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否定的深渊,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肯定的巅峰

时光绘梦图 2024-12-13 17:12:30

承认“自己很差”,还不如发现“自己哪里很差”。

/ 0 1 /

“自我否定”如此普遍

(以下都是真实故事,因为隐私原因,略修改细节)

在武汉签售现场,第一个提问的男生蹦了起来,用机枪扫射的语速说自己焦虑极了。

他大专毕业,自考拿到本科学历,过去五年销售工作,工作不太喜欢,今年辞职了。焦虑,因为觉得还没有房、学历不够高、收入不够高、未来从事职业方向不明。

目前攒了 30 万,不知道应该在郊区买个房让自己安心,结个婚让父母高兴,还是勇敢一点,去投资个生意。

我在回答问题前,先发自肺腑地夸了他一顿。

我知道,雨前面还是雨,压力前面还是压力,但是他没有看到自己的“隐藏实力”。

在重庆签售会后,有个女孩跟我多聊了几句。

母亲早逝,父亲再婚,经济状况不佳,她寄人篱下,在外婆、父亲/继母、阿姨家辗转长大,从小受尽冷眼。现在本科学历、银行工作、MBA 在读、刚刚自己买房。

聊天的画风是这样的:

读者:“我特别没有自信,我害怕将来”。

我:“你凭自己实力考上银行,工作不错啊”。

读者:“只是基层工作人员”。

我:“你这么年轻,已经买房,太厉害了。”

读者:“只是在郊区,还有房贷”。

我:“你和男友感情稳定,就快结婚了”。

读者:“觉得以后会养不起孩子”。

我:“你还在读 MBA(本科和 MBA 都是西南地区顶级的学校)”。

读者:“我知道应该坚持工作,可是又担心老人带孩子不好”。

……

那天我是黔驴技穷了。童年缺失的安全感,不是那么容易治愈。我有“诺言”社区的免费体验名额,邀请她进入,因为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有个正能量的人群,长期陪伴她向前。

你可能觉得,像我这样父母健康上进的人,无法设身处地体会她的痛苦。我只是很想有人每天夸她 100 次,让她知道,最可怕的不是困境,最可怕的是沉陷,而她在一步步爬出自己的泥沼,已经走得那么远,多么了不起。

“诺言”还有个北京网友,给自己的概括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那到底有多稀烂呢?

本科名校、硕士海外名校,回国后为了北京户口,选择了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了五年。而且她在核心业务部门,受重视、受认可,能学到东西。

过去五年,互联网世界风起云涌(其实也有很多烟消云散),她觉得自己不思进取,被同龄人淘汰了。

这怎么就稀烂了?啊?!

在帝都生活过(尤其有孩子的人),都知道户口意味着什么,将来省了多少事儿!而且专业对口、行业不差、企业不错、继续成长,积累五年挺好。互联网过去五年,轰轰烈烈过,却也风雨飘摇过,并没有一定错过什么。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得到以后,效用递减”。

是的。

其实我也经常提醒自己,30 岁刚刚离异时,我希望有一个幸福的婚姻,在错过育龄前,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事业和金钱方面,自觉没什么更高追求。

孩子出生以后,我兴高采烈了好一阵子,然后开始焦虑。希望事业再上台阶,孩子最好学霸,自己最好美丽……求之不得的痛苦、继续奋斗的压力、错过机会的捶胸顿足,同样结结实实。

时不时我得提醒自己,我已经得到了我曾经“别无所求”的所求。我可以贪心,想要更多,但是不要因为已经得到,就忘记所得到的,是多么珍贵。

成都签售会后,和读者聊天,一个女孩自我介绍是省台的主持人。确实眉清目秀、落落大方,措辞语调经过训练的感觉。

她上来先“自我否定三连”:“我觉得我没有目标感,执行力特别差,逻辑完全不行”。

语气急促、铿锵有力。

细问之下,是工作几年以后,开始思考未来前途,往哪条路走(要不要争取更大舞台的机会、要不要出国进修、在传媒领域还有哪些方向可以发展),不确定如何探索,也感受到无论哪个选择都并不容易的压力。

