里开山凿窟的,是北魏皇室。北魏延续了佛教的信仰与建立石窟寺的传统,在龙门之前,已经开凿出了云冈石窟。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随之开始龙门石窟的营造。那时,这里还叫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似门阙,是个好地方。从古阳洞始,之后的四百年,洞窟逐渐遍布石山。

● 莲花洞洞口上方的“伊阙”二字,来自明代河南巡抚赵岩

● 龙门分为东山与西山,主要的洞窟都集中在西山,照片由日本考古学家水野清一与长广敏雄拍摄于1936年

龙门最初是专属于皇室的供养之地,是到了唐朝时,佛教兴盛,天下太平,平民百姓也可以出资造窟,龙山石窟,接订单了

于是在那个时候,龙门石窟成为了一处游览观光的公共场所,杜甫、韦应物来过,留下到此一游的唐诗,但最爱这里的,大概是白居易。他花钱重修东山香山寺,亡故后也葬在这里。

● 肌肉虬结的力士,这般英武雄姿,一看便是来自大唐

● 莲花洞中美丽的莲花穹顶

人们出资造龛,首先发愿,为谁去开凿,又把功德回向给谁。造佛像供养诸佛,本是一个佛教系统的内部行为,但到了唐朝,信仰的意涵扩大,百姓、官员和商人只是朴实地希望,或许有一个更高的存在,可以保佑顺遂平安。

他们出资请工匠建龛造像,很多地,还要留下造像铭文,写上自己为何而造,也不吝展示给他人看看,我是个好人呐

● 宾阳洞入口处的《伊阙佛龛碑》大概是龙门石窟最大牌的造像记了,为唐太宗第四子李泰所立,褚遂良书丹

刻在公元668年的一篇铭文《总章元年王合为妻患得差》,就曾记录一名唐代百姓王合,希望通过造像,祈求佛菩萨保佑妻子疾病痊愈。

工匠的雕工良莠不齐,根据出资多少,佛龛大小也不等。但无论如何,造一个佛龛,平均造价都不菲。所以有很多人,也选择“拼团”。

● 很多小佛像,已经被磨损得只留形状,但从石壁的缝隙里,依然可以长出小绿叶

唯一可以免费造龛的,大概就是工匠本人了。一名参与建造大卢舍那像龛的工匠李君瓒,在680年2月的某一天,为自己的家人,开凿了一个小小的窟。他没忘记刻下自己的名字。

● 合掌礼敬依然庄重

是你,卢舍那

● 只有亲眼看见,才会理解17米高的大佛是怎样的规模

在约660年,唐高宗下令建造卢舍那像龛。没有开山凿窟,而是直接摩崖造像,这尊高17米高的大佛,已经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了。

今天来到龙门石窟的人们,多半是来看它。卢舍那大佛是唐代皇室的辉煌手笔,即便时隔千载,站在它面前,还是会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气象。

● 大佛仅头部就高4米,据说工匠有意夸大了头身比,直视大佛时,会感觉它也在凝视你

整面崖壁呈半弧形,最中央是卢舍那大佛,侍立两侧的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护卫着大佛,也好似把你包围。

它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破,但依然宝相庄严,饱满生动,仿佛有种气力在支撑,那是大唐。

● 侍立大佛右侧的弟子阿难、菩萨和磨损严重的天王、力士

● 侍立大佛左侧的天王与力士,工匠刻意拉宽了臀部的比例

● 菩萨的璎珞

● 弟子迦叶的面容已经残损

传说大佛的面容是仿照武则天而造,这是关于武则天,也关于大唐,一个有些浪漫的想象。而事实上,没有武则天,就没有卢舍那大佛。

672年的4月,还是武后的她,随高宗一起来到龙门。那时,玄奘大师已经圆寂,高宗也已不再出资支持佛教活动,工程停摆许久。

当她看到这处废弃的地方,她决定捐出自己的二十万贯脂粉钱,完成它。

● 离近些看,会看到大佛背后精美的火焰纹,和身上曾有的赋彩

我们在天色渐暗时见到卢舍那大佛,石头冷峻,而大佛静穆。其实,很难说大佛的面容真正来自于谁,因为只要凝视得久了,就会觉得它已超脱世间。

● 1936年的卢舍那大佛,那时大佛面部有明显的裂痕,日本考古学家水野清一与长广敏雄拍摄

在梵语里,卢舍那的含义是光明遍照,无有内外、昼夜之分。卢舍那是报身佛,即修行圆满获得的佛果之身,我们用肉眼是无法得见的。

所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卢舍那大佛,可以历经世间磨损,颜色可以剥落,石体可以残缺,但卢舍那,同时也是圆满的。光明遍照的,是你心里的那个它。

