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我想做个好人,请给我一次机会。汉朝:想得美,赢了我再说

众说历史 2023-05-11 10:52:16

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时势和英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在东汉末年,很多对天下局势影响极大的大佬都和一群外人有关系,这群外人就是羌人。比如著名的搅屎棍董卓就是因为羌人叛乱而顺势成为西北军阀,进而搅动汉末风云的。

一说到这,大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匈奴来,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胡人咋就这么讨厌呢?树欲静而风不止,怎么老是要找我们大汉的麻烦呢?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不香吗?

但是,咱们摸着良心说话,羌人和匈奴人还真有点不一样,汉朝从汉武帝之后,一直追着匈奴人打,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匈奴自找的。但羌人叛乱更多是身不由己,是被大汉一些不太厚道的搞法给逼出来的。

具体情况,咱们下面来一一介绍吧。

汉末几十羌乱的爆发原因

成人的世界,没有谁过得很容易。这句话放大到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大抵是适应的。比如弱国无外交,你一个国家要是没啥实力,在国际上根本说不上话,别人欺负你,你还得忍气吞声。

羌人就是因为自身的发展和实力跟不上,所以一直没有少受邻居汉朝的欺负和挤兑。

这里插一句,大家千万别用什么“礼仪之邦”的包装壳来掩耳盗铃,认为大汉不会干那欺负人的事。事实上,挑软柿子捏是人的天性,当干坏事的收益特别高、代价特别低,还没有什么严重的远期后果时,大多数施暴者都会恃强凌弱的,而且是完全不顾吃相的那一种,这就是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文化人的笔和嘴,那不是一般人惹不起的。羌人一辈子受两汉的蹂躏,最后却被“犯上作乱”四个字在汉人的历史中被盖棺定论了,他们找谁说理去?所以,大家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一定要在实力和舆论上强大自己,不然明明被人欺负了,还得被人泼脏水。

羌人的祖先最早是活跃在华夏中央的,大致分布在今天的山西、陕西甚至河南等地。但后来,崛起的商人认为,这么好的地方,你们羌人不配拥有,就把羌人往西边赶了。秦国秦穆公继续发扬了这一“光荣传统”,逼得羌人最终只能在今天的西藏和青海高原定居,还有个别部落分布在今天的新疆(西域)、甘肃、云南和四川。笼统来讲,就是分布在整个西南西北沿线上。

到了西汉时,过了一段安稳日子的羌人再次被中原政权给盯上了。没啥其他原因,就是因为你们羌人作为咱大汉的邻居,咱不能对你们日益坐大而熟视无睹。

到了东汉时,已经存在着近百个规模大小不等的羌人部落了,有的大部落(大牂夷)在公元94年时“内附”时统计,人口已经超过50万了。汉顺帝时期羌人叛乱,其能组织起来的兵力已经有20万了,以此推算,羌人的人口规模应该上百万了。

别看羌人上百万的人口,相比东汉的几千万人,好像不够看,但是要知道,和大汉打了200多年擂台的匈奴鼎盛时期也不过号称百万之众。

那么,像青海高原那种苦寒之地怎么能养出这么多人来呢?因为羌人不像匈奴人,人家是半农半牧民族,掌握了耕种技术,羌人就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土地价值。

但半农半牧的民族特性对于羌人来说,也是有利有弊的,因为你要耕种,就得定居,就不能像匈奴人那样骑着马撒丫子满世界跑,中原王朝追着你打感觉有点吃力,但是围着你打却是随随便便的事。

半定居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羌人不能像匈奴人那样经常去摸大汉的老虎屁股,一直都很老实。

另外,羌人比较老实的另一个原因是羌人从未像匈奴人那样“统一”过,各自为政的羌人往往连内斗都搞不定,哪还有能力去冒犯汉朝这样的外敌加强敌。

也正因为如此,大汉不光不像忌惮匈奴那样忌惮羌人,还三不三就派人过去踩人家两脚,或者在各部落之间玩点挑拨离间的以夷制夷的套路。

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羌人被匈奴带坏了,汉武帝就没少派人去教育羌人。

之后,羌人为了少挨脾气比较暴躁的邻居大汉王朝的揍,便开始慢慢“内附”了,说白了就是投降了。别揍俺了,俺们都是良民,领导你在边境给我画一个圈,咱们给您戍边行不?

