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
2022年1月,重庆男子曾某骑电动车与轿车发生剐蹭。现场交警认定轿车司机胡某全责,曾某无责。事故后,曾某仅妻子就医检查,自身未做任何诊疗。6天后,曾某突发不适离世,家属认为其去世与车祸有关,遂起诉胡某及保险公司索赔148万元。
⚖️争议焦点
因果关系争议:曾某的主动脉夹层破裂是否由车祸诱发?
责任比例争议:司机胡某是否需承担赔偿责任?比例如何划定?
法院审理
证据链分析:检查显示,曾某背部挫伤系主动脉病变的诱因,且损伤时间与车祸吻合。
责任认定:法院综合交通事故责任书、司法鉴定,认定胡某承担50%责任,赔偿66万元,由保险公司赔付。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165条:过错责任原则;
第1173条:被侵权人自身过错可减轻侵权人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公文书证,具有法律效力。
✅及时就医:即便表面无碍,也应完成基础检查,留存凭证单据。
✅保存证据:拍摄事故现场照片、记录目击者信息,避免后续举证困难。
✅关注身体变化:若出现身体异常,立即复诊并联系交警补充笔录。
对“胡某方”的建议⚠️配合调查:事故后不得逃逸或破坏现场,主动配合交警定责。
⚠️留存沟通记录:与伤者的协商过程(如拒绝检查的录音)可作为抗辩依据。
⚠️保险流程:及时报案并督促保险公司介入,避免自行承诺赔偿。
对比案例:
(❓Q1:事故后多久内可主张赔偿?)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时起算。但建议尽早固定证据,避免举证困难。
(❓Q2:如何证明“自身疾病与车祸有关”?)
需依赖司法鉴定,证明事故外伤对既有疾病存在“诱发或促进作用”。鉴定费由申请方预付,法院会让责任方承担。
(❓Q3:保险公司拒赔怎么办?)
可向银保监会投诉或起诉。保险公司常以“未及时报案”“免责条款”拒赔,但法院通常支持投保人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