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

读经典看 2024-07-15 11:20:48

赤水河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此河发源于乌蒙山北侧、镇雄县鱼洞乡大洞口,在四川省合江县注入长江。

赤水河,又名赤虺(读作huǐ)河。

赤虺河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与贵妃族兄杨国忠相交甚笃的唐朝大臣和蜀地大豪鲜于仲通的檄文中。

唐天宝十年(715年),鲜于仲通攻打南诏。在为南征造势的檄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赤虺河”这个名称。

赤虺中的“虺”,字典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毒蛇”,二是指“虺虺”。

“虺虺”,是个拟声词,指的是雷声。

《诗经》的《邶风·终风》中是曰:“曀(读作yì)曀其阴,虺虺其靁。”此处的“曀曀”是天空阴沉时的样子;而这里的“虺虺”,是模拟打雷时的声音。

西汉《毛传》不知谁著,里面也有类似的描述:“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

宋代朱熹所著的《诗经》研究著作《诗集传》中,也有类似解释:“靁(读作léi,雷的异体字)将发而未震之声。”

赤水丹霞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在《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中写道:“炎洲冬无冰,十月雷虺虺。”

而唐代诗人杜甫的《赤霄行》中写道:“赤虺临凡世,香铺欲何为。”

综上所述,“赤虺河”这个名字,可能是这样来的:“赤”,是因为“流卷泥沙,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而“虺”,可能是指“毒蛇”,因为浑赤的河水中处处有毒蛇出没,也有可能指“雷声”,用来比喻赤水河惊涛雷吼的赫赫声威。

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赤虺河中既有毒蛇,又雷声阵阵,好不惊险!

佛光岩

不管怎样,这赤虺河绝对是一条险象环生的大河。看看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号升庵)是怎么说的:“君不见,赤虺河源出于芒部虎豹之林。猿猱[náo]路,层冰深雪不可通,十寻健木撑寒空。明堂大厦采梁,工师估客穿蒙笼。此水奔流飞箭,缚筏乘桴[fú]下蜀甸。暗淡滟滪[yù]险倍过,海洋流沙第一线。谁驱乌鹊驭鼋[yuán]鼍[tuó],波涛旋回息盘窝。柏亭云屏济川手,奠民枕席休干戈。安得休为夷庚道,镌刻灵陶垂不磨。”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吴国伦对赤虺河也非常畏惧,作《赤虺河》曰:“万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遥疑驱象马,直欲捣岷峨。筏趁飞流下,桔穿怒石过。劝郎今莫渡,不只为风波。”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在四川叙永设置了赤水卫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领千户所八。于是改“赤虺”为“赤水”。

十丈洞瀑布群

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一带与国军作战,红军充分发挥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赤水河两岸穿梭往来,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丛中。中国工农红军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四渡赤水,最近的两次相隔不过 天。

今天,我们无法可以想象得到红军战士是如何战胜这条既有毒蛇毒虫又雷声震耳的凶险的大河的!

丹霞景观

遵义会议及二渡赤水以后,中央红军在黔北大娄山主峰与黔军展开了娄山关战斗,红军大获全胜,获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

1935年2月28日,伟人同中央军委纵队过娄山关时,作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现在,赤水成了红色风景旅游区。

说它是红色的,一是因为这里是红军艰苦作战的地方;二是因为处川黔两省交界处的赤水市,有近70%的山地面积是由色彩明艳的丹霞地貌构成的,这是中国面积最大、最典型的青年期丹霞地貌群。

丙安古镇

2010年,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为“中国丹霞”,成为中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因为红军四渡赤水,赤水河被誉为“英雄河”;因为沿线有茅台、郎酒、习酒、董酒等知名品牌白酒,赤水河被称为“美酒河”;因为流域内有十丈洞瀑布群、中国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竹海公园、桫椤(读作suō luó,桫椤是当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冰川前期植物,被称为科学研究的“活化石”)王国等自然美景,赤水河被赞为“美景河”、“生态河”。

桫椤

赤水的风光和故事,说是说不完的,唯有亲身体验,方可尽情领略其风景的极致,以及中央红军那大无畏的勇气和磅礴的气势!

附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0 阅读:0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