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历史上,冯子材指挥的关前隘之战

幻丝说历史啊 2024-10-20 18:11:14

【编者按】关前隘之战,中法战争重要战役。亦称“镇南关之役”。光绪十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1885年2月13日),在清军主和派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1828年-1888年)抵抗不力,放弃谅山,退入镇南关,形势十分危急之际,清政府起用业已告老还乡的主战派将领冯子材(1818—1903)为主将。3月23日,清军在镇南关内关前隘(属广西凭祥)地方与法军决战,在当地壮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壮族英雄蒙大(约1840—?,亦名蒙恩士,凭祥人)率领民兵敢死队于大桥与摩沙地方伏击下,法军大乱,清军乘势追击,大获全胜,毙敌军官数十名,士兵千余名,光复谅山。后在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干预下,于4月7日宣布停战。

冯子材

不久,清朝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战胜的中国反而成为战败国。以后,不仅越南完全脱离中国沦为法国殖民地,而且中国部分壮族地区,也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南疆重镇镇南关

镇南关始建于明初,原名咘村关,正德初年改称镇南关,亦名大南关,简称"南关"。北距凭祥市区18公里,南距越南同登4公里,为中越往来要冲,左右石山壁立,地势陡峭险峻。1885年清军将领冯子材在此取得了威震中外的抗击法军的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后,广西提督兼边防督办苏元春,以镇南关为前哨,大、小连城为中心,修筑了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镇南关,广西全境解放。1953年改称睦南关。1965年改名友谊关。

镇南关炮台大炮

中国清末将领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1818年8月17日生于广西钦州县城沙尾街小商之家。1851年加入广东天地会刘八领导的反清起义队伍,不久即投降清朝,归清军张国樑部,从此成为清军—员能征善战的骁将,由于在参加清廷镇压群众反清斗争中有"功",于1862年被升为广西提督。

镇南关上的古炮台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法国殖民主义者入侵越南,企图进犯我国云南和广东、广西地区。由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越南纸桥挫败法军,冯子材作为一名将领,他深知法军不会就此罢休,希望清廷能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御敌入侵,确保国家安全。但清廷任人不当,派往越南抗法的文臣武将,大都是贪生悟死,且为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冯子材对此极为不满。更有甚者,在法寇犯境、国难当头之际,李鸿章一伙却一味投降卖国;广西巡抚徐延旭等地方官僚又嫉贤嫉能,排斥异己。

镇南关远眺

因此,冯子材便于1882年愤然休官辞职,解甲归田,时年65岁。1883年12月,法军向驻守在越南山西地区的援越抗法清军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炮声隆隆,风云变色,清军接连失利,丢山西,失北宁,全军溃败。当时负责东线谅山一带作战的广西建抚潘鼎新退守镇南关,后又"觉得不安全再退到龙州。谅山失守,法军将领尼格里率军乘虚而入,攻打镇南关,炸毁关楼,并在关前立柱,写下"广西的门户不再存在了"的狂言。

祖国南疆处千万分危急之时,宿将冯子材忧心如焚,寝馈不安,每天扶刀长叹,渴望能够奔赴抗法战场,为国效命。在法军步步紧逼及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清廷任命主战派张之洞为两广总督,主持对法军事。主战派纷纷上书朝廷,推荐冯子材重上沙场。张之洞奏准朝廷起用冯子材,1884年4月。命他就地募兵操练备战。冯子材接到"率部援桂"的命令时,更是欢欣鼓舞,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保卫祖国边疆的重任。是年5月冯子材在其家乡钦州办起团练,12月建立了萃军十八个营,17日誓师出发,奔赴广西前线。

临行前他对家人说:"万一军有不利,百粤非属我有,急率我眷属奉香火驰归江南租籍,永为中国人民,免奴于外族也。"并带二子相荣、相华随身,以备疆场收尸,这表现了冯子材誓死报国,立志克敌的气概。 1885年1月21日,冯子材率军到达龙州。此时此地万众欢腾,热烈欢迎冯子材。但身为广西巡抚、"临阵退缩"的潘鼎新却对冯子材进行排挤,公开声称:"守关何需萃亭?"并令冯军回钦。冯子材则以保家卫国为重,坚持"关外防紧",不肯退兵。不久法军又从河内步步逼进,战局危急。这时清廷不得不撤下潘鼎新的巡抚职务,调李秉衡为护理广西巡抚,苏元春督办广西军务。各军将领一致拥戴冯子材为抗法前敌主帅。

