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松《中外设计史》第二章第九节18世纪前半期的洛可可艺术设计

迈希教育课程 2025-01-11 04:06:27

上篇|手工时代的艺术设计

第二章|外国部分

第九节18世纪前半期的洛可可艺术设计

洛可可艺术风格概述

● 名称来源:源于法语 “rocaille”,意为 “岩石状或贝壳饰物”。

● 风格特点:纤细、轻巧、繁缛、秀美华丽、安逸舒适,具女性趣味;常用 C 形、S 形曲线、刻花与轻柔涡卷形,色彩艳丽浮华。

一、陶瓷工艺

1.欧洲瓷器仿制背景:16 - 17 世纪海运发展,东方瓷器受欧洲贵族珍爱,价值超黄金,各国竞相仿制。

2.德国麦森窑

● 1)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

● 早期:瓷器彩饰多白地金色剪影式中国情调人物形象。

● 1724 年起:试制釉下青花后,专心多彩装饰研究,发明多种颜料;装饰形式为器物边沿绘金色花纹,中间蓝、黄底色绘金、红、绿等色中国人物、风景,后转向欧洲风情,边饰保留东方花草纹。

● 2)约・约・坎得勒

● 早期:为奥古斯都二世创作 “日本宫” 大型动物雕塑,如狮子、熊等。

● 后期:转向小型着色瓷像,如小狗、猿等。

二、家具与染织设计

1.家具设计

● 总体特点:形态轻盈优雅,有连绵曲线,装饰图样含刻花、涡卷形、贝壳形、藤蔓、枝叶及中国花鸟人物等。

● 法国

● 摄政时期:以优美曲线展现动感,弯腿取代直腿,运用多种装饰手法,题材多为螺纹花卷等,用镀金铜饰加固与装饰,显贵气秀美。

● 路易十五时期:出现多种女用家具,实用功能强;采用珍木贴片、多彩贴木、丝带或花叶雕饰,多包衬刺绣或丝缎,镀金铜饰运用更多,追求奢华高贵。

● 英国:托马斯・齐彭代尔为杰出设计师,研究多国家具,著有多本家具著作;设计多种样式座椅,代表作有《中国式床铺》,融合中式四柱形式与西方尖形顶盖,红黄主色调搭配金色装饰。

2.染织设计

● 法国:洛可可时期织锦工艺达高峰,戈贝兰工厂主产壁毯,洛可可画家参与纹样设计;织锦壁毯多表现希腊神话故事,与绘画趣味一致;18 世纪 30 年代后,染织纹样注重自然主义植物纹样,非对称处理,具绘画性特征。

三、建筑设计

1.风格转变:贵族与上层资产阶级热衷精致私邸与室内设计,取代宏伟宫殿、教堂;客厅、起居室更精致温馨,房间形状偏好圆、椭圆等;由注重建筑结构造型转向经营建筑表面,用盘旋交织条带等繁密装饰。

2.色彩运用:喜爱华丽娇艳颜色,如金色、银色、嫩绿、粉红、猩红等;顶棚常涂蓝色绘白云;室内多光泽质感,用镜子、晶体玻璃吊灯、螺钿家具、光亮瓷器、磨光大理石、金漆等。

3.代表作品

● 法国:热尔曼・博夫朗设计的苏比兹府邸的公主厅,墙面满是金色植物与曲线装饰,屋顶天蓝色,有小爱神、爱情题材绘画,充满甜腻脂粉味。

● 德国:波茨坦新宫的阿波罗大厅、弗朗索瓦・德・屈维利埃设计的宁芬堡宫中的阿马里安堡行宫;阿波罗大厅以金色为主,浮雕植物纹样、大幅油画、吊灯烛台营造奢靡温柔之乡。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洛可可” 一词源于( B )A. 德语B. 法语C. 英语D. 西班牙语

2、洛可可艺术设计风格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A. 宏伟壮观B. 纤细轻巧C. 秀美华丽D. 安逸舒适

3、德国麦森王室瓷窑建立于( A )A. 1710 年B. 1719 年C. 1724 年D. 1731 年

4、托马斯・齐彭代尔是( B )著名的家具设计师。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奥地利

5、洛可可时期建筑设计中,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更倾向于( B )A. 宏伟的宫殿B. 精致的私邸C. 庄严的教堂D. 大型公共建筑

