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解决中国军队,中印尺冬作战,印中将7800字捷报,发往新德里

正观历 2024-10-14 08:04:31

在1962年爆发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有一人打破了吉尼斯纪录,发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单封电报,他就是新成立的印度第四军军长考尔中将。

考尔之所以会发出一封洋洋洒洒七千八百余字的电报,原因在于他自认为击垮了中国军队,取得了一场印度建国以来少有的大胜!

一、考尔前线大动员

10月6日,新上任的印度第四军军长考尔乘坐直升机飞抵麾下王牌部队第七旅旅部所在地伦坡。在伦坡,考尔见到了第七旅旅长准将达尔维。

刚走进旅部帐篷,考尔还没坐稳,便急切地问:“部队的情况怎么样?”

“条件你都看到了,土兵很苦,没有冬衣,晚上就睡在草丛里,每人只带来十日的粮食。如果十天内不解决战斗,这儿无法呆下去。”达尔维如实的回答有些令人丧气

“那就在十天内解决中国军队!”

考尔似乎颇为自信的样子,达尔维惊愕地望着考尔,不知下面该说些什么。

考尔又问:“士兵斗志怎么样?”

“斗志很高,第七旅在欧洲战场参加过二战,他们的确是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好兵。”

“作战计划拟定好了吗?”

“周围的地形我勘察过了,对我们比较有利。中国军队信守麦克马洪线,也没有巡逻,当面之敌为西藏边防军一个团,火力不很强,重武器不多,但修筑的工事比较坚固。我认为正面进攻比较困难,应从左右两翼发动钳形进攻,切断前面哨所同主阵地的联系,然后将包围的中国军队全力吃掉,争取首仗的胜利,以鼓舞士气。左边尺冬附近有中国军队一个据点,我准备先把它拔掉,成为左翼的进攻出发地域。右边有一个高地叫僧崇,我准备让库马克营占领它,形成左右夹击的有利态势。”

“很好,就这么办。什么时候行动?”考尔居高临下地表示赞赏。

“计划明天早上。”

“不,今晚就要动手。我们要打中国人个措手不及。”

达尔维满脸忧虑地:“可我总担心,中国军队一旦反击;我们便会陷入困境,因为他们可以得到补偿和加强,而我们却短时间内得不到补充。”

“就面前的敌人,不会形成反击威胁的,你大胆放开手干。”考尔以上司的威严说得那样肯定,丝毫不容达尔维置疑。

“那好,我马上集合部队。”达尔维感受到了考尔的坚决,他走出帐篷集合部队。

部队很快就集合好了,身处伦坡的部队一共有两个加强连三百余人。达尔维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后,请军长考尔讲话。

考尔并没有进行慷慨激昂的讲演,他走到一个老兵身前,摸了摸背袋,问:“带了几日份的粮食?”

“报告将军,奉命携带五日份口粮。”士兵立正,恭敬地回答。

“想回家吗?”考尔又走到一位年轻的士兵身前问。

士兵迟疑了一下,回答道:“想,我们已经在旁遮普邦驻守了一年,原本以为回家的,没想到又来了这里。”

考尔点点头,说:“会的,打完这一仗,你就会同家人团聚的。”考尔不愧是尼赫鲁身边的亲信,一番恳切动人的讲话,反倒让士兵的情绪都很振奋。

考尔从那名老兵身边退回来,挥了一下手,威风凛凛地命令道:“出发。”

两个连的印军兵分两路,借着夜幕初临稀薄的微光,越过克节朗河,分别向左翼的尺冬和右翼的僧崇奔去。不久后,他们消失在茂密的丛林里。再度现身,便倾吐出灼人的火舌。

二、考尔发报称胜利

凌晨一时二十六分,冷风呼啸,夹杂着一阵爆密的枪炮声,将所有驻守在哨所阵地的边防官兵都惊醒了。

率先被攻击的是位于左翼的尺冬哨所。印军旁遮普联队第九营,在乔杜里少校指挥下,对我国尺冬守军发动了进攻。此时,尺冬的驻防部队仅为第一五七团第一营第二连一个排。

印军炮兵第四旅有两个营配置在棒山口至达旺地区,在两个营的炮火掩护下,四十余印军叫嚷着向哨所阵地发起了冲锋。印军以为这样就能吓倒人数寥寥的解放军,逼迫解放军直接让出据点,可是解放军怎会轻易言退?