镇南关地图 来源1887年广西边关形势略图

冯子材年近古稀,虽对朝廷投降派的卖国行径和地方官僚的勾心斗角表示极大不满,但当法寇犯境,边疆面临危机之时,他还不顾年老身弱和排挤,坚持率部奔赴抗法前线。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确是难能可贵。他被委以重任,受各军将领推举为"前敌主帅",也是理所当然了。

镇南关大捷示意图

1885年2月23日,法军将领尼格里率法军第二旅毁坏镇南关后,将主力退守谅山,以部份兵力坚守文渊(同登),补充弹械,等待援兵,随时准备卷土重来,攻打凭祥,夺取龙州。为了防御法军袭击,冯子材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果断地作出以守制敌的决策。他认为敌我势力悬殊,要想打垮武器占绝对优势的强敌,取得胜利,除了依靠将士勇敢奋战外,还必须根据有利地形,创造必要的条件,掌握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才能粉碎敌人进攻。

于是他选定关前隘险要为主要阵地: 东起小青山,西连凤尾山,构筑了一道横跨两岭的长墙。长墙以士石砌筑,长3里,高7尺,底厚一丈,墙中开有若干个栅门,叫先锋门,便于军士进出。墙外挖一条宽4尺的深沟,以加强长墙的防御能力。墙内设置有帐蓬、仓库、工事和指挥台,俨然一座坚固城堡。在东西岭上还构筑大量的大小不等的堡垒,居高临下,既利于我方防守阵地,占据山头,又可以枪击来犯的敌军。小青山向南延伸到长墙以外,是主阵地的依托,长墙的屏障,是我必守敌必攻的作战要点,因此,冯子材在相连的五个山头上筑一个大型堡垒,并有许多小堡垒作拱卫。小青山标高867米,是关前隘地区的制高点,修筑有更大的方形堡垒,不仅可以坚守,还可以屯兵,是主阵地后侧的屏障。

凤尾山,高765米,主要山头也筑有堡垒,形成对主阵地右翼的保障。东西两岭各向南延直到镇南关的左辅山和右辅山,两岭之间的盆谷,是敌人进攻关前隘的必经之路。在此路南北之间的路旁还有许多独立的小丘,与左右辅山相配合,对关前隘主阵地起到重要的掩护作用。有利的地形,坚固的阵地,进可攻,退可守,这就使我军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所以冯子材高兴地说:"吾立于不败之地矣!"兵贵在勇,将贵在谋。从决策确定,地形选择和阵地的构筑,可以看出冯子材作战谋略之高和军事造诣之深。

冯子材以前敌主帅的名义,首先组织起一支能够统一调度,听从指挥的善战部队。先整顿原属潘鼎新的溃军,把人心惶惶的逃跑现象稳定下来,团结各路将士,把原来各自为战的各军改编成纪律严明的有总体观念的队伍。同时,冯子材还派人四处刺探敌情,自己也深入前线详细了解法军动向,勘察战地,并将军情及时禀报两广总督张之洞,陈述法军在关外中越边境上盘查勒索过往边民,寻衅杀死商民;还筑炮台,造鬼楼,连日搬运米粮和军火,以望远镜窥视南关,测量画图等情况。并提出他的判断。敌人上述种种行动,说明怀有大规模侵犯南疆、夺取龙州的野心和企图。

1885年3月上旬,清军集中九十个营、四万多兵,在镇南关至龙州地区组织防御,以阻止法军沿镇南关、凭祥向龙州进犯。其主要部署如下:第一梯队由冯子材萃军十营和总兵(亲兵)王孝祺勤军入营编成,配置在关前隘主要防御阵地上,萃军集中守长墙和东岭,勤军守西岭,冯子材指挥部设在长墙内东岭半坡上。第二梯队由提督苏元春毅新军十营和总兵陈嘉镇南军八营编成,配置在关前隘以北之幕府。总预备队由记名提督蒋宗汉广武军十营、记名提督方友升抚标亲军四营编成,配置在关前隘北面之凭祥。在关前隘主阵地左翼,由前福建布政使王德榜楚军十营驻守油隘;右翼有游击杨端山、都司麦风标率领的萃军五营固守扣波;后补魏刚领鄂军四营守平而关以阻击艽封来犯的法军,潘鼎新十营及萃军三营留守后方的梅村、龙州;总兵马盛治六营驻守越南高平的牧马。

如此布置,集中主要兵力于法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上,形成多梯队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并掌握有强大的预备兵力,这就使防御具备了坚固性。冯子材亲临第一线指挥萃军和勤军,扼守主阵地;另外在主阵地的左右两侧有强兵作掩护,可防敌向凭祥、龙州迂回,并能在必要时支援主要方向作战。在高平的牧马守军,保障了与西线的黑旗军和滇军联系的通道。冯子材如此精心谋划,给敢于来犯之敌布下了天罗地网。