二、填空题

1、洛可可艺术设计常用C 形、S 形的曲线、刻花和轻柔的涡卷形,色彩艳丽浮华。

2、麦森窑的陶瓷技师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早期瓷器彩饰多为白地金色的剪影式中国情调的人物形象。

3、法国洛可可家具设计的摄政时期,喜欢以镀金的铜饰作为家具抽屉、镶板或者边、角的加固与装饰材料。

4、从 18 世纪 30 年代开始,洛可可式的染织纹样注重自然主义的植物纹样的表现。

5、德国洛可可风格建筑代表有波茨坦新宫的阿波罗大厅。

三、判断题

1、洛可可时期的家具设计形态厚重,以直线为主。( × )

2、麦森窑的约・约・坎得勒一开始就主要制作小型着色瓷像。( × )

3、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实用功能较强,装饰也很奢华。( √ )

4、洛可可时期的法国织锦工艺在巴洛克基础上有所衰退。( × )

5、洛可可风格建筑在色彩上偏爱暗淡、低调的颜色。( × )

四、名词解释

1、洛可可艺术设计

定义:“洛可可” 源于法语 “rocaille”,意为 “岩石状或贝壳饰物”。这是 18 世纪前半期的一种艺术设计风格,具有纤细、轻巧、繁缛、秀美华丽、安逸舒适的女性趣味。在造型上常用 C 形、S 形曲线、刻花和轻柔的涡卷形,色彩艳丽浮华,这种风格在陶瓷、家具、染织、建筑等设计领域都有体现,反映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追求安逸享乐的审美情趣。

2、麦森王室瓷窑

定义:1710 年 1 月在德国建立的瓷窑。它是欧洲较早建立的瓷窑之一,在瓷器制造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著名陶瓷技师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的瓷器装饰风格早期带有浓郁东方色彩,尤其受中国装饰特征影响,如早期白地金色剪影式中国情调人物形象的瓷器彩饰。后来其装饰风格有所转变,麦森窑还有另一位出色设计师约・约・坎得勒,创作了不同类型的瓷器雕塑作品。

3、齐彭代尔式座椅

定义:18 世纪英国杰出家具设计师托马斯・齐彭代尔设计的座椅。有三种样式,包括仿安妮皇后式椅子的椅座宽大、椅背精巧的座椅,直腿、方形靠背的梯形椅子以及设计有穿花格子雕饰和方形结构的中国式椅子。这些座椅体现了齐彭代尔对各国家具风格的融合与创新,是洛可可时期家具设计的典型代表之一,展现了当时家具设计的多元风格。

4、戈贝兰工厂

定义:洛可可时期法国著名的工厂,主要生产壁毯。在这一时期,其织锦工艺在巴洛克的基础上达到历史高峰。工厂有不少洛可可画家直接参与壁毯纹样设计,例如布歇曾任该厂主持人。生产的织锦壁毯多表现希腊神话故事,与同期绘画趣味一致,风格甜腻,与周围洛可可式装饰纹样相互辉映,体现了当时法国织锦工艺的高超水平和洛可可风格的典型特征。

5、洛可可建筑室内设计风格

定义:洛可可时期建筑领域主要表现在精致私邸建筑与室内设计方面。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偏好此类设计,以代替宏伟宫殿和教堂。其特点是房间形状多为圆、椭圆等非方形结构,精致的客厅和温馨的起居室取代豪华沙龙。设计注重建筑表面装饰,采用盘旋交织条带、涡卷、阿拉伯纹样、连续的缠绕花草等进行繁密装饰。色彩上喜爱华丽娇艳色彩,如金色、银色等,顶棚常涂蓝色并绘白云,室内充满光泽质感,通过镜子、吊灯、螺钿家具、光亮瓷器、大理石壁炉、金漆等元素营造出安逸舒适、纵情享乐的空间氛围。例如法国热尔曼・博夫朗设计的苏比兹府邸的公主厅,德国波茨坦新宫的阿波罗大厅等都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五、简答题

1、简述洛可可艺术设计风格的特点。

答案:洛可可在艺术和设计上具有纤细、轻巧、繁缛、秀美华丽、安逸舒适的女性趣味。造型方面,常用 C 形、S 形曲线、刻花和轻柔的涡卷形;色彩上艳丽浮华。这种风格体现在陶瓷、家具、染织、建筑等多个设计领域,展现出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追求精致、享受的审美观念。