尺冬守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在浓重的夜色下,一次又一次打退了印军的进攻,印军丢弃尸体6具(含军官1名),51迫击炮1门,轻机枪1挺,英式步枪10支。我军阵亡11人,伤22人。

前线爆发战斗的消息很快送到了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的手上,军区宋参谋略显紧张地报告说:“尺冬哨所报告,印军数目不详,凭借炮兵密集的炮火支援,正向他们发起进攻。”

张国华说:“老宋,我看咱们得按预定计划办了。”

“我同意,敌人目前只是大规模进攻的准备,我们的炮阵地绝不能暴露。我看尺冬哨所的那个排,可以让他们撤下来了。”

“不,”张国华又看看表,“让他们再顶一个小时,把火力搞得更猛烈些,一定让敌人感到我们是坚守不住了,才撤下来的。撤退的时候,别老太婆搬家,什么都要。把破烂留下点,让人家也好吹嘘胜利嘛!”

太阳升起之时,印度国旗终于艰难地飘扬在尺冬和僧崇哨所上空。胜利的消息传回新的第七旅旅部所在地章多,考尔极为得意,他对通讯参谋说:快给新德里发报!”

“是不是再等一等?中国军队也许很快会组织反击的。尺冬和僧崇对他们太重要了,我想中国军队决不会按兵不动的。”达尔维迟疑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达尔维的迟疑和犹豫在考尔看来不过是懦弱的表现,在他看来,尺冬、僧崇现在掌握在印军手里,这是已经胜利的事实,中国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巩固他们的防线,而不是组织力量反击。根据印度情报部门的消息,中国军队的增援部队还远在拉萨、成都,即使昼夜兼程,也不可能飞越那一道道雪山的阻隔。

“军长阁下,我也是为你着想。如果中国军队一旦反击,重新夺回僧崇和尺冬,那岂不会更加激怒新德里的那帮老爷吗?”一向以稳重著称的达尔维仍然不放心。

考尔拍拍达尔维的肩膀,“就算你说的那种可怕的结果出现。我们可以暂不报告,集中兵力再从中国军队手中夺回来就是了。你想想:明天,各大报刊的头版,将用通栏标题报道我们的战果,一夜之间,你就会成为国人瞩目的明星,那该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可是……”考尔挥了挥手,打断了达尔维的话。

“总参谋部、帕塔尔上将……”考尔开始口授他的战功报文。“……昨日晚18时40分,我军以猛烈炮火,轰击了侵入我国领土的中国尺冬据点的军队,随后发起凶猛攻击。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尺冬据点之敌人大部被我击毙,残部溃逃。目前,我军已占据尺冬、僧崇等有利地形,正准备发动新的攻击,扩大战果,执行把中国军队从印度领土上彻底清除出去的神圣使命……”

考尔的报文中,语词之含混,数量之模糊,在现代战争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考尔报文后面,又叙说了一些诸如士气、天气、后勤供应等无关痛痒的话。

电报全文洋洋洒洒总计七千八百余字,长到通讯参谋累得实在记不下去了,只好由达尔维这位准将接替。很多年后,达尔维在他那本《喜玛拉雅山的教训》一书中提及此事时懊恼地写道:“把记录员的差使安在心烦意乱的老资格的准将身上,实在有点不大相称。”

