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本兵战场当逃兵,留在中国行医65年:我这辈子就给中国了

花开富贵满堂彩 2024-12-09 17:46:17

侵华日本兵战场当逃兵,留在中国行医65年:我这辈子就给中国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位出身日本医学世家的年轻军医山崎宏,在目睹日军暴行后,毅然选择了逃兵之路。他在中国百姓的帮助下辗转逃亡,最终定居济南。从此,这位"鬼子大夫"用65年光阴,以行医济世践行着自己的赎罪之心。他分文不取地为贫苦百姓看病,在寒夜提灯出诊,甚至让全家过着清贫生活。2010年冬,102岁高龄的山崎宏在济南安详离世,将遗体捐献给当地红十字会,成为山东省首位捐献遗体的外籍友人。这个选择以逃兵身份留在中国的日本军医,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大医精诚"。

医术传承三代 战火改变人生

在日本一个传统的医学世家中,山崎宏的出生似乎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轨迹。这个家族三代行医,在当地颇有声誉。

山崎宏的童年并不平顺,父母早逝让他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在哥哥姐姐的抚养下,他依然坚持着心中的医者梦想。

年少的山崎宏继承了家族的衣钵,考入医科大学潜心学习。毕业后,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很快在当地崭露头角。

那时的他加入了国际红十字会,怀着悬壶济世的理想开始了行医生涯。然而战争的阴云正悄然笼罩着东亚大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国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征兵运动。每家每户都必须派人应征,违者将遭到严惩。

山崎家两兄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大哥已经结婚生子,家中重担落在他的肩上。山崎宏只得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医。

在军营里,山崎宏开始接触到完全不同的世界。这里不再是救死扶伤的医者天职,而是充满了杀戮与暴行。

他亲眼目睹日军士兵从中国妇女怀中抢过幼童,将其残忍杀害。作为一名医生,山崎宏试图阻止这种暴行,却遭到粗暴推搡。

这样的场景让他无法继续忍受。入伍仅仅半年,他就开始谋划着逃离这支侵略军队。

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趁着哨兵打盹的机会,山崎宏悄悄溜出了营房。他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一口气跑出几十里地。

身无分文的他只能以乞讨为生,为了隐藏身份甚至不敢开口说话。然而善良的中国老百姓还是从他的衣着认出了他的身份。

让山崎宏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百姓并没有为难他,反而给了他食物充饥。这份人性的光芒让这个逃兵潸然泪下。

这一路上,他白天躲藏、夜晚赶路,在中国百姓的帮助下,从河北一直逃到山东。所经之处,没有人怀疑这个蓬头垢面的流浪者竟是一名日本兵。

命运就这样将他带到了济南。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一段新的人生即将展开。他改换姓名,以侨民身份在铁路局谋得一份看管仓库的工作。

这个决定改变了山崎宏的一生,也让一位日本军医开始了他在中国65年的行医之路。在这片土地上,他将用余生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誓言。

逃亡千里寻生路 结缘齐鲁安新家

长夜漫漫,一个身影在战火纷飞的华北平原上匆匆前行。这个身影属于山崎宏,一个刚刚从日军营房里逃出来的军医。

他的身上还穿着日军军装,没有干粮,没有钱财。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只能靠乞讨度日。

四天的逃亡让山崎宏精疲力竭,最终倒在了一户农家的门前。这户善良的中国农民夫妇不计前嫌,将他救助了起来。

这对夫妇不仅给他提供了休息的场所,还为他准备了便装和干粮。临别时,山崎宏深深鞠躬,在内心铭记着这份恩情。

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加入了逃难的人群,从河北一路向东。蓬头垢面的外表成了最好的伪装,没人会想到这个乞丐模样的人竟是个日本兵。

山崎宏选择了山东作为目的地,因为那里靠近海边,他原本打算找机会乘船回日本。但战乱不断,这个计划最终成为泡影。

在济南,他遇到了一些日本老乡,在他们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份看管铁路局仓库的工作。这份工作成为了他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的开始。

工作中,山崎宏经常偷偷将仓库里的物资给予穷苦的中国劳工,让他们用来换取粮食维生。这个举动很快引起了日本领班的注意。

一次,他被驻守火车站的日本兵带走审问,遭受了严重的殴打。但他始终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最终因为没有确凿证据而被释放。

这件事却让他赢得了中国劳工们的尊重。两个年轻的中国工人找到他,执意要和他结为异姓兄弟。

山崎宏婉拒了他们的好意,但这两个热心的山东小伙子不由分说,把他带回了家。家里人不仅为他准备了一顿丰盛的饭菜,还特意为他缝制了新衣服。

了解到山崎宏是个孤儿后,劳工家中的老人甚至认他做了义子。这份浓浓的乡情让他在异乡找到了家的温暖。

一位从河北逃难来的寡妇带着女儿来到济南,经过结拜兄弟们的介绍,山崎宏与这位女子相识。几次接触后,两人决定组建家庭。

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许多在华日本人开始陆续回国。山崎宏也收到了哥哥的来信,得知家人一直以为他已经战死,多年来一直供奉着他的牌位。