2、概括德国麦森窑陶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答案:德国麦森窑建立于 1710 年 1 月。其著名陶瓷技师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早期瓷器彩饰多为白地金色剪影式中国情调人物形象。1724 年试制釉下青花后,研究多彩装饰,发明多种颜料,装饰形式为器物边沿绘金色花纹,中间蓝、黄底色绘金、红、绿等色中国人物、风景等。1725 年后风格转向欧洲风情,主题是欧洲城市等,边饰保留阿拉伯、中国及日本花草纹。另一位设计师约・约・坎得勒从 1731 年起为奥古斯都二世创作 “日本宫” 大型动物雕塑,后转向小型着色瓷像。

3、请说明洛可可时期法国家具设计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

摄政时期:家具特点是以优美曲线表现动感,弯腿取代直腿,曲线造型形成轻柔流畅、富于韵律的装饰效果。装饰手法有雕刻、贴木、镶嵌、贴金及模塑等,题材多为螺纹花卷、蚌纹、莨菪叶簇、彩带等,喜欢用镀金铜饰加固和装饰家具抽屉、镶板或者边、角,显得贵气秀美。

路易十五时期:出现多种女用家具,如斜盖高腿写字台等,实用功能较强。装饰方法一般采用珍木贴片或多彩方形、菱形贴木装饰以及丝带或花叶雕饰,有的包衬色彩瑰丽刺绣或丝缎,镀金铜饰运用更多,追求奢华高贵。

4、阐述洛可可时期法国织锦工艺的特点及发展。

答案:洛可可时期法国织锦工艺在巴洛克基础上达到高峰。高档家具衬垫、室内壁毯和服饰对织锦需求量大。著名的戈贝兰工厂主要生产壁毯,有洛可可画家参与纹样设计。这一时期织锦壁毯多表现希腊神话故事,与同期绘画趣味一致,风格甜腻,与周围洛可可式装饰纹样协调。18 世纪 30 年代后,洛可可式染织纹样注重自然主义植物纹样表现,构成上注意非对称处理,通过丰富层次或明暗关系表现绘画性特征。

5、描述洛可可时期建筑设计在室内装饰方面的特点。

答案:洛可可时期建筑领域主要表现在精致私邸与室内设计。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偏好圆、椭圆等非方形房间,精致客厅和温馨起居室取代豪华沙龙。注重建筑表面经营,采用盘旋交织条带、涡卷、阿拉伯纹样、连续缠绕花草等繁密装饰。色彩上喜爱华丽娇艳颜色,如金色、银色等,顶棚常涂蓝色画白云。室内充满光泽质感,有镜子、晶体玻璃吊灯、镶螺钿家具、光亮瓷器、磨光大理石壁炉、金漆等元素,营造出安逸舒适、纵情享乐的氛围。

六、论述题

1、论述洛可可艺术设计风格在不同设计领域(陶瓷、家具、建筑)的体现及其内在联系。

答案:

陶瓷领域:以德国麦森窑为例,其陶瓷作品体现了洛可可风格。如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的瓷器装饰风格早期带有浓郁东方色彩,后来转向欧洲风情,装饰形式多样,色彩丰富,从早期白地金色剪影式中国人物形象到后来的多彩装饰,边饰也常带有东方花草纹,体现了洛可可的华丽与对装饰细节的注重。约・约・坎得勒的雕塑作品,无论是大型动物雕塑还是小型着色瓷像,也都在造型或色彩上展现出洛可可风格的精美。

家具领域:洛可可时期家具总体形态轻盈优雅,有连绵曲线,装饰图样丰富。法国家具在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各有特点,但都围绕洛可可风格展开。摄政时期通过曲线造型、多种装饰手法和特定题材,以及镀金铜饰的运用展现洛可可的柔美与贵气;路易十五时期的家具在注重实用功能的同时,通过珍木贴片、多彩贴木、丝带花叶雕饰等方式和更多镀金铜饰的使用,尽显奢华高贵。英国的齐彭代尔式家具也体现了洛可可风格,融合多国风格,如在座椅和床铺设计中采用洛可可式的曲线、中国元素等,使家具呈现出奇特而华丽的效果。

