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前夕:尼赫鲁临阵换将,携高层全体视察前线

正观历 2024-09-27 18:42:57

1962年10月1日,印度国防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骂战,多名印军将领说出各种恶毒话语,他们攻击的是同一个人——印度前陆军参谋长上将蒂迈雅。因为蒂迈雅反对印度进攻中国,这让印军高层领导非常愤怒。当然了,仅蒂迈雅一个人的阻拦并不影响印度政府最后的决策,随后,积极鼓励作战的印军将领考尔,成为印军东北局新的领导人。为了确保作战顺利,尼赫鲁还特意前去视察,而此时毛主席正在北京西山赏红叶。

一、印军临阵换将,考尔空降印度前线

对于中印双方作战的心态,我国领导人和印度领导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不同。就尼赫鲁来看,印度的“前进政策”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推行的,他对于该政策是非常重视的,而当时印度也争取到了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如果能够在中国西藏获得领土自然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结合这些因素来看,尼赫鲁当时对中印边境地紧张形势是非常关注的,也预料到中印之间可能会发生战争。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所以在1962年10月中印关系高度紧张的时候,尼赫鲁非常关注前线动态。

尼赫鲁也是十分纠结的,他想要在中国领土上获得部分权益,又不想面对战争给印度带来的巨大牺牲,但世上哪有什么两全的事情。在权衡之后,尼赫鲁愿意为了获得领土权益而和中国闹翻脸。

在1962年10月中印关系高度紧张时,印度选择了临阵换帅。虽然尼赫鲁也知道这样做是兵家大忌,但相比于别人,他更相信考尔将军。

考尔接到任命后,于1962年10月3日立即乘坐飞机前往印度东北局。当时印军和解放军在中印边境线附近的接触,由地区武装部队全权负责。由此可见,尼赫鲁对考尔是非常信任的。

考尔本人对于尼赫鲁的任命也十分自信,在10月3日乘飞机前往中印边境线附近的时候,他就进行了一系列畅想。考尔想到了印度媒体在1962年10月4日的报道,到时候亲任印军第4军军长,指挥东北边境作战的消息将传遍全国,他在心里暗下决心,绝不会让人民失望,考尔要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他是印军中最优秀的。

尽管考尔对中国军队是否会进行反击这件事还不确定,但依然拥有迷之自信。

中国军队当时为什么不立即向印度发动反击呢?这也是印度政府内部的一个未解之谜,但他们的思想都和考尔一样,既然不知道中国为什么不反击,那就认定中国不会反击,尼赫鲁是这样想的,印度政府大部分高层也是这样想的。

正是在这样错误思想的支配下,印军当时才会在中印边境地区不断得寸进尺。

而这件事为什么会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就企图从我们手里要走当年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一部分领土。诉求遭到拒绝后,尼赫鲁恼羞成怒,出动军队直接进驻中国边境领土。在尼赫鲁的大力支持下,到1962年,印军已经越过中印边境分界线,往前推进90公里了。印军从西边进入阿克赛钦地区,印度领土也因此扩大了80000平方公里,此时印军距离当初没有从我们手里要走的土地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

他们这是从我们手里抢土地,新中国在主权问题从不退让!

换做考尔视角,他看到印军在中国边境获得这么多领土之后,解放军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这就让他更加自信了。

在1962年10月3日乘坐飞机前往中印边境指挥前线武装部队,考尔在飞机上看到自家军队的侵略成果的时候,内心非常骄傲:

“‘中国军队强过我们一百倍’,这真是胆小鬼的哭喊,蒂迈雅一个没见过中国军队的人就这样说,真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相比起来,考尔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曾奉命前往朝鲜进行作战,他永远都记得在朝鲜战场上看到的美国俘虏谈笑风生的样子,和志愿军180师形容枯槁的身影。据此,考尔认定中国军队是一群由农民、无赖组成的乌合之众。但他却没有思考过,最后为什么上百万的“联合国军”会失败呢?