● 天暗下来,大佛亮起来

梦幻,在灯光亮起时

凝视卢舍那大佛的最后,灯光渐次亮起来了。很像是《千与千寻》中的画面,灯光亮起时,仿佛步入另一个世界,感觉如梦如幻。

● 从日落到天色彻底暗下的时刻,洞窟变化最为神奇,不要错过噢

如果这里是舞台,那么最初造佛的那些人,则早已退场了,但佛像还在,它们每晚都被点亮。

我们最后看到的是古阳洞。但也正在修缮中,搭建的脚手架让照亮的洞窟好像演出的后台。《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都保存在这里。

●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开凿时间最早,

也是内容最丰富的洞窟

● 古阳洞内的石狮子,狮子背后是大大小小的佛龛

日本考古学家水野清一与长广敏雄拍摄于1936年

清代,金石学者从龙门造像记的拓片中,发现尘封许久的龙门。既然被发现了,盗取与毁坏就是可能的。我们看到有些佛像残缺了佛首,很可能佛首在他乡。

● 一尊流失的龙门极南洞佛首与它在1920年留下的影像

但亮起的灯光,让我们想象到石窟最初被开凿的样子,或许在造像最兴盛的时候,这里也是灯火通明。

我们找到一位彼时的“目击者”,在古阳洞里供奉佛龛的北魏将军杨大眼。

● 《杨大眼造像记》局部

《杨大眼造像记》是《龙门二十品》里很代表的一件,但在最初,造像记并没有书法的意识,只是用来记录供养人想要说的话。

杨大眼不通文墨,铭文是他雇请文人,以自己的口吻写的,他说:

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行,路径石窟,览先皇之明踪,睹盛圣之丽迹。瞩目□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石像一区,凡及众形,罔不备列。刊石记功,示之云尔。武。

504年正月,杨大眼将军率军北归,路过伊阙,就在当时开凿不久的古阳洞,杨大眼凝视正壁主尊大佛,感动得流下眼泪,于是决意为已故的孝文帝造一尊佛像。

● 古阳洞中的杨大眼造像龛与造像记碑

我们的目击人杨大眼曾经目睹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尚未尘封的古阳洞,那时,他大概没有想到,这里的佛龛将会漫山遍野。

而在他的那个年代,人们常为佛菩萨雕刻出上扬的嘴角,因为战乱频繁,微笑可以治愈伤痛。如今,这些佛像还在,仿佛是在证明,我们是可以一边流泪,一边微笑着前行的。

● 从左至右,上到下,分别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佛造像

● 宾阳中洞的主尊佛像,我们喜爱它天真的笑容

据说,一些唐代的佛教徒,还有意在这里雕凿来自印度的原版佛像样式,为的是护卫佛法,防止佛法在历经“成住坏空”的四劫循环后,磨灭不存。龙门保存下了佛像最初的记忆。

● 最初,是在犍陀罗地区,佛教信仰与古希腊造像艺术结合,产生了佛造像。沿着丝绸之路,佛像来到了中国,并逐渐地有了中原的面貌

● 在宾阳中洞入口处,有一截小小的古希腊爱奥尼柱式,这是古希腊文明曾在此交融的明证

这些供养人似乎早就意识到,佛像的寿命可以比人更久,他们相信,“山将不朽,像亦长存”,或许正是这种信心,最初照亮了龙门。

● 万佛洞中的万佛壁

● 被照亮的洞窟

在《华严经》中,宇宙被比喻为一张重重影映的因陀罗网,每一个打结处都有一颗宝珠,每一颗宝珠不仅映照出整张网,还反射出其他每一颗独立的宝珠。这些被点亮的洞窟,就像宝珠的网,宝珠重重,流水不尽。

我们看向伊水,灯光映在水面上,像是下雨了。那个时刻,想要与一千多年前,在此以石像供养诸佛的人们说,没错,它们确实是不朽的。

● 最后,我们又看了眼大佛

如果你来龙门石窟

● 去龙门:现在龙门有了直达的高铁站,从高铁站下,坐出租车可直接到景区;从市区也可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到达。

● 购票:可以从景区官方微信公众号“龙门石窟”中预约购票,全价票为90元。

● 关于夜游:夜游龙门需要单独购票预约,19:00开始进场;也可以选择白天(18:00之前)入场,待到晚上,不需要额外购票,就可以看到灯光亮起的石窟。

● 参观路线与时长:从西山参观至东山是单行线路,可参观4个小时左右,建议留出充裕时间,慢慢游览观看。

● 关于洞窟开放情况:古阳洞正在修缮中,可以拨打景区电话0379-65980972询问开放时间。

● 记得带好身份证,另外可以自备一点食物,带好充足的水,随时补充体力,但食品包装不要随手扔掉哦。

● 祝参观愉快,一饱眼福(小世界工作室)

最后,大佛来给你比个✌️

龙门石窟宾阳北洞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林曦的小世界)

0 阅读:0

人在旅途多快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