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 为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起草致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及各师各军区政治部、新四军各级政治部电,指出:"我们须利用从开始破裂到全面破裂之间的一段过渡时间,因此中央决定在目前除中央军委及新四军表示与蒋介石尖锐对立的态度外,八路军将领暂时对外保持沉默态度,不发表宣言、通电、演说等文件,而动员民众团体发表文件,在报纸上发表社论,声援新四军,驳斥重庆军委会一月十七日命令及一月二十七日蒋介石演说"。发表文件和社论时,中心应痛骂日本与亲日派联合发动内战消灭抗日军队的阴谋。
1月31日 复信毛岸英、毛岸青,信中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
<注: 〔1〕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 1941 年1月27日致电毛泽东、朱德等:"向你们保证无论在任何恶劣的情况之下,我们仍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守我们的岗位,为党的任务奋斗到最后一口气。">
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
1月下旬 日军发起豫南战役,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向西败退。
2月1日 关于日蒋矛盾等问题,复电彭德怀,指出:"日蒋矛盾仍是目前的基本矛盾,我们仍须尽量利用之,使时局再拖几个月的可能性仍是有的,国共由一月十七日的开始破裂到将来某时的全部破裂有一个过程,此过程可能短,亦可能长,由日蒋矛盾的变化及我们政策来决定,我们方针是利用这个过程使破裂于我有利。但我军事准备应放在可能短一点上。"目前政治上我已有主动性,军事上亦必须掌握主动性,估计此主动性要待国际条件成熟才能完全到手中。"我们决不能丧失主动性。这是胜利与失败的重要条件。""国际条件今年夏秋必有一个变化,明春又会有一个条件。"
同日 关于日军进攻河南与中共对时局的方针问题,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周恩来、董必武,刘少奇、陈毅,彭德怀、左权等电,指出:"日寇乘蒋介石注全力于反共之际,集中五个师团以上兵力分数路包围汤恩伯、何柱国、李仙洲、李品仙诸军约十五万人于平汉以东。""此次河南战役是宜昌战役后最大的战役,不论其军事结果如何,在政治上给蒋介石以很大的打击,因他煽起皖南事变造成国共间深刻裂痕,敌乃乘虚而入。蒋介石自三国同盟成立、日美矛盾激化、英美苏三国助华之后,即兴高彩烈,
<注:(1〕指日本、德国、意大利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而结成的军事同盟。>
轻视日本,集中其精力拼命反共。"蒋介石造成国共裂痕之后,"敌即于一月下旬发动大举进攻,蒋介石反共结果已如此明显。各地应强调宣传蒋介石此种全力对内的反革命作法,完全为敌人造机会,如不变计,必至闹到亡国;强调地提出我党中央解决时局的十二条办法,只有蒋介石立即悔祸,实行我党中央所提办法,才能使已被蒋介石开始破裂了的国内团结重新恢复,只有恢复国内团结,才能抗御日寇之进攻,挽救国家于危亡"。电报还指出:"蒋介石在我们表示强硬立场之后,又遇敌人大举进攻,乃向我们提出廉价的妥协办法,允许华中我军展期北移及新四军归入八路军增编一军等条件,已为恩来同志坚决拒绝"。"蒋在危急时求妥协之心,已可概见。我们必须坚持尖锐斗争立场,不达到我们必要条件决不与之妥协。"
同日 关于今后华中战略任务,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并告彭德怀:"目前华中指导中心应着重三个基本战略地区。第一个基本战略地区是鄂豫陕边,其办法由彭雪枫、张云逸、李先念三地逐步向西推进,以在一年内达到鄂西、豫西及陕南建立游击根据地为目的"。"第二个战略中心是江南根据地。又分为苏南、皖南、浙东及闽浙赣边四方面"。"第三是苏鲁战区。这是目前华中的基本根据地,主力所在,用力最大"。
2月2日 关于日军进攻态势及中共在政治、军事上的方针问题,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彭德怀、左权,刘少奇、陈毅,周恩来、董必武等,指出:敌有占洛阳可能,汤恩伯、胡宗南、卫立煌主力有被击溃可能,"反共高潮可能下降,中日矛盾仍属第一"。我们的方针:政治方面,继续攻势,坚持十二条,在适当的条件下不拒绝妥协,但目前绝不松口。军事方面,八路军原地不动,仍不松懈准备,新四军力争河南,不惜全力以赴。