电报译成密码后,电台整整工作了七小时又五十五分钟。在这漫长的时间中,考尔的电报堵住了线路,以至于印军其它电报都未发成,极大耽误了前线通讯。

三、中印前线激战

十天时间过去了。十天里,中国军队非但没有反击,反而把附近一些小据点的部队都撤了回去,让人不敢相信,仅仅十天前,这里还爆发过一场血与火的冲突。

10月17日,考尔乘飞机回了新德里,前线的印军最高军事主官成了达尔维。考尔走后,善于用兵的达尔维调遣了一个连队埋伏在僧崇哨所的侧翼,他隐隐有些不祥的预感。

10月19日凌晨五点,达尔维刚刚起床洗漱刮胡子,却被突如其来的一阵炮响震得手指一颤。锋利的刀片在下巴上划了一道两厘米的血口,尽管他用手指按住,血还是顺着指缝往下滴。一个通讯兵跑过来惶急地报告说:“旅长,中国军队向僧崇猛烈炮击。”

达尔维顾不上下巴正在流血的伤口,慌忙跑上一个高坡,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隆隆的炮声还在继续轰响着,一颗颗炮弹都准确的命中了僧崇的印军。

透过高倍望远镜的镜头,达尔维看到了中国士兵,大约有上百人,他们借着猛烈炮火的掩护,勇猛地跳出堑壕,冲上山坡。达尔维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瞠目结舌,中国军队真的开始反击了!

六十一师874团的战士们没有受到多大抵抗,便很快冲击到山顶,驻守僧崇的印军库马克营似乎被炮击炸懵了,直到现在还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然而正当战士们即将占领僧崇时,达尔维两天前埋伏在侧翼的那个连突然开火了,火力很密集。

在这突然的打击下,战士们显得有些混乱,迅速卧倒在地上,许多人还没弄明白哪来的进攻火力,便倒了下去。

僧崇山头上的印军终于恍过神来,重机枪刮风般地狂吼起来。中国军队在两面火力的夹击下,显然难以继续进攻.很快,战士们被迫退了回去,在山坡下留下了二十多具尸体。874团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

不知何时,达尔维周围已经围满了旅部的军官,看到中国军队败退,禁不住欢呼起来。可达尔维却心情沉重地放下了望远镜。

一个军官跑了回来,“库马克营报告,刚才因为没有防备,中国军队的炮击造成了严重伤亡,死亡84人,伤75人,他们请求迅速派增援部队上去。”达尔维愤愤地说:“晚了,考尔这个崽子把库马克营葬送了。不会反击?见它鬼。中国军队马上就会发动第二次进攻的,我想把他们撤下来都来不及了。”

话音未落,我军的第二阵炮击又开始了,这次炮击更凶猛,更激烈。伴随着一声声爆炸,一团团火光进出耀眼的刺芒,一股股黑烟在峡谷里升腾、弥漫。显然,不光僧崇,侧翼埋伏的连队也受到了猛烈的炮击。

达尔维慌忙又举起了望远镜,浓烟里,中国士兵前赴后继地冲上山岭,简直势不可挡。

旅参谋长焦灼地问:“旅长,派增援部队上去吗?再不上去,库马克营可就全完了”

达尔维无力地摆了摆手:“你没有看到刚才的炮火吗?中国的增援部队显然开上来了。没有五十门火炮齐射,决不会有如此猛烈的炮击,我不能把整个第七旅都填进去。”

旅参谋长沉重地低下了头。枪炮声由密集逐渐转为稀疏,最后只有零星的枪响。当硝烟慢慢散尽的时候,一切都归于沉寂,只是在僧崇最高的山岭上,有一面红旗在飘动。

达尔维痛苦地望着那面红旗,泪水糊住了悲哀的眼睛。仗刚刚开始打,达尔维似乎已经看到了可怕的失败,他预感到,这一仗将是他近三十年军事生涯的终结。

达尔维不是从未经历过实战的考尔,他在心里仔细计算过,中国的增援部队抵达后,敌我双方兵力、士气、火力、态势、地形及后勤保障等条件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明白,打一场进攻战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便打一场防御战,由于己方多点据守、兵力分散,缺乏纵深,也很难抵挡中国军队的进攻。

0 阅读:3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