这是大家都会遇到的阶段性问题。我还记得自己工作两三年后的茫然,以及当时周围的麦肯锡小伙伴们,大部分也茫然,然后大家每隔三五年还要茫然一下,直到今天。

标准考试高分,不是最难 — 目标清晰、管住自己、尽量考好。现在世界摊在面前,来吧,随便选吧,不过没有一个选项保证合适、保证成功哦 — 只有难上加难。

然而,还是想跟主持人美眉说,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工作几年后典型的问题,你真的没有那么差。

你看,我们都知道焦虑是普遍的问题,外部的困境、选择的纠结、同辈的压力、能力与认知的不足等等,让我们感到无力。

我只是没有想到,在一步步向前的路上,走得比较顺利、坚实、勇敢的人,会广泛出现相当强烈的自我否定。

/ 0 2 /

“自我安慰”解放自己

为什么“自我否定”如此普遍?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并不被鼓励做个“做自己”“爱自己”的自己。

我想象中比较愉悦的环境,好像疯狂动物城,有自由奔跑的兔子,也有安逸悠闲的树懒,有日光丰沛的雨林,也有冰天冻地的雪原,每个人都长成自己的样子,拥有自己的世界。最珍贵的,就是物种多样、生命多彩。

如果是一种金字塔结构,只有相对单一的价值体系,那么势必只有少数人在塔尖。不是塔尖的人生是不值得的,“小钻石是不值钱的”。

于是,我们自己要拼塔尖,我们要推动孩子拼塔尖。在这种大环境下,相对多数的人“永远不够好”。那么,若是陷入自怨自艾中,对自己“痛打落水狗”,成效就太低了。

我有抑郁倾向的那几年,会整夜反刍自己做过多么愚蠢的选择,那种自责与后悔能让人“瘫痪”,失去向前走的能力。

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要改变“自我否定”的方法,让它变得有建设性。

/ 0 3 /

“自我建设”三部曲

▍首先,不要全盘否定,而是分解否定。

我对自己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我不是很差”,“我只是某些方面不满意(甚至很差)”。

譬如,我不是很差,我只是抗压能力差。那么,我们就聚焦如何管理压力。

我何以认为自己抗压能力差?

一般出现在什么情况下?我为什么会这样?

有哪些方法,我试过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

我要不要继续练习哪些方式,我要不要再看点书、请个教练、学会减压?……

我不是很差,我只是不够有钱。那么,

我现在赚多少钱?我希望赚多少钱?

以我目前的职业生涯,我有哪些赚更多钱的选择?

哪条路更适合我?哪条路更吸引我?

有没有事业和投资更成功的人、书、课,我可以去接触一下?

我能不能制定一个计划?

用麦肯锡的术语来说,就是“structuring(结构化问题)”。问题不怕多、不怕难,发现它、定义它、分解它,然后一个一个来。

▍其次,聚焦自己,同辈是窗户,不是标尺。

同辈压力绝对是有用的,我的同辈给我很多启发、激励、帮助。但是,我们可以把同辈当作“窗户”而不是“标尺” — 窗户是打开了视野,原来还可以这样啊,原来这么做更好!

我读 MBA 时,已经 32 周岁,麦肯锡的同届小伙伴都已经毕业回来,和我一起读的小伙伴们普遍比我小 3 至 5 岁。我永远也赶不上他们了!

我由衷感谢那些向我打开的窗户,我发现去读书的他们,世界多姿多彩、谈论我不知道的东西,听得我两眼放光。我还是犹豫过,是不是晚了,机会成本太高了,在班里当“大龄青年”挺不好意思的,万一申请不到好学校多丢人啊!

最终下定决心,是因为“晚去”比起“不去”,对我自己而言,还是更想要的结果。比别人早或者晚,又有什么关系呢?等我 42 岁,谁在乎我是 22 岁还是 32 岁读的呢?

