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几乎都是北方胜,原因出人意料

梦沉古道 2021-01-01 16:12:56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南北对峙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北方政权胜,唯一一次意外是身居南方的吴王朱元璋北上灭元,重新建立大一统政权。历史上,不仅由南向北完成统一难,就是北伐都非常不容易。为何很少出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的情况呢?

一、气候原因影响军事供给,南方政权往往不适应北方气候,寒冷成为北方的制胜武器

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基本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方气候差不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南湿热北干冷。南方的冬天要比北方暖和的多,南方政权在保暖措施方面明显不足,深入北方地区,容易受不了寒冷的天气。而北方政权尤其游牧民族政权越往南打,越温暖,统一天下的意愿远比南方强烈。尤其进入秋天以后,北方的天气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大风和大范围的降温,容易让作战的军队不适宜,士兵也容易有思乡之感。这都是天气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到了冰天雪地的季节,南方士兵更不适应,长期在寒冷条件下生活的北方人则可以利用地利优势,实现反扑。

二、古代中国的中心在中原,正统地位长期不可动摇,中原的在物产还有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南方

逐鹿中原成为东西南北各路势力争夺焦点。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传统粮食尤其小麦的主产区,沃野千里。中原地区的重要性使得北方长期成为大一统王朝的核心区域,一般情况下这些大一统政权都被成为中原王朝。相对发达的中原,要更利于吸引人才。传统意义上,南北对峙,南方政权难以取得正统认可,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虽然实力很强,也控制着南方很多的土地,却经常被中原诸侯鄙视为“南蛮”。古代战争的正统性一定程度上就代表正义性,发生在长城以南的南北对峙,南方政权普遍是偏安政权,是因为北方出现了战乱,被迫南迁,自身在正统上就是有问题。对北作战的信心不足。

三、南打北,骑兵起到的作用很大,传统的马主产区在草原地区,南方远离草原,筹备战马很困难

南船北马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交通方式,战马成为最重要的战争资源之一。汉武帝时期,想北伐匈奴,一改汉对匈奴的劣势,做的最重要的准备战马。由南向北打,战马是必须准备的,我国主要牧区基本都是北方,南方的条件不适宜大规模养马,缺乏战马犹如鸟没有双翅,战略机动性和执行能力都比较差,可以作为运输工具的马还影响后勤保障,对北方作战缺乏优势。而北方离传统牧区更近,不谈从小在牧区长大的游牧民族,就是中原地区的士兵,战马也多于南方,骑术更精。

四、古代南方的开放利用许多地方要晚于北方,生产生活条件处于落后一方,人口也是在安史之乱后才超过北方

中国最早的文明产生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商周秦汉的都城也是在北方,今天富庶的南方地区,在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真正出现比较大的开发是三国吴出现以后,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因为南北对峙的出现,大量中原人士南迁,南方得到开发,但中心区域还是在北方,北方的发展也比南方要好一些,抛开游牧民族另论,北方政权的综合实力要强于南方,尤其关中和中原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是主要王朝选择都城的首选。

五、受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中国古代南方居民的身体素质整体要弱于北方,呈现南矮北高趋势

由于我们幅员辽阔,南北地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异就是气候,气候改变人的生活、饮食,影响新陈代谢,造成了北方人高马大,南方人矮小的情况。即使在今天,北方人也要更高一些。在冷兵器时代,除了战马、武器之外还有人的身体素质,身体优势,在双方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身体素质好的一方就占据优势。在特定时期,善骑射的游牧民族可以做到以一敌十,想完成统一需要长途奔袭,人困马乏,遇到强敌,容易造成士气低落,被伏击击溃的可能性非常大。

中国历史出现了秦、汉(西汉、东汉)、新、西晋、隋、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理论上属于南打北成功的只有明朝是自南方打败定都大都的元朝,重新统一天下的。而统治者按照“户籍”来分属于南方的还有刘邦,只不过刘邦虽然北上灭秦,但此时并没有实现统一,后来被分封在巴蜀和汉中等地。后来他才从汉中出发,实现统一天下的。汉中的地理位置说属于南方也可,属于北方也可,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由南到北统一天下。

能够在诸多方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从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并由南打到北建立大一统王朝,足见朱元璋的实力和较好的民意基础。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得位最正,是其成功的最大因素。能够逆袭,实现由南向北统一天下,完全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顺应民意者,成就大业。

0 阅读:35

梦沉古道

简介:爱家、爱国、爱己、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