黄克诚部即改新四军番号,新四军已成全国人民心目中极荣誉的军队,这是皖南代价换来的。统战方面,注意团结中条山、河南、湖北各友军,"大大发展交朋友,共同打退日寇的进攻,良机难得,以德报怨"。
同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致彭德怀、左权,周恩来、叶剑英电:"中央决定在蒋介石对新四军问题没有满意解决以前,我八路军停止给他任何呈报(战报亦停止),亦不向他请领经费。他的来件,办事处可以照例收下,但不要复他。"
同日 在杨家岭住地同二月一日离开重庆今日回到延安的叶剑英,进行长时间谈话。叶剑英带来周恩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信以及邓颖超送毛泽东的相片,向毛泽东汇报了皖南事变前后同国民党谈判的情况。当晚,毛泽东致电周恩来:"(一)剑英本日上午十时抵延,畅谈五小时,收到来示,欣慰之至。报纸题字(亦看到,为之神王。(二)小超同志照片收到,敬谢。"
同日 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并告彭雪枫、黄克诚:彭雪枫部和黄克诚部均须用新四军番号。刘、陈应"速将苏南、苏北、皖东、鄂中、淮北及克诚六部编为六个师,将各师师长、政委名单立即电告,以便军委立即发表委任令,广播全国"。
2月5日 和朱德致电廖承志:同意用毛、朱、周名义致电陈嘉庚、柳亚子、张一磨等,对他们为全国团结抗战仗义执言表示敬佩与鼓励。
2月7日 在准备发给共产国际的《新四军事变后的各方动态》上加写两段话。一段是:"中共方面的整个立场,见于一月二十日发表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与谈话,其中包括十二条要求,
<注: (1〕指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刊载的周恩来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柳亚子,曾任孙中山的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1年谴责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张一座,当时是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全党一致拥护,情绪异常兴奋。党外人士例如冯玉祥说,只有共产党的十二条国事才能解决,参政员张一磨等看了,异常高兴,中间人士从前怕共产党过于强硬引起破裂者,现在则赞成我党采取强硬态度。蒋、何、白原估计我们可以吓下来,以为苏联不要破裂,中共一定也不敢强硬,今见如此,出于他们意外,表示着慌,蒋几次派他的代表张冲、张治中(2)与周恩来商妥协办法,并派叶剑英返延。"另一段是:"综合各方情况,截至今日止,由于蒋介石做得太错,我们的有理而强硬的态度,日本向河南的进攻,英、美、苏的外交压力,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中间派的同情我们,广大人民的对蒋愤慨等等原因,已开始有了妥协的基础,内战已可避免,中国时局有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的象征。"
同日 关于日军进攻河南的形势和对蒋介石政治动向的分析,致电周恩来:"此次敌军进攻规模甚大,战况激烈,似比宜昌战役还要大些,完全是蒋、何、白反共计划召来的。""蒋介石原知敌人一、二、三月内要进攻的,他之所以发动皖南事变,发表一一七命令及部署大军进攻淮北、皖东、鄂中新四军,均是想以反共停止敌人进攻"。"岂知日本人的想法另是一样","利用国共冲突,乘机进攻"。"故河南进攻,对蒋是一瓢极大的冷水,把他的全部的幻想打破了。""军事反共事实上既已终结(虽然皖东与关中边区还在进攻),请注意蒋介石诸人如何处理共关系,依我观察,他们非求得个妥协办法不可。敌人攻得如此之急,一一七命令如此丧失人心,他的计划全部破产,参政会又快要开了,非想个妥协办法,更加于他不利”。
(1〕冯玉祥,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常委。1937年8月、9月又先后任国民党军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同年9月、10月,先后被蒋介石解除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职务。