这对大汉王朝来说,和南匈奴一样,相当于花点钱和地养一批雇佣兵,怎么算账都是划算的。而且羌人和南匈奴不一样,羌人懂农耕技术,能自给自足,不像南匈奴那样比较依赖补贴过日子。所以,汉朝没有理由不答应。

雇佣兵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关键是,作为雇主,你大汉王朝自己要稳得住局面才行,否则就有被雇佣兵团反客为主的危险。王莽到处祸祸的时候,边境没人管了,羌人便开始大规模地迁到西北边境诸郡了。地肯定是越往内地越肥沃,谁不盼着自家地段越来越好啊!

刘秀建立东汉,在攻打陇右军阀隗嚣时,就发现陇地有大量的羌汉杂居的情况了。而且,这些羌人跟隗嚣那样的地方军阀感情还很亲密、很深厚。比如隗嚣被灭了之后,很多羌人还借势反了东汉,历史上,伏波将军马援平羌就是因此而起。

马援和猛男来歙平定陇西羌乱之后,把叛乱的羌人部落安置在了天水郡和陇西郡,但仍有少量的羌人被安置在扶风地区。啥意思?羌人在东汉初期就开始渗透进了关中。不是羌人胆子越来越大了,而是你们中原政权忙着争夺天下,没空搭理这点小事。

东汉初期,随着大汉王朝的局势越来越稳定,羌人部落内附更加猛烈。一是因为冰河时期,高原上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走下高原去端汉人的饭碗是羌人的一个利好选择。二是因为羌人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超过了他们已有地盘的承载能力了。

东汉对这些态度不错的羌人,专门设立两个都尉府(一在京兆,一在扶风)进行“重点关照”。

东汉原本是想利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慢慢消除掉羌人骨子里的悍勇之气,但却光想得美,没有做得美。人家来投靠你,你也想同化人家,那你是不是要给人家最起码的尊严,你不能歧视人家呀。而且你既然想教化他们,就得给他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呀。这两点东汉都没做好。

东汉把人家当成了走投无路的流浪汉,始终没有正眼瞧过人家,就是把人家当奴隶对待。各种欺压骚扰,搞得羌人不把东汉当大哥而是把东汉当仇人了。

羌人其实还是比较厚道的,但凡日子能过得下去,绝对不会到处惹是生非的。比如归附蜀地的羌人尽管一度高达50万人,人家直到东汉末年,也没给东汉王朝添什么太大的乱子。

但是,西北的羌人不一样了,关东士族集团对西北地区的长期蔑视与践踏,使得羌人活成了乱世的狗,忍无可忍时,人家还是要挣扎一下的。

比如班超平定西域之后,接管西域的是邓皇后父亲邓训的门下弟子任尚,这位同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班超要他软硬兼施,他非要简单粗暴,结果几年就把西域搅乱了。

公元102年,隃麋国相(关中扶风地区)曹凤上书,请求在羌人烧当部的所在地(青海省贵德县东河曲一带)设立西海郡,理由是这一带是块好地方,而且烧当部一直都是羌人中的刺头,咱得把他们从这个好地方赶走,杀一儆百,还可以在羌人的心脏部位扎一颗钉子。

汉和帝批准了,原本已经很温顺了的羌人再次被狠狠地刺激了一下。

大家想一想,羌人想得通吗?咱们羌人主动放下武器,结果你们让我们当毫无尊严的底层公民,种最烂的地,干最苦的活,还要首当其冲地上战场卖命,你们还要我们怎么样?关键是,咱都做到这份上了,你们那些官员和豪强还不把我们当人看,看到我们有啥稍微好一点的东西都要占为己有。

曹凤的建议其实从战略层面来说,是英明正确的,关键是再好战略,你得保证实施效果才行呀。重建西海郡,你们不能光管发号施令,其他的苦活、大钱都落到了日子本来过得很艰难了的羌人头上去。这不是逼着人家要跟你决裂吗?

公元107年,西域局势越来越乱了。这不得增加投入去稳住西域局势?很不幸的是,羌人再次遭殃了。因为本着就近原则,援兵和给养要从凉州出,而凉州政府习惯性把这笔账安在了羌人头上。

骑都尉王弘发金城、陇西、汉阳各地羌兵数千骑远征西域。

终于到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时候了,饱受欺凌的羌人不想再给东汉当炮灰了,趁着出征,手里有兵器,很多羌人偷偷跑了,另谋出路去了。

关键是凉州那些官员和军阀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听说羌人有人当逃兵,一方面派人围堵追杀,另一方面淫人妻女、烧人家园,大肆报复。

终于,陇西诸羌当煎、滇零、钟羌等部落开始愤而反抗了。即便人家羌人当时手无寸铁,但明知已经生不如死了,他们前赴后继地以竹、木替戈、矛,拿木板桌案当作盾牌作战,并出其不意地断了陇道。

事出突然,再加上这些年的仗都是羌人雇佣兵打的,凉州汉人一直养尊处优,陇西各郡县的官府居然一时间还压制不住爆发的羌乱。

自此,轰轰烈烈的汉末几十年羌乱拉开序幕。

东汉是如何平定羌乱的?

