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师退出机制”的概念的提出,各地逐渐推出配套政策。
每一个新的政策推出前,都一定会引起一定的关注,不过“教师相关”的尤其被关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老师,还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
新的教育条例发布,网友唱衰
修订后的《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有几项规定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1、 学校采取考试、考核、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2、 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
3、 禁止设定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
4、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升学率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
另外还有其他的几项,比如说不得变相开除学生,发生重大事件以后负责人引咎辞职,也比较受关注。
上述四点成为网友最为关注的对象,目前网友的声音很一致:不考试、不选拔、不以考试成绩评价老师和学校,不设重点班,根本就不现实。另外老师的工资水平提升,至少要和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保持一致,也是喊了多年了。
假设这些规定真的就实现了,会是什么结果?
都在喊减负,家长也接受给孩子减负,让孩子的童年愉快一点,但是没有说彻底减完,让孩子们放飞自我,放弃学习。
而这一系列的规定,就是一个导向,在告诉孩子们:除了学习不重要,其他都可以;告诉老师们:除了不关注孩子的学习,其他都要关注。
结果是什么呢?孩子们不以“学习好”为荣耀,以体育好、音乐好为荣誉,孩子们的总体升学率下降,走出当地以后,走到外面的世界,还是要看成绩。
这样一“减”到底,最后伤害的还是这波孩子们。
只要最后按照成绩中考分流,高考分层,成绩考核就少不了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来了一个比较特别的老师,当时他备受副校长的喜欢和重用,给了他很大的空间,让他来按照他的思路来搞教育。
他一到学校就先给全校同学进行了演讲,演讲内容是他的成长经历,他是东北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靠着一股子力气,每天汽车三小时,从小身体有疾病的条件下,最后考上了师范大学,成为了一位老师,他当然不忘了感恩他的伯乐,我们的副校长。
之后他带的班级开始改革,一度成为了全校的关注,全校的同学都羡慕他的班级,他班级的那些学生也比较骄傲,改革的内容就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世界,每天别的班级在晚自习的时候,他让学生们看新闻联播,他鼓励孩子们减少学习的时间,多参加课外活动……
总之就是热火朝天,一顿忙活,到了学期末,他带的班级考试倒数。
之后这位老师就消失了,有人说他跟学校闹翻了,主动辞职了,具体情况我们就不了解了,然后他的那个班级配备了新的班主任,班级学习也回到了正轨上。
举这个例子想表达的是,也许这种“改革”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只要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上不去,他就一定会被限制,被学校限制,被家长限制,说到底家长看得还是学习成绩,如果在保持正常节奏下,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就认了,如果做了其他改动,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来了,家长一定不接受。
重点班没有问题,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之一,也没有问题
我个人是支持重点班的,重点班可以是流动的,按照成绩进出,以学年为期限,这没有任何问题,想要进入重点班,那就好好努力,提升学习成绩,这就是一种内驱力。
如果老师的考核中没有“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条了,那么老师们谁还会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老师们为什么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真的单纯想要让孩子们学习好,有出息,考上理想的大学吗?
当然不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老师的考核标准之一,那个因为带出很多重点大学学生的班主任,获得了上百万奖金和一套房子,不也是因为带出的学生成绩优秀吗?
一旦没有了这个考核,要知道,“老师”只是一份职业,面对难缠的家长,和不省心的孩子,他们自然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学不学跟自己都没有关系。
别矫枉过正,影响了孩子们的升学
改革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拥有更为健康的教育环境挺好的,但是别矫枉过正,如果彻底取消中考分流,高考分层,可以啊,怎么改革都没有问题,孩子们不学习家长也不操心,只要孩子们有未来就可以。
中考分流、高考分层,只要存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还是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一点肯定不能改变。
打压课外培训,提升校内教学质量,限制老师补课,净化教育环境,我们一定双手支持,这都是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情。
学校关注学习成绩,有流动性的重点班,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设定重点班和普通班,我个人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重点班就像是一个目标一样,只要这种荣誉存在,孩子们就容易有动力和目标,分配在普通班的孩子也不会因此感到自卑,想要进入重点班,可以啊,只要努力学习就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