法军企图进犯龙州,将两个旅组编如下:

143团第一营,111团第一营,外国人编成的第二、第三营,二三团第一营,萨克雪炮兵队,罗北炮兵队,马丁炮兵队,辎重队等共二千多人,大炮十余门,配置在同登、谅山地区。很明显,在兵力对比上,法军是劣势;且以谅山为后方基地,战线过长,补供困难。中国军队则占据有利地势,再加上清军主帅勇谋善战,治军部署得当,将士准备充分,胜利信心十足。因此清军必胜,法军必败的形势已初步形成。法军二旅司令尼格里清楚看到这一切,他于3月17日给侵越法军总司令波里也的电报中说: “我估计有四万至五万人数的中国军驻扎在国境上,在龙州与同登之间。谅山与龙州距离一百公里,攻取龙州比谅山困难得多。”

但是,这次入侵中国的决策,掌握在远离前线7000公里的法国茹费里政府手中,茹费里政府为了推行其侵略扩张政策,胁迫清政府妥协,仍然命令波里也和尼格里向龙州进攻。一场恶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法军早知冯子材有充分准备,而且主动出击扣波、文渊等地,认为从正面进攻冯子材军队有困难,于是企图偷袭艽封,然后攻占龙州,从背后包围冯子材的部队。但冯子材早已料到法军这一招,紧急调苏元春一部魏刚军赴艽封防守,又调龙州的萃军五营到扣波迎敌。3月13日法军到达艽封,遭苏元春部迎头痛击,溃逃到扣波时,又出其不意,被早就埋伏在那里的萃军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法军于扣波败后,明知这场战争中了冯子材之计,危险万分,但由于茹费里政府之命,不得不铤而走险。 3月23日晨,尼格里率领法军第二旅一千余人,大举进犯镇南关,他们兵分三路,两路进攻东岭,一路直扑关前隘。法军依仗装备优势,在开花炮队的掩护下,攻势猛烈,东岭上五座堡垒被攻陷三座。

情势危急中,冯子材在阵前向将士高呼:"法军入关,我们还有何面目见两广父老!"将士们在爱国热情的鼓舞下,个个奋不顾身,拼命杀敌,挫损了敌人的锐气。下午四时,王孝祺率部从小路绕过敌人侧面袭来,苏元春率部冒着枪林弹雨登上东岭,向法军开炮。法军在他们已经攻占的堡垒还击,霎时间,东岭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双方相持不下。驻守关东的王德榜闻到炮声,就按冯子材原先的部署,率兵围攻文渊,截断法军后援。法军作战补给线被截断,人心慌乱。入夜,法军暂停进攻,清军趁机休整。

24日凌晨,尼格里派副手爱尔加明中校率军一部,利用大雾朦胧偷袭小青山顶案,企图突然夺取大堡,控制东岭制高点,然后夹攻击溃清军。由于地形复杂,无路可行,爱尔加明白费五个小时,战斗毫无进展。尼格里见山顶久无动靜,以为偷袭成功,于是命令炮队掩护111团一营正面攻击长墙守军。冯子材立即命令各部统领:"有退者,无论何将何军,皆诛之!"当法军冲近长墙时,老将冯子材大呼一声,手持大刀,冲出墙外,杀向敌群,他的两个儿子相荣、相华也紧随在后,勇猛杀敌。士兵们见白发苍苍的主将冲锋在前,士气大振,

立即大开栅门,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刀劈枪挑;埋伏在草丛中的敢死队也同时跃起冲杀。杨端山、麦凤标率领从扣波来援之军,冲出龙门关,突然攻击法军侧后,当地群众和部分散兵游勇也主动前来助战,一场殊死的肉搏开始了。法军虽然拥有长枪大炮,但此时短兵相接,枪炮变哑,而清军却能以己之长制敌之短,抢起大砍刀,如斩瓜切茶,杀得法军跪地猪嚎。尼格里丧魂失魄,急忙命令法军撤退,自己率领残兵败将拼命突围,向文渊逃去,此时他已身受重伤,躺在担架上直哼,再也不敢回头看看镇南关了。冯子材乘势指挥各军追出镇南关,深夜才收队回关內。

这一痛快淋漓的歼灭战——关前隘大捷,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显示了广大爱国官兵的昂扬精神和顽强斗志,而冯子材的高超的指挥艺术及智勇双全的出色将才,一直为后世传诵着。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凭祥文史资料》、《民族英雄冯子材传》、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1887年广西边关形势略图》,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1 阅读:49

幻丝说历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