▍最后,采取可以落地的行动。

《老友记》中 Chandler 恐婚,临阵脱逃。新娘的哥哥 Ross 找到他,说“让我们一步步来”。

你看,不是要你去结婚,

你先出这个门,不难吧?

你再洗个澡,不难吧?

你再换个衣服,不难吧?

在巨大的渴望与压力中,如果能先“干点啥”,尤其是容易的事儿,就能帮我们启程。

有个全职妈妈朋友复出,想去教育行业工作,觉得自己在家三年,以前没有相关经验,过去背景又好,害怕高不成低不就。半年以后,我再次见她,依然在原地,依然为同样的问题焦虑。

这一次,我跟她说,“来来来,给你定个 KPI,未来 2 个月,你先每周找 3 个教育行业的人聊天”。她是妈妈,接触不少孩子的教育资源,以前也是职场高管,动员人脉找几个朋友,喝杯无伤大雅的咖啡,跟人了解一下行业,是做得到的。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把行动“微小化”。

不是要“每周约 3 个人见面”。(这也挺难的。)

我们先写一个单子,关于行业,我都有哪些问题。

搜索一下、知乎一下,看看哪些问题能够找到答案,哪些问题还要补充,做个笔记。

翻翻通讯录,看看哪些朋友来自相关行业、可能认识相关行业的人。

我们先跟其中一两个最熟悉、最容易约的朋友开口。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障碍,谁也别笑话谁。

我这人就特别不好意思请人帮忙,你看我写公号,不说“请大家帮忙点赞转发”(两年来只有一次说过,给好友公司写的广告)。今年新书出版,编辑们嘱咐我动员朋友一起推广,我那个犹豫啊,那个拖延啊!

那么,我就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吧:

今天我先把这件事写在日程表上,锁定时间。

明天我再把可以帮我推广的朋友(自己有公号的),写个清单。

后天我从中选几个我觉得最容易开口的人。

大后天我再跟其他人说。

当我们一旦开始做,就转移注意力了,不去关心“我有多差”“事有多难”,而是“我怎么把眼前这步做好”。

而做着做着,你会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难哦,越来越熟练,越来越接近目标。回头一看,我们走了挺长一段路呢。那么后面的路,也可以一步步走到底。

/ 0 4 /

尾声:骗着骗着就信了,装着装着就会了

职场教练高琳姐有一次问我,大意是:

你比较擅长化解焦虑,让别人和自己感觉‘情况没有那么糟糕,自己没有糟糕’,那你觉得这是‘自欺欺人’吗?

我想了半天,诚实地说出内心的答案,“是”。

自我安慰一下,“我不是那么差”,心情好了一点,客观情况啥也没有改变。

回头想想我自己不满的问题,都是“顽疾”,过去一次又一次地“放过了自己”,未曾穷追猛打地逼问 — 你到底为什么后悔,你当时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觉得如何可以避免,你以后如何改变。

但是,我想告诉你,正因为我越来越擅长“自欺欺人”,最近几年,慢慢地,我把心境整理得比较顺。在你内心强大时,你有力气去面对外部的困难、内心的恐惧。

我不是坏妈妈,我只是某些方面有待提高的妈妈。

我不是坏老板,我只是某些方面有待提高的老板。

我不是失败者,我只是某些方面有待提高的普通人。

你可以谦虚,你可以自卑,你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你真的不是那么差,你只是某方面差。那么,你分解否定自己,锚定当下目标,一步步向前走。

有句话说,“骗着骗着就信了,装着装着就会了”。

十年前,曾经有个麦肯锡哥哥让我见到客户不要畏畏缩缩。他命令我,别叫人家“某某老师”“某某总”,直接叫名字,假装自己跟 TA 是平起平坐的。

我叫着叫着,假装自己是任何大咖的平等伙伴。直到有一天,我又恢复了叫人“老师”“某总”,因为我已经气场强大,不再需要那层伪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