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1月,中越正式达成外交关系正常化。在打了十二年仗后,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背后,是越南方面的主动求和。越南领导人阮文灵率先表露出停战撤军的意愿,并于1988年主动将主力部队撤至边界40公里以外,希望与我国彻底结束边境上的战争。
那么,一向趾高气昂的越南当年究竟是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才使得其必须停战撤军,向我国求和呢?
一、美国禁运
1975年4月30日,随着美军最后一架武装直升机撤离南越首都西贡,越南战争随之结束。战败的美国自然不甘心就此罢休,为了惩罚越南,美国政府性提出立即对越南实施全面禁运,禁止一切外部援助和武器销售。
美国实施的武器禁运范围极广,包括致命性武器和非致命性军事装备,这也导致越南几乎无法获得任何来自美国的军事装备。
要知道,在越南统一过程中,越南缴获了大量的美军武器。其中包括对地攻击能力极为强大的36架A-1天袭者低速攻击机,除作战飞机以外,越南还获得了一大批美制运输机包括C-130大力神、C-119、C-7驯鹿以及二战中大放异彩的C-47空中快车等等。
陆军武器方面,越战结束后,高达79.1万支的美军制式步枪M16A1留在了越南,M60轻机枪也留下了5万挺,就连M79榴弹发射器都有4.9万把,而号称“陆战之王”的坦克,越南更是缴获了550多辆,包括300多辆M-41沃克猛犬和250辆M-48巴顿。
武器虽好,可没有配套补给的后勤弹药,又有何用?由于美国实施的武器禁运,越南人民军手中的精良美制武器缺乏配件,只能被逐渐放弃。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爆发之初,越南人民军尚且装备着一定数量的美式武器,可随着中越边境冲突持续爆发,越军手中的美制武器越打越少。
1984年,里根政府通过法案,正式将武器禁运法律化,明确禁止向越南出售武器。至于为何?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越南人权状况未能改善。
不论美国人的理由如何冠冕堂皇,但可以确定的是越军几乎不再使用美制武器。事实上,刚刚统一的越南百废待兴,国内并无完善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设也较为不足,军工产能更是完全无法自给。那么,越军的武器装备除了缴获,大多来自何方呢?
其实长期以来,越南人民军靠的都是苏联和中国援助。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中国援助越南枪支192万支,炮6.4万门,枪弹104万千发,炮弹1.7万千发,无线电机3万,有线电机4.8万,坦克560辆,舰船152艘,飞机164架,汽车15771辆,军服10000千套。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中国又怎么可能还给敌人送武器呢?失去了中国的援助后,越南对苏联的依赖愈发严重,越南人民军的武器也转向苏制装备为主。
二、苏联背弃
1978年11月,苏联与越南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此条约签订后,苏联获得了金兰湾等军事基地的使用权,越南一举成为苏联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
起初,苏联对待越南这个盟友可谓不薄,其向越南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包括米格-21/23战斗机、T-54/55坦克、SA-2防空导弹、军舰等,还派遣了数千名苏联军事顾问驻扎越南,协助训练军队并参与1979年中越战争的作战规划。
1979年2月19日,苏联军事顾问团抵达越南首都河内,军事顾问已由20名苏联各军将领组成,该顾问团于2月初由苏联国防部组建,奥巴图罗夫大将率领。
奥巴图罗夫大将同越南总书记黎笋会面(两人关系很好),此后苏联用飞机运输越军在柬部队,将其输送到中越边境。苏联军事顾问团还制定了一份帮助越南摆脱中国军队包围的计划。为了帮助越南能够战胜中国,苏联实在是尽心竭力。
据统计,在整个七十年代,苏联向越南提供年均援助约10亿美元(包括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1975-1991年间,苏联向越南援助累计超15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在越南“革新开放”前,苏联援助占越南GDP甚至一度高达15%-20%。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后,苏联不但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还援助了石油、化肥、粮食等越南紧缺物资。在海防港,就有二十多艘来自苏联的货船和油轮在战争时卸货。
1980年,越南加入经互会后,苏联更是以高价购买越南橡胶、茶叶等初级产品,同时以低价向越南出口工业品,形成非市场化贸易关系。
不过,越南可谓是“成也苏联,败也苏联”。靠着苏联援助才得以发展的越南经济和越南军队,自然无比依赖苏联,可当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且国内经济愈发恶化之后,越南又该怎么办呢?