诸羌之乱的势头很猛,从公元107年爆发,到公元108年年底,就干死了汉军一万多人了。最可怕的是,实力最大的滇零羌部开始自称“天子”于北地,并开始召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部落,联合东犯赵、魏,南犯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抄三辅、断陇道。

后来,是驻军西域的梁慬受诏回屯金城,引兵击羌,转战武功、美阳,连破乱兵才稳住了局势。

但战争历来都是自带巨大破坏力的。物价飞速上涨,无数军民死于非命,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以致于到了公元110年,主政的外戚邓骘都打算放弃凉州,而且大多数的官员还纷纷鼓掌赞同。太特么烧钱了。

当然,东汉打算放弃凉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两个方面:一是凉州在朝中无人,那些朝堂高官谁会愿意舍弃自己的家乡?但你朝中无人,谁帮你说话。二是东汉官场生态的原因,汉朝官场有“回避制”的讲究,就是官员不能到自己老家或者至亲的老家任职。当时的关东士族集团的官员密度比关西要高很多,所以派往凉州任职的多是关东籍的官员。而在东汉地方,一般都是由官员和地方豪族共治的。可是关东籍官员有点傲娇,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和关西人利益互换,所以到了关西任职,就是一顿乱薅羊毛,大不了薅完就走。现在凉州已经乱成了这个样子了,没人想到那里去当官了,还不如丢了它。

就在代理皇帝的邓骘打算把凉州当作一件破衣服扔了时,终于有一个明白人——郎中虞诩站出来了,他对太尉李修说三个重要意见:

第一、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光武帝刘秀当年为了拿下陇西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云台将几乎全员出动还打了四五年,大家现在就这么把它丢了,是不是太败家了?咱不能崽卖爷田不心疼呀!

第二、凉州要是丢了,三辅就是边塞了,咱大汉的祖陵都在那,咱们难道要让列祖列宗来给我们戍边?

第三、自古向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自中兴之后,烈士武臣,多出自凉州,现在羌乱三年,大家就要把凉州丢了,寒了人心不说,咱们关东有多少年没打仗了,咱心里没点逼数吗?到时候哪有良将来安邦定国。

李修吓出一身冷汗,赶紧问应该怎么办?

虞诩很实在地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以拘致防其邪计”。啥意思呢?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喂草的意思。咱们关东士族把好位置都占了,卖命的活全是关西人干的,关西人能不有想法吗?能尽心尽力办事吗?咱得多找点关西豪强入朝当官,算是给他们一点安慰和鼓励,防止他们越想越偏激,走向极端。

太尉李修是颍川人,虞诩是陈国武平人,这俩都是地地道道的关东士族。大家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为关西豪强说些“公道话”?其实归根到底还是防范和利用,防止关西豪强狗急跳墙,咱关东人又打不过。利用他们能打的特性把战火止住在关西。

关东那帮高官整明白凉州背后的利害得失之后,终于决定不抛弃不放弃了,同时开始辟西州豪桀为掾属、拜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关西豪族。

这次调整从某种意义上拯救了东汉或者说延长了东汉的国祚,因为关西豪族算是暂时稳住了。

转过来年后,凉州诸郡长官表示,咱不弃凉州,但能让我们往安全点的地方挪挪窝吗?邓鹭很给面子,同意关西四郡治所开始迁徙:陇西徙襄武(今陇西县),安定徙美阳(法门镇),北地徙池阳(泾阳县西北),上郡徙衙县(白水县)。

这特么跟弃凉有什么区别?这四郡的豪族和百姓谁特么愿意跟你们关东长官移民?可想而知,背后又是一连串的高压措施,强制移民。过程中,烧杀掳掠的事情也不少。很多凉州百姓因此变成了破产流民。

如果没有前面对凉州大豪族的政治示好与收买,这次瞎搞基本上就已经彻底逼反凉州豪族了。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小部分凉州豪族,比如汉阳人杜季贡、同郡人王信等,开始和羌人通谋了。好在这几个人分量还不够,伤害性也比较有限。

