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用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来形容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总是被自己同时代的那个人比下去,周瑜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对冤家关系。
但其实早在这一对冤家之前,汉初就已经有了一对这样的人物,他们同样都是刘邦建立汉初的大功臣,同样都是第一批追随刘邦起义的,他们还是同乡,这样的关系简直就是人生挚友,但偏偏在风云际会的年代,他们选择了去建立功勋。
这两个人就是萧何和曹参,关于萧何我们知道的很多,他是汉初第一功臣,但第二功臣是谁很少人知道,他就是曹参。
曹参跟萧何比起来,这一生可以是是完美地被萧何压过一头,他们两个都是沛县人,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又一起在秦朝做了公务员。
萧何做的是县里的主簿,曹参做的是狱掾,这个时期,萧何就已经算是曹参的领导了,如果没什么事情的话,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的关系。
但陈胜吴广一声怒吼,秦末乱世到来了,萧何和曹参都看到刘邦,于是共同推举刘邦做了起义的领头人,从这个时候算起,他们两个貌似有点可以平起平坐的意思了。
而且起义之后,萧何的主要才能是主管后方,而曹参作为武将则是冲锋在前,这在马上得天下的年代,军人和军功永远都是最耀眼的。
两个秦朝的旧同事,一文一武,在刘邦军中效力,成了刘邦的左膀右臂,但时间长了,两个人多少会有些矛盾,但好在并不影响大局,战争一场又一场,终于在身经百战之后,刘邦做了皇帝,论功行赏,此时的曹参觉得,扬眉吐气的时候终于到了。
所有人都觉得曹参的功劳第一,他攻城略地,身上伤痕累累,为大汉朝的建立,九死一生,这是军人的荣耀,一道道伤疤就是最好的勋章。
但奇怪的是,刘邦最终封了萧何为第一,而且还说出了那句非常出名的,猎人与狗的比喻,曹参他们只是狗,而萧何则是那个猎人。
这个比喻很粗俗,但是通俗易懂,也很符合刘邦的个性,就这样萧何又一次完美的力压曹参一头,尽管那些将领们心里都是不服气的。
千年老二的身份可不是白叫的,萧何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故事,比如月下追韩信,汉初三杰等等,而曹参和萧何共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叫萧规曹随。
像这样成为成语的老二故事,历史上还真是不多,曹参功劳第二,之后他就离开了中央朝廷,去齐国做了相国,这个齐国就是刘邦私生子刘肥的封地。
就这样两个人算是交集不多了,没想到萧何死后,曹参立马就成了汉朝的宰相,这也是曹参早就预料到的,曹参到位之后,什么都不干,一切都按照萧何生前的规矩办,这就有了萧规曹随的说法,而曹参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和萧何一较高下了。
整体来看的话,曹参的能力和智慧,其实并不在萧何之下,而刘邦的那一套猎人和猎狗的说辞,其实并不能服众,毕竟汉初三杰的另外两个,那排名不知道有多靠后。
曹参不能排第一其实另有原因,那就是刘邦要处处给秦朝反着来,秦朝重视军功,完全以军功来封爵,而刘邦必须给秦朝反着来,排功勋的时候,不能只看军功。
这其实就是曹参的无奈,老板都铁了心不能按照军功来排了,曹参作为军功第一,也只能是屈居第二了。
更无奈的是,掌握了权力的曹参,能够恪守萧何的规矩,其实萧何的规矩本质上就是休养生息,这是当时朝廷上下一致的意见,萧何作为丞相是具体的执行人而已。
曹参是有大智慧的,每个人都有做事的冲动,尤其是大权在握之后,但曹参克服了人性的若定,用最直白的话告诉汉惠帝,自己不如萧何,所以老老实实用萧何的办法,说这话是因为皇帝怀疑曹参在消极怠工。
曹参的智慧,最终凝结成了一句,萧规曹随,制定规则并不难,难的是,继任者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因为规则本身的目标就是无为而治,少做事放任民间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