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老甲A就是因为家底薄,没钱买一二流外瑗,只好看菜吃饭,买的三四流外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老甲A的外援有几个出彩的,球迷能记得几个老甲A的外援。
中超地主家有粮了,买来的球员,没一流起码也属二流。象保利尼奥,浩克……等在国际足坛都小有名气。中超比赛也比老甲A时相对激烈了很多。300万欧元相当于周薪6万多欧元,在5大联赛的球员收入中处于中低水平。
大家都知道,巴西外援性价比高,脚法细腻,比较适合中超。
新政执行以后,中超俱乐部想引进具有天赋的年轻外员,那么在300万欧元的门槛下人家会来吗?当然不会!凭什么来中超踢球?凭不专业的球场和烂草皮吗?当然是薪水。否则人家没有理由不选择5大联赛,就算是j联赛的环境也比中超强。
想要打造精彩的赛事,必须要有明星球员,我为什么喜欢看上港的比赛呐?主要是看浩克和奥斯卡这样的明星球员。一旦限薪实行,这样的顶级球员必定和中超说拜拜,一群菜鸟踢,中超还有谁爱看?没人看了,俱乐部的收益会大幅度下滑,这样更不利于联赛的发展,更不利于球队的梯队建设。
第三点,中国有句古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设定外援薪水,必定会助长俱乐部签订阴阳合同,签字费等一系列违规事件。
如果和外援发生合同纠纷,前权健球员莫德斯特就是个例子,即便不踢球走人了,打官司也可以赢。
全世界足球都是个烧钱的买卖,有人说叙利亚球员1500元工薪也踢得比国足强多了。拿特殊的,战乱的叙利亚说事。但叙利亚战前球员收入,曾令中国球员眼红却没说。八九十年代,叙利亚,伊拉克,都是西亚强队,历史上中国队很少赢过,却没人去说。中国足球急需办的,是要扭转目前的落后状态。制订规划,落实措施,保证雄起,才是大目标。群策群力,搞好团结,调动积极性,把国内联赛搞好,才是真要下功夫的地方。可惜足协抓芝麻丢西瓜,把功夫花在限薪令,限外援,限归化人数上。使各球队,球迷,陷入纷争,分裂中。正是无事搞事,抓芝麻丢了西瓜!
历史重复相似,变来变去又回头走甲A老路,且是一次未成功的老路。五大联赛的明星球员不再是首选,到东欧、南美、非洲联赛去淘一些物美价廉的外援可能会成为各队的首选。这个做法有可能会改变中超各队目前过度依赖外援的情况,回归到以前以本土球员为主、外援为辅的局面。试想想,这届足协有点庸俗,忙于琐碎事中,它能闯出一条路来吗,有谁相信呢?这也恰恰说明了中国俱乐部在和外援签合同时为什么不专业,其实他不是不专业,又是外援调节费,又是工资帽的,他想签个正规的合同,可是政策不允许呀,你们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