这次羌乱持续又持续了十多年,直到公元116年度辽将军邓遵率外援南匈奴万骑击羌人匪首零昌于灵州、任尚击破先零羌,才算开始出现转机。

这十多年,要是没有凉州豪族据坞自守,牵制羌人不敢一窝蜂冲入关中,关西那整片地盘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公元117年春,任尚招募了当阗种羌的榆鬼等五人刺杀了汉奸杜季贡,榆鬼被封为了破羌侯;秋天,任尚又派出了效功种羌的内奸号封刺杀了叛羌首领零昌,号封被封为了羌王。

公元118年,邓遵募上郡的全无种羌的雕何等刺杀了狼莫,封为羌侯。

搞来搞去,平定羌乱还得依靠羌人。

但是,仗打了这么久,大家都到了支撑不住的边沿了,于是外交谈判就开始登场了。

东汉率先开条件:咱以后对你们羌人好点,但你们要把匪首交出来,活的、死的都行,这样咱面子才过得去。

羌人各部落本来就是想求条生路,所以也就答应了东汉的要求,把羌乱首领零昌、狼莫和汉奸都给干掉了,然后宣布解散,这次羌乱就此落幕了。

平定这次羌乱,东汉耗资二百四十余亿。边民死伤无数,凉、并二州全面经济崩盘。这就是战乱的代价。

随后的几年,大小的羌乱仍时有发生,但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影响不大。

直到20年后,即公元139年,第二次大规模羌乱再次上演。

当时,西北官员大调动,干了多年护羌校尉的马贤被调动为弘农太守,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

尽管时任大将军梁商(梁冀他爹)在来机上任前就特地嘱咐他要抓大放小、软硬兼施,别欺人太甚、逼人太紧。但来机等人根本听不进,一上任就开始各种折腾。为什么?因为他在关东不敢折腾,关东各地基本上都朝中有人,他一不小心就会伤了自己及家族。但凉州这化外之地,他就无所谓了,放纵完了走人就是了,谁想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呆一辈子?

来机等人开始瞎搞后不到一年,公元140年夏,且冻、傅难种羌等再次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羌胡又一次侵犯三辅,杀害长吏。

朝廷紧急拜马贤为征西将军,以骑都尉耿叔副,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诸州郡兵十万人入屯汉阳。凉州豪族内部再次开始结坞自保。

公元141春,马贤在射姑山被羌人打败,马贤及二个儿子皆殉国。随后巩唐种羌三千余骑甚至杀下了高原,烧了关中的汉家皇陵。秋,羌人入侵武威,河西震恐,安定郡和北地郡发扬跑跑精神,把治所迁到了三辅地区进行遥控办公。

好在千钧一发之际,“凉州三明”中皇甫规登场了。他本是安定豪族,是安定郡的功曹(这种豪族自治的画面熟悉不?),在羌人来犯时,率甲士八百击退了敌人。

然后,他上奏朝廷,讲明白了两件事:一是军队系统的贪污克扣问题,导致兵士们没有斗志;二是羌乱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守边将帅不懂安抚治理。

最后,皇甫规主动请缨,要朝廷将扶风雍营和京兆虎牙营以及安定、陇西两郡暂时没有战斗任务的五千士兵拨给他,平定羌乱的事情他来摆平。

可惜的是,皇甫规的意见被中央给否了!为啥?高层领导都是关东人,你句句捅身在关西的关东官员的腚眼,人家能批准你的意见吗?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吧。皇甫规随后沉寂了十多年。

最后,这次羌乱还是靠前一次的方法平定的,具体就不介绍了。这次没有花费那么军费,但也有八十多亿。

但这两次平乱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在凉州主政的是关东人,平叛的也是关东人,这背后是一条隐藏极深的利益链的:把凉州搞乱,这薅羊毛一次了吧。乱了之后来平乱,关东人受益一次吧。关键是遭罪的和背锅的,永远都是你关西人,因为这是你们的地盘。

公元159年,第三次羌乱再次轰轰烈烈爆发,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部种羌侵犯陇西金城塞。

这次“凉州三明”的第二位张奂登场了。张奂是敦煌渊泉豪族,凉州本地人,因为前面提到的朝廷对关西豪族的抚慰而慢慢走上实权岗位,并被当政的梁冀(因为他是梁冀的人)安排到军事岗上重点培养。

张奂很会打仗,也很会平事,他深知这么多年羌乱反复爆发的根子在那里,所以采用剿抚并用的方式,慢慢把羌人拉拢到一起谈心:之前,咱们东汉的官员在管理方式上确实欠妥了,让你们受苦了。但他们是他们,我是我。我不是他们那样的人,不贪财、不胡搞,大家放心安居乐业就行了。