(2〕张治中,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同日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居里会见蒋介石。八日,蒋介石收到罗斯福希望国共合作的来函。
2月8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通知,指示各地在抗议皖南事变及追悼皖南事变殉国烈士大会中,应要求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接受中共提出的解决时局十二项条件,平反皖南冤案。十日,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通知:"关于抗议皖南事变及追悼皖南死难烈士,前定二月十三日或以后数日内开会,兹决定缓开,待时局明朗后再通知开会。"十一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大会停开。
2月9日 进犯阜阳的日军开始撤退,同时放弃涡阳、蒙城等地。十日,败退到新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分三路向豫皖苏边区新四军进攻。
2月11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会上指出:这次日军进攻河南,扰乱了反共军对新四军的进攻计划,但在豫南战役中中央军损失不大,他们仍能布置进攻我们。二月六日国民党中央发出指示,要发动舆论逼使八路军、新四军退到老黄河以北,现在积极布置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反共军有三师两旅,看来反共高潮仍未降低。
2月12日 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陈毅,罗炳辉,黄克诚,彭雪枫等,指出:"此次敌寇发动华中攻势,其行动如山洪暴发,忽涨忽退,蒋此次反共计划一般地已被捣乱。目前整个形势在变化中。华中军事除李仙洲及王仲廉指挥之新二军仍继续执行原来反共任务外,汤军(主力正在进行休整"。"你们目前任务是求得巩固现地区,与李仙洲斗争"。
[1〕 指汤恩伯部。
同日 和朱德、王稼祥致电刘少奇:"望令克诚部向西推进,求得与雪枫区域联成一片,以巩固华中阵地。"
2月13日 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致电彭雪枫并告陈毅、刘少奇:李仙洲部两个师向你们进攻,你们主力先应向北退却,然后相机反击消灭之,一切靠自己解决问题。
2月14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周恩来电:"(一)同意以我党七参政员名义将十二条提到参政会要求讨论,以期恢复国共团结、重整抗日阵容、坚持对敌抗战,否则我们不能出席参政会。(二)同意在参政会外成立各党派委员会讨论政治问题。"
同日 关于目前国共关系和中共的策略,复电周恩来,指出:蒋介石"反共不会变,高潮可能下降,'剿共'可能停顿(只说可能)"。"只要此次高潮下降,'剿共'停顿,将来再发动高潮,再举行'剿共'就困难了(除非投降),故目前是时局转变关头。""敌必向蒋进攻,某君估计是对的,利用日蒋矛盾仍是我们政策中心。""但对蒋让步则危险(如你所说),目前是迫蒋对我让步时期,非我对蒋让步时期"。"蒋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受内外责难之甚,我亦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获得如此广大的群众(国内外)。""只有军事攻势才会妨碍蒋之抗日,才是极错误政策。政治攻势反是,只会迫蒋抗日,不会妨蒋抗日,
(<注: (1)周恩来1941年2月10日在重庆玉皇观同参政员黄炎培、周士观、沈钧儒、邹韬奋、章伯钧、张申府、左舜生、张君励商谈对国民参政会的态度。事后,周恩来将商谈情况电告毛泽东,主张接受他们的建议:中共七参政员将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善后办法提交参政会要求讨论,以此作为出席参政会的条件,否则不出席;在参政会外成立各党派委员会,讨论国共关系和民主问题,在此会上也提出"十二条"进行讨论。
(2)指崔可夫,当时任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兼国民党政府军事顾问。>
