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东汉末年的乱世开端,其实是一个幕后黑手在布局?

访风聊历史 2024-05-24 06:27:28

公元190年,因为关东联军的进攻,董卓被迫迁都长安。而在迁都长安的同时,董卓又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令。

他下令,抓捕了所有留在洛阳的汝南袁氏族人,也就是袁绍和袁术他们家的亲戚。

董卓下达这个命令的原因,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此时在关东联军当中,袁绍和袁术两人,都是妥妥的领袖人物。要是没有他们两个闹事,关东联军能不能存在,可能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此时的董卓,对袁家的其他族人展开报复,这并没有太让大家感到意外。真正让大家意外的,是董卓下令抓捕的名单当中,有一个特殊的名字。

这个人,就是当朝太傅,袁绍和袁术的叔叔,袁隗!

要知道,按照东汉的官职体系,太傅的地位,是要高于三公的!也就是说,除去董卓之外,整个汉朝高层,就数袁隗的官最大。而且,因为袁家四世三公的缘故,袁隗在朝中人脉极广!包括董卓,当年都曾经是袁隗的下属!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身份,最后依然没能逃过董卓的屠刀。在董卓一声令下之后,袁家留在京城的几十口人,全部被就地处死。而且,因为事后董卓担心,有人会盗取安葬他们的尸首。他还特意把这几十口人的尸首,全都拉到了眉县,拉到自己的老巢郿坞周围下葬。

没有人知道,在临死之前的那一刻,那位东汉最后的实权太傅袁隗,到底在想什么。就在短短一年之前,他还是权倾朝野的士族领袖。正是他,在幕后操控了何家和宦官集团的互杀!正是他,一手促使董卓带兵入京!

如果在临死之前,袁隗有留下遗言的机会,他一定会后悔两件事。

他当初不该提拔董卓,更不应该促使董卓入京。第二,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追求更多权势上面。但同时,他却忽视了袁家内部的团结。

正是这两个遗憾,彻底坑死了整个袁家。而且接下来,也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这是一个顶级大佬,苦心布局多年之后,只差一步就成功登顶。但结果,就在距离登顶只差一线距离的时候,却万劫不复的故事。

袁隗的故事,前期其实没有任何故事性。和其他有名的大臣不一样,袁隗家族的力量太强!这导致在他跻身三公级别之前,他几乎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没有阻碍,就意味着没有故事。

其他的名臣,都是经历了无数奇遇,好不容易才能爬上太守这个级别。而到了太守级别之后,又需要经过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多次正确站队之后,才有可能跻身九卿级别。再之后,如果皇帝喜欢你,或者你站队的政治力量得势,接下来你才有可能位列三公。

但对于袁隗来说,这一切,他都不需要。只凭他出身汝南袁氏这个身份,就足够了。

作为袁家的孩子,在家族的安排之下,袁隗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一直走的特别稳健。袁隗少年时代,曾经拜在经学大师马融门下求学。而且后来,袁隗还娶了马融的女儿,成了马融的女婿。

在东汉中期的时候,马融作为一代经学大师,学生遍布天下,人脉极广!而去了马融的女儿之后,袁隗自然也就继承了这个关系网。这就为他后来布局天下,提供了最大的助力。

在袁家的‘四世三公’传承当中,袁隗就属于第四代三公继承人。这里多说一句:袁家的四世三公,不是他们家四代人出了三个公爵。实际上,在整个东汉稳定时期,公爵这个爵位,基本上就没人获得过。

四世三公的真正含义是,袁家连续四代人,每一代人都有人成为‘三公级别’的官员。类比现代的话,基本上就是袁家连续四代人,每一代人都有人进入国家的决策领导班子。

而袁家第一代进入三公领导班子的人,就是袁隗的曾祖父,袁安。

在袁安之前,袁家只是一个普通的地方豪强家族。但是到了袁安这一代人,袁安靠着自己过人的智慧,最后成为了士族领袖。而且袁安掌权的时候,恰逢东汉外戚窦家,把持朝政。而当时的袁安,就带领士族集团的官员,和窦家进行对抗,保住了当年汉和帝的皇位。

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汝南袁氏在士族的招牌,就彻底被立下了。而且接下来,汉和帝也记住了他家的好处。在袁安去世之后,汉和帝也重用了袁安的儿子,这就让袁家有了第二代的富贵。