建筑领域:主要表现在精致私邸与室内设计上。建筑形式上,房间形状多样,不再局限于方形,而是偏好圆、椭圆等形状。装饰上采用盘旋交织条带、涡卷等复杂图案对建筑表面进行繁密装饰。色彩运用华丽娇艳,搭配光泽质感的材料,如镜子、大理石等,营造出舒适、享乐的空间氛围,体现洛可可风格的安逸舒适和秀美华丽。

内在联系:这些不同设计领域的洛可可风格相互影响、相互呼应。陶瓷的精美装饰风格与家具的华丽装饰在审美上是相通的,都追求细腻、繁缛的装饰效果,可以相互搭配,共同营造室内空间的华丽氛围。家具的曲线造型和轻盈形态与建筑室内设计对空间的塑造相契合,建筑空间为家具提供展示环境,家具则是建筑室内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使得整体空间更加协调统一。同时,陶瓷制品也作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与建筑和家具共同展现洛可可风格的精致与华丽,满足当时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对安逸舒适、纵情享乐生活环境的追求。

2、比较洛可可与巴洛克艺术设计风格的异同。

答案:

一、相同点:

服务对象:两者都是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的艺术风格,都体现了当时统治阶层追求豪华、享受的审美观念,是当时社会上层炫耀财富和地位的方式。

装饰性方面:都非常注重装饰性。在装饰手法上都运用了雕刻、镶嵌等工艺,并且在装饰图案上都有丰富的曲线和花纹,如巴洛克建筑中的动感造型和洛可可建筑中的 C 形、S 形曲线装饰,都试图通过复杂的装饰来营造出华丽的视觉效果。

色彩运用:在色彩方面都比较艳丽。巴洛克建筑和室内设计常用金碧辉煌的色彩组合来体现豪华感,洛可可风格也喜爱华丽、娇艳的颜色,如金色、银色、嫩绿、粉红等,以营造出精致华丽的氛围。

二、不同点:

风格气质:巴洛克风格具有气势磅礴、运动感强的特点,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感觉,更强调男性的力量和权威;而洛可可风格是一种纤细、轻巧、繁缛、秀美华丽、安逸舒适的女性趣味,风格更加柔和、细腻。

造型特点:巴洛克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造型,有占统治地位的中心空间,如大型教堂和宫殿建筑,空间较为宏大;洛可可时期建筑领域主要侧重于精致的私邸建筑与室内设计,房间形状多样,更注重建筑表面的经营,通过细腻的装饰来营造温馨舒适的小空间。

装饰细节:巴洛克的装饰图案虽然也有曲线,但更多是夸张、扭曲的动态造型,如扭动旋转的柱子;洛可可则常用轻柔的涡卷形、贝壳形、藤蔓等,更强调自然主义的装饰元素,并且在装饰细节上比巴洛克更加精细、繁缛。

3、分析洛可可艺术设计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答案:

一、社会背景:

经济因素:16 - 17 世纪欧洲海运发展,大量东方奢侈品如瓷器、玉器等传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贵族和上流社会对东方精美物品的喜爱,促使各国竞相仿制,这为洛可可风格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模仿对象。

社会阶层变化:资产阶级上层逐渐崛起,他们与贵族一起成为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这些阶层追求安逸舒适、纵情享乐的生活方式,不再满足于巴洛克时期宏大、庄严的风格,而是需要一种更能体现精致生活和个人品味的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应运而生。

审美观念转变: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的审美观念从强调宗教和权力象征的宏大叙事转向对个人享受和细腻情感的追求。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洛可可风格所体现的女性趣味也反映了这种社会文化的变化。

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生活方式的改变:洛可可风格的流行促使人们改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精致的私邸建筑和室内设计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客厅和起居室的功能和装饰得到重视,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空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这种观念的改变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居住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

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在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领域,洛可可风格也产生了影响。如在绘画中,洛可可风格的甜腻、柔美风格与当时的织锦壁毯等装饰纹样协调一致,促进了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和互动,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交流与融合:洛可可风格对东方元素的吸收和融合,反映了当时欧洲与东方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艺术设计领域,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和接受,丰富了欧洲的文化内涵。同时,欧洲各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也更加频繁,洛可可风格在不同国家的传播和演变,也体现了欧洲文化内部的融合和相互影响。

0 阅读:2
迈希教育课程

迈希教育课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