故军事守势、政治攻势八个字是完全正确的,二者相反正是相成。"我之政治攻势(十二条)压倒了蒋之攻势,我们的目的不在蒋承认十二条或十二条之一部分,他是不会承认的,而在于以攻势打退攻势。"一月十七日以前他是进攻的,我是防御的,十七日以后反过来了,他已处于防御地位,我之最大胜利就在于此。"十六日,又将这一电报发彭德怀、刘少奇。
2月15日 毛泽东等共产党七参政员致函国民参政会,声明在国民党政府对中共中央一月二十日所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十二条善后办法未予采纳以前,拒绝出席参政会。十九日,周恩来将此公函送交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
2月17日 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致电彭德怀、左权并告刘伯承、邓小平,刘少奇、陈毅,指出:卫立煌"是可与合作人物、对他的政策应十分谨慎,应向着争取他与我们长期合作的方向去做"。"日蒋矛盾甚大,日寇仍有深入进攻可能。""蒋介石强我华中部队集中华北的政策,日本认为是对它不利的(破坏它华北的根本利益),这亦是日蒋矛盾之一。"这个矛盾很可利用。"日蒋没有妥协以前,蒋大举对我进攻是不可能的,第一他没有便利战场、第二政治上不好动员,第三英、美都不赞成,第四蒋、桂已有矛盾。这一估计已经证实,故华中我军应加紧对付他的小进攻(如李仙洲、莫德宏、陈大庆(之类),但不怕他的大进攻。""目前蒋、桂、何都陷于僵局,我再忍耐一下,时局于我有利。"
同日 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致电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关向应,聂荣臻、彭真,吕正操、程子华,朱瑞、陈光、罗荣桓、陈毅、刘少奇,进一步阐述中共中央决定的军事守势、政治攻势的方针,指出:"目前党的政策的中心出发点是利用日蒋矛盾,
<注: (1)陈大庆,当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第31集团军第29军军长。>
陈大庆
日蒋还有严重矛盾,故必须利用之,因此我们采取了军事守势、政治攻势的政策,这个政策的时间愈长愈有利,愈短愈不利。""我党领导的一切武装部队,包括新四军在内,目前对反共军,基本上只应该打防御战,不应该打进攻战,不应该企图在大后方发动反蒋的游击战争,这些办法目前都是有害的。"新四军虽已无合法地位,"亦不应该去大后方,暂时仍以限制于敌占区及其附近地区活动为原则。河南敌退后,彭雪枫过新黄河的活动应暂时放弃,主力向河南发展任务目前应改为准备而不是实行"。"对八路军机动部队的准备亦然,目前也是准备,不是实行"。"在加紧准备机动部队中,必须抑制部队中可能发生的急躁情绪,必须使部队高级人员懂得,一方面要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全面破裂),一方面又要在自己的行动上避免引起过早破裂,要知道破裂愈迟愈有利,愈早愈有害。"
2月18日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新四军所属各师军政负责人的委任令:粟裕为第一师师长,刘炎为政治委员,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张云逸为第二师师长,罗炳辉为副师长,郑位三为政治委员,郭述申为政治部主任;黄克诚为第三师师长暂兼政治委员,吴文玉为政治部主任;彭雪枫为第四师师长暂兼政治委员,萧望东为政治部主任;李先念为第五师师长暂兼政治委员,任质斌为政治部主任;谭震林为第六师师长暂兼政治委员:张鼎丞为第七师师长,曾希圣为政治委员。
同日 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致电刘少奇、陈毅,彭雪枫,指出:"顽军虽有重新进攻华中我军之可能,然经日军'扫荡'后整训须时,故雪枫部应在涡河南岸尽可能努力迅速建立根据地,不到不得已时不要全部退至涡河北岸与放弃涡南。""可由黄克诚酌派一部分部队进至原雪枫地区。"
2月19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杨尚昆关于华北情况和政策上几个问题的报告。毛泽东在会上提出要加强中央秘书处组织。秘书处工作主要有政治、军事、党务、情报、同延安各机关的联系五个部分。会议决定调陶铸、胡乔木等四人到秘书处工作。
