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春乏?

涵阳说健康 2025-04-11 07:12:41

春眠不觉晓,哈欠停不了。最近这空气里感觉就跟洒了蒙汗药一样,不少人整天昏昏沉沉、哈欠连天,仿佛中了“瞌睡虫”的招,一不小心就能在工位上“梦游”。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为什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了,有些人反而容易犯困?

冬季人体为了适应相对低温的环境,毛细血管会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以维持人体的热量。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血管开始舒张,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导致各系统血液量相对供应不足,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乏力。亚健康人群“春困”的感觉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适应能力更差。

中医认为肝与春季相应,肝主疏泄与藏血。春季万物生发,肝气旺盛,常会导致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导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后天之本脾胃受伤,则气血生化不足;肝火偏旺,影响肝藏血养血的功能,会致五脏六腑失去气血的滋养。

有以上情况,人们常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胁胀满、食欲低下、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腹胀、便溏等症状。中医认为湿热体质、肝郁脾虚、肝胃不和的人因为湿困脾胃、或者脾胃相对虚弱,会出现气血亏虚,因而出现疲劳、乏力、头晕的“春困”现象。

几个妙招,助您“脱困”成功

1.调作息

顺应天时,睡好“子午觉”。晚上11点前入睡(子时前),早上6-7点起床,顺应阳气生发规律。午间小憩午睡20-30分钟,闭目养神即可,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加重困倦。

2.动起来

轻缓运动,升发阳气。晨起散步或八段锦,清晨轻快活动,促进气血运行,唤醒阳气。午后拉伸:久坐后做肩颈、腰部拉伸,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大脑供血。

3.会穿衣

春日里,气候乍暖还寒,衣着应做到下厚上薄。因为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下半身穿得暖和些,可以应对早晚的寒气,防止着凉感冒。

中医认为, “春主生发”,春天是人体阳气升发的时节,上半身如果穿得太多, 一方面,遏制了阳气的升发,另一方面,穿得过于暖和,也容易导致大脑缺氧,加重“春困”。

4.按摩提神

疏通经络,醒脑开窍。头部按摩:十指从前向后梳头,或用梳子轻叩百会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按揉太阳穴:双手拇指按压太阳穴,顺时针揉动30次,缓解头昏。

5.吃对食物

省酸增甘,健脾祛湿。多吃甘味食物:红枣、山药、南瓜等滋养脾胃,助气血生化。辛香春菜:韭菜、香葱等辛甘发散,助阳气升发;薏米、赤小豆煮粥祛湿。

6.畅情志

春季在五行中应于木,在五脏中应于肝,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人体肝气生发,随春而盛,在志为怒,而“怒伤肝”。所以,此时养生还要根据自身体质、性格的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保持平静、良好的心态,安神养气,避免忧虑,戒怒戒躁,以利于肝气调和,顺应生阳气和畅肝气等季节养生特点。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
涵阳说健康

涵阳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