就在这个举棋不定的时刻,他听到了一则广播,内容是欢迎在华的外国友人留下来建设新中国。这则广播坚定了他留下的决心。

他给哥哥写了一封回信,表明了自己要留在中国的想法。在信中,他说要用余生来报答中国人民的恩情。

从此,山崎宏在济南郊区扎下了根,开始了他真正的医者生涯。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他未来65年行医路上最珍贵的记忆。

悬壶济世六十载 妙手仁心济民苦

1946年春天,济南郊区的一间破旧平房里,山崎宏开设了他的第一间诊所。诊所的设备十分简陋,只有几把老旧的木椅和一张诊断床。

开业第一天,前来就诊的只有三个病人。他们都是附近的贫苦农民,拿不出钱来付医药费。

山崎宏二话不说,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买药给病人。那些年,他的诊所成了方圆十里最特别的地方。

穷人看不起病是常事,可在这里,病人从不用为医药费发愁。山崎宏总是说:"能看好病就行,钱的事以后再说。"

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位老农骑着毛驴来找他。老农的孙子发高烧,已经昏迷了一天。

山崎宏背起药箱,跟着老农走了十几里山路。到达老农家时,他的裤腿已经被露水打湿。

经过一夜的救治,孩子的烧终于退了。天亮时分,老农要给他跪下道谢,被山崎宏连忙搀扶起来。

从那以后,他的名声在乡间传开。深夜里常有人来敲门,他总是立即起身,提着马灯跟着去看病。

山崎宏的妻子心疼他,劝他不要这么辛苦。可他总说:"救人要紧,辛苦算什么。"

随着病人越来越多,诊所的药品供应出现了困难。他开始研究中草药,跟着当地老中医学习辨认药材。

每到春秋两季,他都会带着药篓去山里采药。渐渐地,他掌握了数百种中草药的性能。

诊所里的药方也变得独特起来,中西药结合使用,效果出奇地好。许多疑难杂症在他手里都能得到缓解。

有一年闹蝗灾,庄稼歉收,乡亲们连饭都吃不饱。山崎宏和妻子商量后,把家里仅有的存粮分给了病人。

那段日子,他们一家人靠野菜度日。妻子心疼地说:"你自己都吃不饱,还给别人。"

可山崎宏依然坚持着他的原则:"病人比我们更需要这些粮食。"

随着年代的变迁,山崎宏的诊所条件逐渐改善。但他始终保持着分文不取的行医准则。

每当有人问起为什么不收钱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我这辈子就给中国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外地人听说这里有个"鬼子大夫",专程来找他看病。他们递给他红包,都被他婉言谢绝。

一位富商感动于他的医德,主动提出要资助他扩建诊所。山崎宏谢绝了这份好意,继续在他的小诊所里坚守。

他的子女们都劝他收费,至少收取成本费。但在他心中,这份医者仁心比什么都重要。

65年间,他的诊所始终保持着最朴素的模样。但在济南郊区的百姓心中,这里是最温暖的避风港。

百岁老人献遗体 济南百姓送别恩

2010年深秋,山崎宏躺在济南市立医院的病床上。他的病房里挤满了前来探望的乡亲们。

这些年来,他看病救人无数,却从未向任何人收取过诊金。病房里的许多老人,都是他几十年前治愈的患者。

102岁高龄的他已经说不出话,但仍然用浑浊的眼神注视着每一个来访的人。他的手不停地比划着,似乎还在关心着病人的病情。

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看他,这孩子就是当年他连夜赶路救治的高烧患者。如今那个孩子已经成了一名医生。

病房里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水果和补品。护士们不得不将这些东西转移到储藏室,因为实在放不下了。

山崎宏的儿女们轮流守在床前,为父亲读着病人们写来的慰问信。每封信都饱含深情,字里行间都是对这位老医生的感激。

临终前,山崎宏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家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这个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落下了眼泪。

他的长子找来纸笔,按照父亲的意愿写下了遗体捐献申请书。这份申请很快得到了山东省红十字会的批准。

2010年12月的一个清晨,山崎宏永远闭上了眼睛。消息传开后,前来送别的人络绎不绝。

送别仪式安排在一个小礼堂里,可前来悼念的人群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清晨到傍晚,队伍始终没有断过。

有人带来了他年轻时为病人开的药方,有人带来了他当年送的救命药,还有人带来了他亲手种的草药。这些都成了最珍贵的祭品。

一位九旬老人颤巍巍地走到灵前,将一枚沾满泥土的铜钱放在祭台上。那是六十年前他本想付给山崎宏的诊金。

山崎宏成为了山东省第一位捐献遗体的外籍友人。这个决定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

当地媒体以《102岁日本老人临终捐遗体:此生已属中国》为题,报道了这位老人的故事。报道刊出后,在全国引发了广泛关注。

济南市红十字会专门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捐献纪念仪式。数百名市民自发前来参加,向这位"永远的邻居"道别。

他的故事被编入了济南市地方志,成为中日民间友好的一段佳话。当地政府还在他的旧居前竖立了纪念碑。

山崎宏的子女按照父亲的遗愿,继续在济南生活。他们说:"这里是父亲用一生选择的地方,也是我们永远的家。"

每年清明节,总有许多老人带着后辈来到纪念碑前,讲述着那个不收诊金的"鬼子大夫"的故事。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永远留在济南人民的记忆中。

0 阅读:13

花开富贵满堂彩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