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栋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称“一定要工作到健康寿命终结,不瘫到床上都不要结束工作”,此言论一出,瞬间引发热议.
从现实角度来看,姚余栋作为专家干部,或许自身成就斐然,但他却忽略了大众的普遍生活状态。大多数人工作是为了维持生计,而非将工作视为生命的唯一追求。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龄,身体机能下降,精力有限,需要时间休养和享受生活。国家设置退休年龄,本就是考虑到人们的身体和生活需求,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人能够有时间放松休息,安享晚年.
再者,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找工作本就困难重重,很多公司甚至将35岁以上的人群拒之门外。如果老年人一直占据工作岗位,不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无疑会加剧就业压力,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且,姚余栋的观点也违背了人性和生活的本质。人不是机器,不能只知工作不知休息。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亲情、友情、兴趣爱好等诸多重要的部分。如果一辈子都在工作,直到瘫倒在床上才停止,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然而,既然姚余栋如此强调工作的持续性,那么按照他的逻辑,到了退休年龄的专家干部们,不妨以身作则,深入基层去从事扫大街、清洁厕所、街头发传单、流水线包装等工作,真正做到工作到最后一刻钟,燃烧完自己最后的能量。这样既能体现他们对自身观点的践行,又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同时也给年轻人树立了所谓的“榜样”。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需要的专家,是能够站在大众的立场,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情况的建议和观点的人,而不是这种脱离大众生活、不切实际的“雷人”言论。专家干部们更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贡献正能量,而不是制造争议和矛盾。
总之,姚余栋的这一观点实在难以让人苟同。希望专家们在发表言论时,能够多一些对现实的考量,多一些人文关怀,真正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出谋划策,而不是说出一些看似“高大上”却不接地气的空话、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