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人,吃完饭没几分钟就想上厕所,俗称“直肠子”,广大便秘人士都十分羡慕这项“技能”,但也有人说,“直肠子”的人食物营养还没吸收就排出去了。进食中或者进食后不久就要去厕所,是一种生理现象,这种进食后胃充盈反射性引起结肠运动增加的现象称为“胃结肠反射”。胃结肠反射是一种生理调节胃肠道运动的功能。胃内接收食物后通过神经反射作用,结肠出现运动,促进大便排出。

吃完就想上厕所的几个因素
1.可能与胃黏膜的反射强度有关:当食物进入肚子,对胃粘膜造成刺激,这种刺激会让人体释放一种物质,刺激肠道蠕动,蠕动得越快,就会刺激排便。
2.个人习惯影响:排便频率也与日常习惯有关,若一个人习惯饭后马上上厕所,时间久了,身体也就会形成习惯。一吃完饭,就会产生“我要排便”信号。
3.可能是食物不耐受造成:由于体质原因,部分人对乳糖不耐受,一旦喝牛奶就会拉肚子;有人对脂肪不耐受,吃肥腻的食物,会肚子不舒服;有人对辣椒不耐受,吃辣就会刺激肠胃。
4.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紊乱,简单来说,是肠道太容易激动了,使得肠道蠕动过快或发生痉挛,常见的两大症状是腹痛和腹泻,肠道蠕动过快导致腹泻,痉挛导致疼痛。
肠道敏感避免吃的几种食物
1.生冷的,比如蔬菜沙拉、寿司等,以免刺激肠道,加剧腹泻。
2.坚果,这类食物富含大量膳食纤维和油脂,有较强的“滑肠”作用。
3.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速肠道蠕动,可能加剧腹泻,也易引起一些腹胀以及烧灼的感觉,再加上腹泻本来就会使人比较衰弱,非常强的刺激也可能引起不适。
4.产气食物,如奶制品,大豆等。
5.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奶茶、咖啡等,可能加剧脱水症状。
6.酒精,不但对胃黏膜产生刺激,还会影响肝脏的代谢,酗酒还会加剧消化道症状。
如何改善吃完就想上厕所的习惯
1.调整饮食习惯:生活中少吃容易引起胃结肠反应的食物。对于腹泻型患者,肠道比较敏感,应避免吃生冷、坚果、辛辣刺激食物。对于便秘型患者,应保证充足水分,同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等摄入;如果是混合型的患者,则上述饮食建议都需要关注。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规律且良好的排便习惯,能减少很多胃肠道疾病的出现,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但若是实在憋不住,还是要上厕所的,硬是憋住,同样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3.调节心态:肠胃也会受到心态影响,若一个人长时间焦虑、忧愁或者烦恼,就会引起肠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增加胃结肠的发生频次。因此保持好的心态,吃得开心,才可以帮助促进消化。若非病理性引起的“直肠子”,通过生活调整,一般可以得到改善。但若是发现排便伴有其他异常,就要警惕是病理性的,这个时候,最好尽早就医。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