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医疗”到“管健康”,“三明经验”怎么学?

信息周末 2024-09-04 01:48:11

2021年4月23日,群众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医保服务站办理医保手续。视觉中国|图

从福建三明到湖南湘潭,六百多公里的距离,两地虽有不同,但三明的经验却在湘潭生根开花。

在2024年8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湘潭市副市长周艳希介绍,湘潭市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的具体改革措施,并结合湘潭实践,形成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和结余留用机制。

三明地处闽西,历经十多年的探索,部分医改经验已经上升为国家政策。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6月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强调了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方面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杨建立介绍,近年来,我国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和方法,取得积极成效,涌现出了浙江湖州、江苏盐城、河南周口、湖南湘潭、贵州遵义等一批典型地区,丰富拓展了三明医改经验的内涵。

从“医共体”到“健共体”

2023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在八百多个县市区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在医共体内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进而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三明市是最早一批试点紧密型医共体的城市,探索出了多种模式,包括“总额打包,结余留用”激励机制,节约了医保资金;推行院长和医生“全员岗位年薪制”薪酬政策,改变了既往多治病挣工分的模式。

福建省三明市副市长张元明表示,三明市的计划是推动“医共体”提升为“健共体”,在以县域总医院为基础的紧密型医共体的基础上,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由“管医疗”提升至“管健康”。

具体来说是“两师两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六病共管”体系,前者是在各总医院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和疾病管理中心,打造“医防融合的服务模式”;后者则是探索共建肿瘤、代谢、心脑血管等“六病共管”体系,提升“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的诊疗服务水平。

作为湘潭市的县级市,坐落在韶山山脉上的韶山市与众多县区一样,县域外住院率曾居高不下,湖南省韶山市市长邓望军介绍,这既加重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也导致医保基金外流。

为此,韶山市提出“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学习三明,发挥“健共体”作用。韶山市建设由县级人民医院牵头、疾控中心协同,乡镇卫生院为分院、村卫生室为网点的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实行人员、业务、绩效一体化管理。邓望军提到,从2023年起,健共体内人员招聘和分配都由牵头医院统筹,解决了招管分离、用管分离的问题,2024年,又将招聘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韶山市还统一健共体药品目录,解决基层药品不全的问题,统一实现了用药同质化;对疑难病例由健共体外专家进行会诊,尽可能减少老百姓异地就医,降低费用负担等。

成立城市医疗集团,共建学生卫生室

发挥医保支付方式的杠杆作用是三明医改经验之一。三明市通过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

这一方法也被湘潭市所学习。2023年,湘潭市在城区整合了市直9家公立医院和2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了城市医疗集团,整合集团内医疗资源,促进二级、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周艳希介绍,在紧密型的城市医疗集团的成员单位里面,实行了医疗、信息和药品耗材设备采购的三个一体化管理,同时成立了6个共享中心,使紧密型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可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同质同效。

同时,在城市医疗集团中,湘潭市也学习三明推动医保基金的总额预付和结余留用的机制。“我们推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加主动推动医疗资源的下沉,更加主动推动分级诊疗,更加主动来推动医防融合,这样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在家门口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的增长。”周艳希说。

面对中小学生“小眼镜”“小龋齿”“小胖墩”和心理障碍等健康问题,湘潭市还借鉴三明,瞄准中小学校卫生室设置不规范、校医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推动医疗集团与24家中小学校卫生室共建医教融合健共体。

作为牵头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夏红提到,他们针对2000人以上的学校设置了规范的卫生室,提供必备的药品、医疗设施以及AED等抢救设备。同时,还通过医疗集团派出医务人员、返聘银发人才、安排兼职校医等方式,按照每600名学生配备一名校医的标准,打造全专结合的校医团队。“这些措施不仅仅让学校卫生室的管理更加规范,也更好地守护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责编 曹海东

0 阅读:0

信息周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