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懒得争”

心海念澜 2025-02-21 17:18:41

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真正混得开、活得通透的人,好像都特别“懒”?

不是真的懒惰,而是懒得去争那些有的没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就好像打游戏,人家直接开外挂,你还在那儿吭哧吭哧地练级,格局一下子就拉开了。

争赢了,然后呢?

我有个朋友小A,以前就是个“战斗鸡”,什么都要争个输赢。

公司开会,为了一个无关痛痒的方案细节,能跟领导杠上半天,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结果呢?

方案是改了,领导心里也记了他一笔,升职加薪永远没他的份。

有一次,公司组织团建,大家玩游戏,输了的要真心话大冒险。

小A输了,被问了个很尴尬的问题,他觉得丢了面子,非要跟组织者理论,说游戏不公平,结果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团建也草草收场。

后来我问他:“你争赢了,然后呢?

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值得吗?

”他愣了一下,没说话。

其实很多时候,争赢了真的没啥意义。

就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因为法语发音争执,赢了又怎样?

只会让彼此不开心。

生活不是辩论赛,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步风平浪静。

想起《战国策》里的“鹬蚌相争”,鹬和蚌互相钳制,谁也不肯松口,结果让渔翁捡了便宜。

争来争去,最后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值得吗?

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价值。

不争,才是狠人!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不争”的妙处。

不是懦弱,不是退缩,而是一种智慧,一种格局。

杨绛先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她一生淡泊名利,不与人争,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创作。

清华大学外文系工作25年,没升职,她也不抱怨。

研究所给钱钟书发福利,没她的份,她也不争吵。

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升自己上,潜心学术,笔耕不辍,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不争,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与其花时间跟别人争论,不如用来提升自己;与其嫉妒别人的成功,不如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就像龟兔赛跑,兔子仗着自己跑得快,一路领先,结果在半路睡大觉,被乌龟超过了。

乌龟虽然跑得慢,但它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比赛。

不争,也是一种坚持。

坚持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所动摇。

她的“不争”绝了!

杨绛先生的“不争”,不仅仅体现在名利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当年她和钱钟书在国外租房子住,房东很抠门,在食物上减料,钱钟书总是吃不饱。

杨绛先生没有去找房东争论,而是默默地搬出去,自己做饭吃。

有一次,一个女学生当众指责杨绛先生羞辱她,杨绛先生受到很多议论。

但她并没有理会,依然打扮得鲜丽出门,不争不抢,不急不躁。

她的“不争”,是一种从容,一种淡定,一种对自己的自信。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为外界的干扰而动摇。

她的“不争”,更是一种智慧。

她明白争吵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与其争论,不如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真正有格局的人,懂得把目光放长远,不会为了一时的得失而斤斤计较。

他们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没必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正如黎戈所说,杨绛先生身上有一种“过去的品质”,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

这种品质,像北极光一样,明亮、坚韧、耐寒。

所以,别再把精力放在无谓的争斗上。

学会“懒得争”,把时间留给自己,去提升自己,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想说,不争不是让你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好人”,而是让你更有智慧地面对生活。

不争一时,争一世。

把眼光放长远,把格局放大,你会发现,人生还有更多美好的风景。

1 阅读:32
心海念澜

心海念澜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