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第一奸臣为大明而死

无心镜 2023-11-18 14:34:20

聊晚明,杨嗣昌是一个无法逾越的人物。而杨嗣昌在历史中的评价历来不高,《明史稿》说:中原沦没,实嗣昌之罪也。区区一死,岂足以谢天下乎?而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晚明内阁大臣黄景昉就说,杨嗣昌和马士英是明朝和南明的两大罪臣之首。

那杨嗣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01

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在陕西民变发生之后,被崇祯帝派去平叛。杨鹤到陕西实地考察,发现了问题。民变之所以发生,完全是因为国家税赋过重,加上灾荒,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大批农民逃离了自己的土地成为了流民,加上军队中的一些士卒因为长期得不到军饷而逃跑,这些人裹挟在一起,逐渐就形成了民变。

据此,杨鹤提出了招抚的办法来解决民问题。这些人无非是没有饭吃,无非是没有军饷,那朝廷进行赈灾,补发军饷,安置流民,让百姓们回归田地,所有问题不就迎难而解了吗!

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当时的大明朝在财政上已经陷入了困境,根本拿不出钱来。而且己巳之变爆发,皇太极10万大军打到北京城下,明军各路勤王的军近40万云集京师,军饷开支又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杨鹤是崇祯二年到的陕西,直到崇祯四年,朝廷才拿了区区10万两银子到陕西进行招抚,这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民变问题,那些投降了朝廷的民变队伍,很快又复叛。

杨鹤的招抚彻底失败。

02

杨嗣昌鉴于父亲在陕西的失败,也在思考着当时的局势,想着应对之策。

杨嗣昌口才极佳,心思缜密,又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崇祯帝器重。崇祯帝一生薄情寡恩,但唯独对杨嗣昌一人是情深义重,两人的交流,常常超出预计的时间,甚至到深夜也不歇息。

当时女真在辽东咄咄逼人,连续寇边,明军屡战屡败。而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数十万农民军肆掠于陕西、湖广、河南、山西、四川等数省。杨嗣昌也确实有能力,面对内忧外患提出三条应对之策: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杨嗣昌的意思很清楚,明朝没有实力两线作战,要想战胜女真,就要先打败农民起义军,而在打败农民军之前,就需要暂时稳住女真,与其谈和。

为此,杨嗣昌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明天下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这样一比喻的话,肩膀虽然很痛,但腹心之危害显然更甚。所以他主张先与女真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全力剿灭农民军。

这是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但却不无道理,但这样的策略面临两大阻力。一是主战派的抗拒,卢象升作为总督宣大的主帅,极力反对杨嗣昌的主和计划。卢象升满腔热血,欲洒大明疆土,绝不同意与女真和谈。杨嗣昌找卢象升多次沟通,均被卢象升拒绝,后卢象升在与女真的作战中为国捐躯。

另外一个阻力来自于崇祯,崇祯皇帝将面子看得很重,他虽然心中是倾向于杨嗣昌的意见,但满朝文武,众口汹汹,他也不敢大力支持杨嗣昌与女真议和的想法。

所以,与女真和谈的计划破产,实际上也就意味着杨嗣昌“攘外必先安内”策略的破产。

03

杨嗣昌的第二个策略是“足食然后足兵”,意思是准备足够的粮饷,保证足够的兵力,然后集中力量进行军事行动。

杨嗣昌在户部工作过,他对大明的财政状况了如指掌,明朝的财政几近崩溃,根本拿不出钱。

杨嗣昌的办法是:加赋。

崇祯十年,在杨嗣昌的建议下,开始新征剿饷,也就是为剿灭农民起义的费用,总数280万两,主要来自于加收田赋。

崇祯十二年,杨嗣昌又建议加征练饷,就是要训练“边兵”,加强九边各镇防御力量,并将这些兵力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此饷共征银730余万两。

剿饷、练饷加上万历末年开始征收的辽饷,合称为三饷,每年征收接近1700万两,远远超过正赋。

04

杨嗣昌通过加饷,保证了足兵足食,那么下一步就该按照他的计划开始将主要力量用在对付农民军。

杨嗣昌拿出的作战方略是“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设立四位巡抚,这是正面战场,也是主力;而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这里的六位巡抚的主要任务是堵住农民军不让他们进入自己的防区,并协助参加剿灭。分防而协剿,是谓十面之网,而陕西的三边总督和五省军务总理二臣,统率主力,追堵农民军。

这个方略的中心思想是针对农民军流动作战的特点,在各地设立十巡抚,每一地都有兵力,这些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农民军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明军对其进行阻击。而又设总督和总理,率领主力跟随农民军流动作战。杨嗣昌聪明啊,农民军攻打一地,地方上有巡抚守卫,而农民军城还没有打下来,后面的明军主力又尾随而至,农民军是插翅难飞!