袁安一共有三个儿子,在汉和帝的照顾下,袁安的三个儿子,混的都不错。但同时,想要凭借当年那点香火情,再次位列三公,依然很困难,甚至不太可能。

可是到了第二代人这里,袁家又遇上了一个机遇。

简单来说,汉和帝去世之后,他的皇后邓绥掌权。而邓家为了掌权,就必须得拉拢士族集团。而当时的袁家,在士族内部,影响很大。

所以最后,袁安的三儿子袁敞,就被邓家提拔了起来,最后官至司空。

不过,这个袁敞上位之后,他并没有坚决站队到邓家那边。反倒是在很多事情上,经常和邓家唱反调。恰好后来,袁敞在工作上犯了事。为了保住家族的利益,后来他就直接自尽了。

因为袁敞自尽了,所以后来,袁敞这一脉也就逐渐没落了。反倒是老二袁京这一脉,后来人丁兴旺。而这个袁京,就是袁隗的爷爷。

再后来,到了袁家第三代人的时候,主角就成了袁京的几个儿子。因为之前第二代人当中,老三那一脉没落了。所以后来,袁家的政治资源,就全都被集中到了老二这一脉。而在袁家第三代人里面,袁家其实并没有出什么特别厉害的人物,但却有一个人,非常特殊。

这个人,名叫袁汤,也就是袁隗他爹。

袁汤这一生,可说的事情其实特别少,基本上没干过什么重要的事情。但他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寿命特别长。据史书记载,袁汤活了八十六岁,寿命实在太长了!

所以,袁家第三代人当中,袁汤顺利活到了最后。等到袁家第三代人里面,其他人都死光了,袁家的政治资源,自然就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再之后,这些政治资源,就硬是将其抬进了三公班子,最后官至太尉。

就这样,到了袁汤这一代,袁家已经是三世三公了。

而接下来,随着袁汤位列三公,袁汤的儿子们,仕途自然也都开始一帆风顺。所以对于袁隗来说,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一直在享受家族的红利。这份红利,足以让他在达到太守甚至是九卿级别之前,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以上这些,就是袁家之前的大致情况。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袁家确实很厉害。因为连续四代人,都有人位列三公。他们家积攒的政治资源,实在是无法想象。

但同时,在透过表面情况之后,我们却也能看出另外一件事。

请问:其他的袁家人,他们去哪里了呢?

如果我们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东汉末年所有搞事情的袁家人,清一色都是这个袁汤的后人。而袁汤,只是当年袁家老祖袁安的孙子之一!

那么请问,袁安其他的孙子,他们的后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查过史书之后,确实发现了袁汤这一脉之外的几个袁家人。在袁家第四代当中,有一个叫袁贺的,混的还不错,后来官至彭城国相。按照亲戚关系来算,他是袁汤大哥家的儿子,也就是袁隗的堂哥,袁绍等人的堂叔。

而这个袁贺,后来他有三个儿子。两个懒着做官,压根就没入仕。唯一一个入仕的,后来官至沛国国相,官倒是不小。但是后来,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他也没参与袁家的那些谋划。后来天下大乱之后,他更是带着自己的家人,举家南逃了。

也就是说,后来东汉末年的那些烂摊子,基本上都是袁汤这一脉的后人在搞事。而在此之外,其他的袁家人,后来则基本没有记载了。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政治资源的集中化!

简单来说,政治资源这种东西,可以理解成钱或者土地。袁家地位很高,手里的政治资源很多,这确实不假。但如果平均分配给所有孩子,每个孩子能分到的政治资源,都不会太多。至少,他们分到的资源,不可能让他们位列三公!

相比之下,在家族内选出一个最优秀的人。然后把绝大多数资源,都砸到这一个人身上。等到将来,这个人位列三公之后,他就能反哺家族,庇护其他族人。而政治资源的集中化,也更有利于家族的整体传承!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个办法,其实是古代家族传承的最优解。包括现代的很多顶级富豪家族,也在玩这一套。比如说,家族内部选出一个最优秀的继承人,继承家里的大部分家产。而剩下的其他孩子,家里会给他存一笔钱,然后以后每个月会领取一部分。吃喝玩乐都没问题,但是不能继承家产。

但同时,这个最优解,却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其他被淘汰的家人,内心深处,一定会不服气!

