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互不隶属队伍组建军区,旅长任司令,副军长不当政委当副司令

从阳化石 2025-03-28 04:43:00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9纵以及西北民主联军38军组成陈谢集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可以策应刘邓大军,也可以策应西北野战军。

当陈谢集团发起一系列作战后,为缓解西北野战军的压力,上级抽调4纵12旅刘金轩部,以及38军17师在副军长陈先瑞带领下挺进陕南开盘根据地。因为胡宗南部将大部分调去陕北作战,兵力空虚。部队到陕南作战也能牵制胡宗南部兵力,减轻西北野战军的压力。

这两支队伍互不隶属,抵达陕南后,进行一系列作战,组建陕南军区。

上级调任12旅旅长刘金轩为司令员,拟任陈先瑞为政委,可最后改为副司令,政委一职由汪锋兼任。

从职务来说,陈先瑞担任副军长,与纵队副司令是平级。按照一般原则,他应该任军区司令,刘金轩担任副司令更为合适,怎么情况却反了呢?

在1949年之前,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华北野战军的部队建制与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不同。西野、中野、华北军区部队,纵队下辖旅、团、营、连、排、班;东野、华野是纵队、师、团、营、连、排、班。

38军是杨虎城麾下起义部队,抗战胜利后起义,改为西北民主联军,虽然在解放军序列中,但番号使用有讲究,为了统战目的。军长孔从洲,政委汪锋,副军长陈先瑞。

挺进豫西后,38军一个师留在豫西,一个师挺进陕南,陈先瑞过去在土地革命和中原突围后,两次进入陕南开辟根据地,有影响力,也熟悉地形、人情等情况,他带着17师与12旅联合作战。

12旅是四纵很能打的主力旅,上级抽调这支部队到地方,主要是开辟新区,牵制胡宗南部队。17师过去是国军部队,战斗作风相对没有12旅强劲,两支部队到一起,分工会很明确,一个打主攻,一个打配合。

刘金轩虽然是旅长,但资历不低,作战经验要更丰富一些。陈先瑞抗战时期长期在后方担任警备工作,1944年才派往豫西工作,后编入中原军区。

从军事指挥能力来说,12旅为主,17师为辅,军事主官刘金轩更合适。

实际上,上级最初希望他们俩一个担任军事主官,一个担任政治主官。陈先瑞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政工,改为政委也合适。这样是公平,也利于团结。可陈先瑞表示自己不愿意干政治工作,愿意干军事工作,那只能是担任副司令员。上级调汪锋兼任军区政委。

当陕南军区成立后,12旅过去是主力部队,而且中野在中原地区打仗,规模越来越大,被抽调与野战纵队并肩作战,让襄樊战役与6纵部队一起打,淮海战役与中野主力一起打。12旅离开军区后,陈先瑞指挥17师负责军区军事工作。

1949年军区部队改编为19军,刘金轩为军长,陈先瑞为副军长。后来,陈先瑞调任陕西军区副司令。

2 阅读:609
从阳化石

从阳化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