对于自大的考尔来说,他永远都想不出答案,只能用“可能愚昧的人不怕死吧”这样可笑的答案来安慰自己。

如果考尔真的知道当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胜的原因,可能就不会在1962年主动请缨上前线了。

二、特派亲信指挥前线作战,尼赫鲁战前携印度高层视察前线

1962年10月3日下午,满怀雄心壮志的考尔下了飞机,刚刚踏上前线领土,就已经迫不及待开始调兵遣将了,考尔要在侵略中国的行动中为自己的升迁之路做铺垫。

随后,印军停止了在前线地区的所有侵略活动,全部听从考尔调遣。

当时印军前线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对这个空降来的指挥官是有非常意见的,军队已经制定了计划,并为之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因为考尔的到来,所有的计划都被打破。

所以当考尔赶赴前线时,并没有人前来机场迎接,遭达尔维警告:

“如果以后再不事先通报飞过来,就当作中国军队的飞机,用高射炮把他击落。”

当然,就算达尔维再不满意,也无法改变印度政府上层的决定,考尔拥有前线的绝对指挥权已成定局。

在考尔的指挥下,印军在前线驻扎的部队全部被拆散,各阵地零星散落在中印边境上。为了压制达尔维等印军前线指挥官的不满情绪,考尔谎称得到最新情报:

“中国军队正在中印边境线附近部署武装部队,总理命令必须于1962年10月10日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尼赫鲁确实命令部队于1962年10月10日前做好战斗准备,但印度方面却并没有得到解放军正在部署军队的消息,后来根据印军证实,解放军确实在中印边境线附近有活动,还真让考尔蒙对了。

大战即将来临,尼赫鲁本人对前线,对自己大力推行的“前进政策”和“里窝那计划”尤为关注。

为了免去担忧,尼赫鲁特地带着印度政府高层领导前往中印边境的印军指挥所视察战备情况。

视察结束后,考尔向尼赫鲁汇报了印军前线遇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受到地形和恶劣天气的影响,武装部队无法按时进入指定位置;

第二,前线部队的供应情况很差,高原地区已经进入冬季,温度很低,很多士兵还没有冬装,弹药也不充足,重武器配备也不全;

第三,由于考尔是空降来的指挥官,前线士兵隶属关系不明确,考尔一个兵也调不动;

第四,中国军队已经在前线部署军队,他不知道解放军是否会在印军再次发动侵略行动的时候进行反击。

听完考尔汇报后,尼赫鲁表示为尽力解决一切困难,将任命你为印度东北军区司令,负责边境军队的统一调动。至于中国军队,我们不必顾虑太多,他们不会反击。

尼赫鲁的这些决定真的正确吗?后来的事实证明,尼赫鲁的决定完全就是错误的。

考尔是尼赫鲁的亲信,但他在军事作战方面并没有太高的造诣,而尼赫鲁在关键时刻罢免了有着军事才能得将领,是这场战争中印度方面最大的败笔之一,最终导致印军在中印边境的全线溃败。同时,尼赫鲁政府太小看中国了!

谈话结束后,尼赫鲁和考尔商定,对中国西藏地区边境领土的大规模入侵行动于1962年10月20日展开。他们本以为事情会按照预期发展下去,殊不知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三、毛主席在北京西山赏秋景

在印军紧张备战时,尼赫鲁携高层前线视察时,中国领导人在做什么呢?

毛主席此时正在位于北京西山的香山别墅中赏枫叶。

1962年10月,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周总理率领解放军众将帅来到香山别墅。见到众人后,毛主席亲切地说道:

“来、来、来,今天我请客,请大家饱餐西山秀色。”

此时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秋季,满山的枫叶都红透了。

当时和毛主席一起的有周总理、外交部长陈毅、国防部长林彪、叶剑英元帅、刘伯承元帅、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上将、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上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何家产少将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我党的重要人物,各自担任了重要职务,毛主席专门把他们请来绝不是赏景这么简单。

众人欣赏了一番西山枫叶秋景后,毛主席开了口:

“今天找大家来,是开一个军事会议,我们和印度的边境纠纷闹了好多年,我们不想打仗,原来想通过谈判解决,可是尼赫鲁不愿意。还调集了不少的部队,硬逼着要和我们打一架,现在看来,是不打不行了。可打,怎么个打法?打成什么样子?还请大家献计献策!”

听了毛主席的话后,早已经受够窝囊气的这些人纷纷打开话匣子,纷纷表示能够轻松拿下印度。随后,一行人又对印军新上任的前线指挥官进行了分析,完全有把握能够在战斗中打败印军。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毛主席和这些身经百战的高级将根据印军部署情况,商定了作战部队、总体作战计划等情况。

中国早有准备,在具体实施计划敲定后,各部队迅速行动,很快就做好了战斗准备。现在就等着印军出手了,只要他们敢行动,我们不仅要打他们个有来无回,还要让印度好好长长教训。这一次,印度确实长了教训!

0 阅读:19

正观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