当然,在和平稳定时期,这个缺点并不是问题。因为得到最多资源的那个孩子,最后大概率成就最大。而其他家人,日后一定需要这个人庇护。当年的那点不愉快,自然也就抛之脑后了。

不过,一旦天下有变,局势变得不再稳定,这个缺点就相当致命了!

因为家族内部的资源,无法平均分配。那些分配到少量资源的孩子,一定会心存不满!他们也渴望建功立业,也想自己走到最高的位置上去。而这就导致,当家族需要集中全部力量,去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内部一定会出现各种幺蛾子。

甚至有很多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做出违背家族利益的事情!最好的结果,也是家族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绝对不可能为了其他人的利益,去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个道理,在袁家接下来的历史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到了后来,群雄混战的阶段。巅峰时期的袁家,光是袁绍和袁术,就掌握了超过六个州的地盘。如果当时他俩能团结一致的话,那后来就没有曹操、刘备等人的事情了。

以上这些,就是袁家之前的大致情况。在看懂了这些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能理解袁隗的一系列情况了。

实际上,袁隗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袁家推出来的‘第四代掌门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是他爹的长子。

最开始的时候,袁家推出来的第四代带头人,其实是袁隗的大哥,袁成。

作为袁家最初选定的家族带头人,袁成早年特别优秀,而且魅力值几乎点满了!据说当时整个东汉京城,所有的达官显贵,不管是哪个阵营的人,都和他交好。大家有什么困难,也愿意向他寻求帮助。甚至于当时京城内部,还有了一句谚语,叫做‘事不成,问文开’。

文开就是这个袁成的字。

另外,袁成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五官中郎将’,前途一片大好。如果他能活到东汉末年,后来估计就没有袁隗什么事情了。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袁成,却偏偏死的比较早。而且,据说他还绝后了。

袁成的死,对于袁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好在袁成他爹比较能生,据说一共生了十二个儿子。所以接下来,袁家就再次从这些人当中,挑选新的家族代言人。而最终,袁家选出的两个人。一个是袁逄,另一个就是袁隗。

另外,这里多说一句。因为袁成死的比较早,而且绝后了。按照古代的习惯,绝后是大家无法接受的。所以后来,作为弟弟的袁逄,就把自己的一个庶子,过继到了袁成的名下。

这个被过继过去的孩子,就是袁绍。

当然,对于袁绍的身世,后世存在很大争议。但至少,《后汉书》当中就是这么记载的。而除了袁绍之外,袁逄还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袁基,另一个就是袁术。

就这样,因为袁成的死,袁逄和袁隗被推了出来。后来,在袁家家族力量的推举之下,两人都得以位列三公。

不过相比之下,袁逄的寿命要短一些。大概在黄巾起义爆发五年之前,他就退休了,然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而等到袁逄去世之后,袁家在朝中的最高带头人,就成了袁隗。

此时的袁家,就相当于是袁隗作为带头人,带着一群家族小辈在打拼。而作为家族带头人,手握国之重权的朝堂大佬,袁隗就开始搞事情了。

早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前,袁隗应该就已经预判到,天下可能要乱了。所以在袁隗掌权期间,袁隗一边极力收拢袁家的关系网,尽可能增加家族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袁隗也在尽力把袁家的后辈,安插到军队当中,尽可能控制军权!

乱世当中,什么最可靠?还不是军队和粮食!一旦天下大乱,之前的爵位、财富、地位……其实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军队和粮食,才是最可靠的。而对于袁家来说,他家四世三公,根本不缺钱,也不缺土地,粮食自然不用愁。袁家唯一缺的,就是军队!

而除了安插自己家的人,进入军队之外,很多在军中没有靠山的将领,袁隗也开始尽力拉拢。在这期间,有一个出身凉州的将领,因为犯了罪而被免除了官职。正是在袁隗的帮助下,后来,这个将领不但再次被启用,而且还升官做了并州刺史!

这个人,就是董卓。

总之,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前,袁隗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也就是在这期间,袁隗还结识了一个关键人物。对于双方最初到底是怎么开始来往的,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从后来的历史当中,我们知道,两人应该是已经结成了政治盟友。

这个盟友,就是那位大将军何进!