诸羌感动得要给知心将军张奂送礼,张奂果断拒绝了,大家就更加信任张奂了。

一时间,凉州的羌汉联欢是搞得有声有色。但这种美好生活也只持续了三年,因为张奂在公元158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调走了。

公元159年,凉州再乱。

同年八月,汉桓帝政变成功,梁冀被诛杀,梁冀的故吏、宾客被免黜者有三百余人,张奂也由于是梁冀的属吏入的仕被暂时牵连罢官。

别看汉桓帝和宦官集团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咋滴,但是人家也不是啥也不明白,掌权后,他们稍微一琢磨,就明白凉州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东士族的问题。这帮人就是在自导自演嘛。

为了彻底解决凉州问题,汉桓帝决定把这个事情交给凉州本地人去解决,于是,“凉州三明”悉数登场!除了前面提到的皇甫规和张奂,武威人段颎也登场了。

段颎文武双全,后来当上了辽东属国都尉,并一举成名。因为这位同志为了打胜仗,竟敢假传圣旨。当年鲜卑率军侵犯边塞,被段颎击败了,然后撒丫子一顿跑。段颎追不上,便拿出一份伪造的诏书,假装朝廷令他退兵。然后,跑到前面埋伏起来,把去而复返的鲜卑人给包圆了。

段颎这种目无法纪的行为肯定是要受到处分的,但真正有能力的人还是经常会被领导想起的,比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后来,段颎凭借到处灭火的军功,被封为列侯。

公元159年,由于梁冀被打倒,汉桓帝开始转变过去关东士族对关西豪族压制的人事政策,命武威人段颎做了护羌校尉。半个多世纪以来,凉州人第一次拿回了这个本土关键职位,羌人的梦魇也随之而来了。

段颎就开始大力出奇迹的操作,一顿猛打,但是由于成绩太突出了,被凉州刺史郭闳羡慕嫉妒恨,背后捅刀子了。郭闳扣着段颎的部队不发,然后反咬他贻误战机。最后被调回洛阳扔往左校营罚苦役。

但是段颎会做人、会来事,很快又被提拔为了并州刺史(这个时候他相中了著名的董卓)。

段颎调任之后,沉寂多年的皇甫规终于逮到机会了,他再次主动请缨,被下令以中郎将的身份去平乱,效果是立竿见影,很多羌人部落都是望风而降。

但皇甫规也和段颎一样,很快被人告了黑状,说他养寇自重。皇甫规虽然强行解释过去了,但后来因为拒绝给宦官上供,最终还是被打倒了。

皇甫规被打倒后,转过年来凉州就再次叛乱。

公元163年冬,段颎再任为护羌校尉,前往凉州救火。

这次平叛的过程就不具体说了,结果就是:段颎搞定了西羌,张奂平息了东羌,虽然过程也有点反复,但只有他们两人出马,基本上都是药到病除,东汉延续几十年的羌乱最终在汉桓帝一朝平息下去了。

东汉羌乱的感想

篇幅长了,就简单说一下以下几点吧:

1、历史和海水里的冰山一样,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表面上很少的一部分。如羌人作乱,大家传统印象是不是感觉这些番邦异族太坏了,太能挑事了?实际上,人家都是被逼上梁山的。

2、东汉那风平浪静的官场,实际上处处是勾心斗角。这也是历史教材从来不会公开告诉大家的东西。派别、门第、身份、地域等等,随便一个标签,背后都会牵涉到众多斗得你死我活的利益牵扯。关东人主政时,羌乱为什么总是反复爆发?到了凉州本土人去落实这事,为什么就能立竿见影。

3、历史的成败其实很多与打打杀杀关系不大,真正伤害性大的永远是窝里斗,独汉以强亡,你的东汉军队虽然能打,但是你整个管理系统都腐朽了,你再能打有啥用。你这帮业务员都会干事,但你公司的管理机制混乱又混蛋,你看他们能做成事不?“凉州三明”个个被人背后捅刀子,这才是细思极恐的地方。

其实,写东汉平定羌乱,主要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顺便拉出开启汉末乱世的引线人物董卓;二是介绍一下东汉的地缘政治,这对大家后面理解三国争霸中各路势力会有帮助。至少不会觉得突兀吧。像韩遂、马腾这样的军阀是怎么产生的,心里很清楚。像凉州那些军阀为什么对关东士族往往是绝不低头的,了解他们的过往恩怨就明白了……

不多说了,等待着大魔王董卓登场吧。

0 阅读:22

众说历史

简介:每天更新,带你看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