1986年后,苏联国内经济困难,自顾不暇的“老大哥”只好减少对越援助。原本捧着个碗讨饭的越南如今讨不到饭了,自然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无奈之下,越南被迫施行“革新开放”政策。
三、难以为继
遭遇美国禁运、苏联背弃,同时又在北部边境持续和中国爆发武装冲突的越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1979年那场同我国的大规模战争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人员损失,最终伤亡人数超过十万。更重要的是,越南国内的医疗体系几近崩溃。无数医疗设施被毁,基层医疗网络瘫痪,连人民基本的医疗需求都难以得到保障。
越南工业体系同样走向崩溃,其北部原本是全国的工业重心,集结了大量工业设施,而这些工业设施在战争中遭到了严重破坏。越南的工业产业链被打断,使得越南的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
越南的民用基础设施更是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大量公路、桥梁被破坏,交通网络遭受重创,使得战后重建举步维艰。开战前越南政府向人民承诺的幸福生活成为泡影。不仅没能改善民生,反而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倒退到了统一前的水平。许多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房屋,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战后重建需要巨额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些都是当时的越南所缺乏的。自食其果的越南,本就难以实现战后恢复和发展,可疯狂的黎笋政府还要同我国纠缠不清,继续在边境寻衅滋事。
后方困难重重,前线又怎能幸免?其实在两山轮战期间,越南军队的广大基层官兵普遍厌战,大多不愿意打仗。在当时的越南军队中,非常流行《十五的月亮》等思乡歌曲,可见越军基层士兵的厌战情绪之浓。
随着苏联无力援助越南,仅仅依靠越南的国力,不但无法继续维持对我国的战争,更有可能闹出内乱,越南终于走到了难以为继的窘境。
1986年,中越战争的始作俑者黎笋逝世,阮文灵成为新领导人。阮文灵上台后要纠正黎笋的一整套错误做法,对内提出全面革新的主张,对外力图摆脱极为孤立的国际处境,提出越南要“同所有国家成为朋友”的口号。
因此,越南开始迅速调整战略,积极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从西部邻国撤军,并且开始大规模的裁军,使劳动力能够重新进入生产岗位。鉴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越南还开始了著名的“革新开放”,招纳各国企业进入越南投资。
阮文灵执政后,为了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越军于1988年主动向后撤退了40公里。此后,边境上的枪声渐渐稀疏。
1989年10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主席凯山访华见到了邓小平。凯山转达了阮文灵对邓小平的亲切问候,称越南对中国的状况已有了新认识,对中国的态度也有了改变,还说阮文灵希望中国能邀其访华。
面对越南主动释放的善意,一向热爱和平的我国选择了接受。1991年,中越两国领导人在成都举行会晤,时隔多年,两国关系终于恢复正常化。
自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以来,中越边境的冲突便持续了整整十二年,直到1991年,双方才彻底弭兵休战,而今已是2025年,战争的烽烟自然早在历史的风尘中飘然散去,可历史的教训却永远不会停下。
越南方面回忆起这场旷日持久的边境战争,曾几度总结教训。在关于双方为何停战的问题上,越南党史研究院院长、原308英雄师政委阮孟河在接受记者访谈中曾表示:“在这九年中,我们不得不把很大一部分人力和物力集中在北部边境,而美国实施了禁运,苏联的援助也被削减……可以说,越南在那场边境战争上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如果紧张局势持续下去,越南的不利地位将日益加重。”
可见,即便是越南自身,也认识到了其在困境之下必须停战,向中国求和,否则所面对的恐怕将是政息人亡的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