何家出身底层,靠着家里女子嫁给汉灵帝,这才迅速崛起。但因为何家出身低微的原因,很多东汉高层家族,其实是看不起何家的。

所以后来,何进就开始拉拢袁家。而此时的袁家,也恰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盟友,双方一起对抗宦官集团。所以很快,双方就成了一个阵营的政治盟友。袁家的很多后辈子孙,也纷纷经过何进的推荐,逐渐开始做官,尤其是进入军中做官。

所有的这一切,在袁隗的安排下,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袁隗还是遇到了两个小插曲。

第一个小插曲,就是对于袁家内部的那些小辈,袁隗无法轻易摆弄他们。

简单来说,一个大家族内部,大家都是各有私心的。像那种很多网络小说当中,说一个大家族内部,族长一言九鼎,其他人只能服从。这种事情,注定只能出现在小说里,现实当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袁隗在袁家内部,虽然是家族带头人,但却无法真正让所有人都完全听他的。就比如说袁绍,他曾经出于年轻义气,结交了很多士族‘党人’,然后自己又养了很多亡命之徒。同时,对于大将军何进的征召,他又完全不理会。

最后,袁隗只能把他叫来,一顿臭骂,这才让他接受了何进的征召,去何进麾下做事。

显然,当时的袁绍,他也是有一些计划的。而这些计划,很可能就是袁隗完全不知道的。而对于袁家小辈的这些所作所为,袁隗也无法完全杜绝,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

第二个小插曲,则是针对何进。

从始至终,何进只是将袁家当成了一个盟友,或者是当成了一块垫脚石。而袁隗想要做的,却是通过何进,挑起高层的内斗,最终实现袁家自身掌权。

所以,从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袁隗一直在暗中布局。不过在此期间,袁隗因为病重,曾经一度被迫退休。直到汉灵帝驾崩之后,他才重新出山掌权。因为不在任,很多事情袁隗也是有心无力。这就让袁隗的很多安排,出现了微小的变化。

当然,最终,在袁隗和袁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覆盖了整个东汉高层的局,逐渐成型了。袁绍被安排到了何进麾下,成了何进的头号幕僚。同时,袁绍被塞进了汉灵帝组建的西园军,成了西园八校尉之一。袁术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直接执掌东汉京城的虎贲骑兵。

还有袁绍的大哥袁基,则是被推到了太仆的位置,位列九卿之一。在袁隗退休回家之后,袁基就成了袁家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公开替袁家发声。

再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之后,作为何家的政治盟友,袁隗也被第一时间起复。在何皇后的安排下,袁隗直接被任命为太傅,他和何进一起,共同执掌东汉高层的决策权。

而接下来,何进在袁家的怂恿之下,处死了宦官首领蹇硕。然后,以袁绍为首的一群人,继续怂恿何进,让他处死宫里所有掌权的宦官。

通过这件事,袁家成功挑起了宦官集团的仇恨。宦官集团这边,迅速开始反击。借着这个机会,袁绍又力劝何进,从京城外边调兵入京,靠军队肃清京城。而何进当时也是热血上头,很快就同意了袁绍的这个计划。

就这样,一时之间,好几支地方武装力量,迅速赶往京城。而统领这几支军队的人,则基本上都是袁家的人。

而接下来,等到何进反应过来之后,也曾经想过要阻止这些军队进京。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全都晚了。在何进下达调令之后,这几支军队正在迅速赶往京城,就连何进也挡不住了。

而与此同时,何进调兵入京的消息,则是被悄悄散布了出去。如此一来,宫里的那些宦官,自然就越发慌张。此后,就在军队入京之后,他们迅速制定计划,趁着何进入宫的计划,直接刺杀了何进!

这个结果,恰好正是袁家希望看到的。

在何进被刺杀之后,袁术第一时间带着军队,开始进攻皇宫。袁隗和袁绍则是第一时间伪造圣旨,骗那些倾向于宦官的大臣过来,然后直接斩杀了他们!在此之后,袁家又迅速带兵,在皇宫内大肆搜捕宦官。

另外,在皇宫被攻破之后,何进的几个部将,又在军中大喊,说这件事背后是何进的弟弟何苗指使的。何进和何苗,虽然都是何皇后的哥哥,但两人的关系却很不好。而借着这个机会,当何进的部将喊出这句话之后,下面的士兵迅速哗变,然后直接乱刀砍死了何苗。

就这样,短短一天之内,整个京城,迅速被清洗了一遍。而在这场清洗当中,宦官集团掌权的宦官,近乎被全部干掉。何家的何进和何苗,全部被杀,何家失去了所有的军事力量。高层支持宦官集团的士族官员,直接被杀。

