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败亡值不值得人们同情

众说历史 2022-02-28 11:23:43

秦末严刑峻法,苦役天下,民怨沸腾,各地豪杰为推翻暴秦纷纷揭竿而起。短短三年,秦朝土崩瓦解,项羽以绝对实力成为天下盟主。但随后刘邦号召各路诸侯攻打项羽,揭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经过四年大战,项羽兵败,走投无路之下,在乌江边自刎。从此天下尽归于汉。

司马迁在叙述项羽的事迹时,对其抱有莫大的同情,不惜笔墨渲染这位悲剧英雄,行文多有溢美之处。后世也多受影响,视项羽为光明磊落的大英雄,对他的败亡多有惋惜和同情,而对刘邦颇有不屑和指责。

那么项羽真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么?他的败亡真的值得大众的同情么?细细解析历史,我们会有一个客观的论述。

一、项羽并不光明磊落。

首先,项羽跟随他叔父项梁起兵时,做了一件非常卑劣的事。

当时会稽郡守殷通非常赏识项梁,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都和项梁商量。陈胜起兵后,殷通顺应天下大势,召来项梁共商反秦大计,还要任命项梁和桓楚为将军。桓楚当时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假意说他侄儿项羽知道桓楚的下落,出去和项羽耳语了几句,又回去请殷通召见项羽,让殷通当面授命项羽去召桓楚。

殷通不知是计,召项羽进来,却被项羽一剑杀死,并被割了首级。项梁佩戴着殷通的印绶,拿着殷通的首级,召集当地豪杰,自立为会稽郡守,起兵反秦。

由此可见,项羽和他叔父为了权力竟能在起兵之初就恩将仇报,杀害主公,这是一件非常卑劣的事。

陈胜死后,项梁听从范增劝告,立楚怀王的后人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以号召天下。项羽在进入函谷关后,不遵守楚怀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命令,不把关中之地封给刘邦,而是把刘邦贬到了巴蜀偏远之地,然后佯尊楚怀王为义帝,私下却派英布弑杀了楚义帝。

这是项羽第二次弑杀主公。此举既不智,也不仁,更不义。比杀殷通还卑劣,还要失人心。刘邦以此为借口,号召诸侯讨伐项羽,诸侯纷纷响应。

项羽行事如此不仁不义,如何让人同情他的败亡呢?

二、项羽残暴不仁。

项羽生性残暴,迷信武力,无视仁义,一味嗜杀。

公元前208年十二月,在诸侯们纷纷观望不前的情况下,项羽独率本部人马背水一战,打败了章邯和王离两位名将,击溃秦军,解赵国巨鹿之围,名震天下,诸侯归附。项羽本该乘此机会广施仁义,收买人心。可他却迷信武力,残暴不仁,先是坑杀了投降的二十万秦卒,又一路屠城,杀了许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进入咸阳后,再次屠城,并下令杀死所有已经归降的秦朝宗室。此举完全丧失秦地的民心,这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伏笔。后来项羽兵败迷路,问路于一农父。农父故意指错路。使得项羽及其人马深陷大泽,被汉军追上,丧失突围良机。

项羽如此残暴不仁,他的败亡如何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三、项羽轻视文化传承,焚烧书籍。

秦始皇焚书坑儒,已对华夏文明造成巨大的破坏。但秦始皇在咸阳皇宫里还是保留了一些书籍留作研究之用。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把残存的书籍烧得一干二净,进一步破坏了华夏文明。如此野蛮行径,如何能让人同情他的败亡?

四、刚愎自用,不纳良言。

韩信曾是项羽的下属,屡次进献计策,却不被采纳。韩信失望之下,转投了刘邦,大受信用。后来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大破项羽,逼着他逃到乌江边自杀。

范增是忠于项羽的谋士,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项羽一开始也非常尊崇他,称他为亚父。可惜项羽随着地位上升,更是刚愎自用,不仅听不进范增的献策,反而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对范增起了疑心。范增一怒之下辞官以明志。项羽早厌烦了范增,也不挽留。范增气得在半道背发毒疮而死。

如此刚愎自用的项羽,也很难让人同情他的败亡。

综上所述,如果项羽得了天下,还会残虐百姓,很难施行仁政,百姓所受的苦不会比秦朝时期少。推翻暴秦的目的是为百姓创建一个清平的世道。如果推翻暴秦换来一个暴楚,那么反秦的意义何在?

毫无疑问,项羽武力高超,极具才干,是个乱世豪杰,他的败亡,从其个人角度,自然值得惋惜,但对百姓来说,如何不是一件幸事呢?所以我们对于项羽,尽可以欣赏他的某些出众才能,但对于他的败亡,真的没有必要寄予过度的同情。

0 阅读:98
评论列表
  • 2022-03-07 04:42

    三国战纪张飞一句口头词很适合你,小编!

众说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