这个方略在战场上效果明显,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将李自成打得只剩下18个骑兵逃进商洛山中,而张献忠、罗汝才无路可走,选择了投降明朝。

但女真在此时率主力入关劫掠,崇祯又只得调明军主北上抗击女真入侵,给了农民军喘息的机会,张献忠、罗汝才很快复叛,而李自成很快又组织起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

06

国内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力量更甚以往。杨嗣昌见此状况,只能主动请求去前线平叛。

杨嗣昌临行前,崇祯帝为他饯行,写了一首送别诗: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盐梅就是贤才,干城则是城墙和盾牌的意思,而细柳营是曾经西汉名将周亚夫曾经所在军营。杨嗣昌这位崇祯身边的国家栋梁就这样被派到前线去做城墙和盾牌了。

杨嗣昌到了前线,很快就指挥左良玉在玛瑙山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差点抓住了张献忠。但好景不长,杨嗣昌的军中出现了内讧。

当初杨嗣昌向崇祯皇帝申请,让左良玉任“平贼将军”,但后又觉得左良玉飞扬跋扈,难以约束,数次不听自己的命令,而他看到陕西将领贺人龙骁勇善战,有帅才,就上书崇祯请以贺人龙为“平贼将军”,崇祯批准之后,杨嗣昌又觉得不妥,因为贺人龙的战功和声望均不及左良玉,同时又需要左良玉出力,所以又上书请求崇祯还是让左良玉任“平贼将军”。

这来来回回为这一个将军的头衔,搞得左良玉和贺人龙二人都十分不悦。左良玉干脆称病,贺人龙也消极观望,两员大将罢工,这仗根本没法打了。其实这件事,杨嗣昌完全可以向崇祯再要一个将军称号,左良玉和贺人龙一人一个将军头衔,大家皆大欢喜。

而杨嗣昌的对手张献忠经过十年战场的洗礼,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指挥者,他敏锐的抓住了杨嗣昌的破绽,在杨嗣昌在四川对张献忠进行围追堵截之时,张献忠突然来了一个金蝉脱壳,然后急行军奔驰襄阳,出其不意地拿下了这座要城。襄阳为什么那么重要?这里是杨嗣昌的行营所在,通俗的讲就是杨嗣昌的司令部,而襄阳城里的襄王也成了张献忠的俘虏。

不仅如此,李自成也攻下了洛阳,处死了福王朱常洵。

杨嗣昌的十面张网,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撕得稀烂。丢了两位朱家王爷,还丢了自己的行营,杨嗣昌自知无法向崇祯交代,最终在惊忧交加而死。

06

《明史》说:士大夫问钱谷不知,问甲兵不知,于是嗣昌得以才显。

当时的士大夫们的庸碌,或畏畏缩缩,或明哲保身,才让杨嗣昌的才能得以显现。而杨嗣昌为的确为大明的奋斗过,但他失败了。杨嗣昌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提出一个全面的策略。所以郑廉在《豫变纪略》中说:杨嗣昌无功而明室之亡兆,孙传庭战死而明室之亡决矣。

杨嗣昌死后,遭到了士大夫们的唾骂,谤满天下,儒臣刘宗周更是在南明弘光朝要求“追戮误国奸臣杨嗣昌,以谢九庙之灵”。

而杨嗣昌遭受如此待遇,也有他自身的原因,他曾经写过一首灌云农民起义军的诗:

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往来楚蜀肆猖狂,弄兵潢池无状。

云屯雨骤师集,蛇豕奔突奚藏?

许尔军民绑来降,爵赏酬功上上。

第一句的的意思是,你们这些人,不安安心心做一个饿死鬼,却还敢螳臂当车般来阻挡大明军队。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把大明的问题解决好呢!

4 阅读:2897
评论列表
  • 2023-11-19 10:16

    为大明而死个屁,最后的希望~几个栋梁之材都被他搞死了[大笑][大笑][大笑]

  • 2024-01-25 12:08

    有很多是奸臣但不是汉奸

  • 吴三桂亲手噶的皇帝,后来为了复明战死[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11-19 18:22

    马士英才是 我一直认为马士英才是忠臣

无心镜

简介: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