同时,在京城以外,很多隶属于袁家的军队,已经赶到京城周围,随时可以入京!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袁家都赢得彻头彻尾。此时的京城,袁隗这个太傅,就是官职最大的一个,袁家似乎已经可以控制一切了。一个无比强大的袁家,似乎已经近在眼前。

但就在袁隗觉得大局已定,所有的谋划都已经成功的时候,意外却出现了。

这个意外,就是董卓。

原本董卓只是袁家的一个根本,正是因为袁家的支持,他才能带兵入京。但在这场大清洗之后,带兵抵达京城的董卓,却直接掀了桌子。

此时的董卓,在兵力上占据了优势。而且入京之后,董卓迅速收拢了何家溃散的军队,很快就掌握了京城内的大半军队。然后,董卓开始以武力逼迫大家,必须向他臣服。

董卓的变化,估计是袁隗唯一没有算到的。而这唯一漏算的事情,也彻底让他所有的谋划,全都毁于一旦!

也就是从董卓入京开始,接下来,袁家内部,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以袁绍为首的一群少壮派,主张袁家应该和董卓正面硬刚!此后,在董卓讨论废帝的时候,袁绍更是剑指董卓,直接公开和董卓撕破了脸。

最终,袁绍横道而去,然后迅速逃离了京城。而以袁隗为首的其他袁家人,却继续留在京城,继续和董卓合作。

对于袁隗的态度,后世其中一直存在分歧。有人认为,袁隗此时因为惧怕董卓,所以只能听从董卓的安排。但也有人认为,袁隗老成持重,他想通过接下来的政治斗争,再找机会徐徐图之,慢慢干掉董卓。

不管真相如何,接下来事情的发展,确实是逐渐超出了袁隗的预料。在董卓提出要废帝之后,袁绍等人横刀而去,但袁隗却认可董卓的这个提议。而且,在董卓废除汉少帝的那一天,正是袁隗出面,亲手解下了汉少帝的天子印绶。

此时的袁隗,或许依然想着和董卓合作,然后通过政治斗争,以后找机会干掉董卓。但后面发生的事情,却彻底打乱了他的所有布置。

袁绍和袁术等人,逃到地方上去之后,迅速起兵反董,并且组建了强大的反董联盟。而在京城这边,董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自然也是勃然大怒。所以很快,董卓就下令,抓了袁家的一家老小,并且全部处死!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袁隗堂堂一个太傅,根本不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算是皇帝,在对待一个太傅的时候,也要慎之又慎,需要忌惮袁隗背后的士族集团。

但问题是,董卓这个人,偏偏是一个不讲政治斗争规则的人。而且,当袁绍和袁术起兵之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了脸。到了这个时候,他似乎也不需要再对袁家留情了。

于是最终,那一日,袁家留在京城的几十口人,在董卓的一声令下之后,全部被直接处死。

或许,在被处死之前,袁隗只有无尽的悔恨。

从始至终,他唯一漏算的,就是董卓的存在。但凡董卓稍微讲点规矩,或者他调进京城的人不是董卓。接下来,袁家都能迅速控制整个京城,主宰整个东汉!

但结果,因为董卓蛮不讲理的掀了桌子,所有的一切,都彻底被毁了。

而且,这样的袁家,接下来也很难真正团结。尽管后来袁绍和袁术等人,都是最顶级的地方割据枭雄。其他袁家人,也有不少是在地方上担任实权官职的人。但这些袁家人,后来却根本不会团结,不但各自为战,甚至还相互内斗!

甚至于这种传统,后来还一直延伸到了袁绍败亡。官渡之战结束以后,袁绍虽然输给了曹操,但北方四州的基本盘还在。只要袁绍重整旗鼓,大概率可以卷土重来。

但结果,就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不久,袁绍忽然去世了。而袁绍去世之后,他的几个儿子和外甥,都开始各自为战,这才给了曹操平定北方的机会。

实际上,如果当时这几个袁家人,能够团结一致,一起对付外敌。就算是曹操再厉害,他也很难拿下北方四州。

而袁家内部的分歧,或许,也是袁隗临死之前,最懊悔的一点。

如果袁家真的可以团结一致的话,东汉末年的天下,其实早就是袁家的了。

3 阅读:314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9:35

    腐败家族。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