2月20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起草致彭德怀、罗瑞卿电,指出:前总在二月九日所发政治训令是不适当的。训令"混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从理论上动摇了'三三制',使全军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即整个资产阶级都已经或快要叛变了,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苏维埃时期又要到来了。这样就将中央及全党一年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都有可能从理论上给以推翻"。"在现时提倡土地革命是非常错误的,这样将使我们党孤立起来。中央曾经并正在努力向党内外说明党的政策不是土地革命政策而是统一战线政策"。"认为在统一战线教育以外另有所谓与统一战线教育相对立的阶级教育,在现时应该强调起来,而不知道统一战线教育即是阶级教育,即是无产阶级及农民阶级对现时还在抗日的各个资产阶层(大资、民族、小资)与地主阶层(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的立场和态度。除此以外,并无所谓另外单独的阶级教育。只有认为统一战线仅有联合并无斗争,才另有提出专门强调阶级对立或阶级斗争之必要"。"在反共高潮时期,主要地应该防止的是'左'倾危险,而不是右倾危险",而二月九日训令势必助长"左"倾危险的发展。"二月九日训令包含着脱离中央七七决定与十二月指示各项基本原则的倾向,我们明白这是由于皖南事变的刺激而发生的。须知皖南事变也罢,乃至蒋介石叛变投降与全面破裂也罢,七七决定与二月指示的基本原则是不会变化的。现在有些同志似乎觉得缩小范围,
<注:(1) 据胡乔木回忆,他从此担任毛泽东的秘书。>
毛泽东与胡乔木
逐渐软下来,因为他们怕中间派同情我们,又怕军人动摇,胡宗南、陈诚、卫立煌等都表示不愿马上内战,更怕国际压力。所以在周将公函交王世杰时,王要求收回缓发两天。宋美龄说蒋吃软不吃硬,实际上蒋对我们是吃硬欺软。我党目前只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敷衍,另一种是采用政治攻势,像我起草的复周恩来电和叶剑英复张冲电的态度。会议讨论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二月二十三日复周恩来电。复电指出:"同意你的根本立场,但不拒绝谈判。""致参政会公函不能撤回,并须广泛发布。"应告张冲如下各点:"自一月二十五日将十二条交与张冲转达蒋先生后,国民党方面置之不理,故不得不函达参政会要求解决。""如国民党方面认为可以谈判十二条,参政会方面自可暂时不付讨论,而由两党在会外谈判,但在谈判无满意结果前,我们不能出席参政会。""国民党方面如无破裂决心,必须迅即停止各方面的政治压迫与军事进攻。"
同日 为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铅印单行本写如下一段话:"这本小书是一九三六年秋季作为当时红军大学的教本而写的,目的在总结内战的经验。只完成五章,尚有战略进攻,战略转移,政治工作,及其他许多问题,没有工夫再写了。
(1)陈诚,当时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2〕周恩来1941年2月20 日致毛泽东并中共中央书记处的电报说:昨日将七参政员致国民参政会公函送王世杰,声明在中共中央所提十二条(原文照抄)未得政府裁夺以前,中共参政员碍难出席。同时将此公函抄送各小党派及有正义感之参政员二十余人。王世杰得公函后,立即找张冲谈话,认为此系中共表示破裂。黄炎培、左舜生等访王世杰,亦说时局严重,必须设法解决。张冲从昨晚至今午,接连以电话及公函请我暂行收回此公函两天,以便他从中奔走,请蒋约我谈话,我均严词拒绝。张冲认为十二条虽已提出一月,尚非正式公文,今向参政会提出,势必付诸讨论。张仍请求以他名义代电延安,缓期两日提出。
四年来只有油印本,兹应军政杂志社之请,用铅印出版,借供党内同志们参考。这是一场大争论的结果,是表示一个路线反对另一个路线的意见,对于目前的抗日战争还是有用的。"
2月24日 电告周恩来:(一)李长江叛变,陈毅率新四军讨伐〔1),二十日占领泰州,俘获人枪数千,李率数百人西逃,逆部有两个支队反正,望广为宣传。(二)李仙洲向新四军进攻,陷涡阳、蒙城,彭雪枫部化整为零仍在涡河、新黄河间坚持游击战争。(三)七参政员公函明日可发表,并电香港。
2月25日 在一份关于华侨方面对国共分裂危险的反应材料上加写一段话:"国民党方面,在各方反对其反动措施的压力下,虽然不会变更其反共的根本计划,但更大的破裂,却有被制止的可能。只有国民党内部外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的各种中间势力与进步势力加强其对买办资产阶级分子的压力,时局才有好转的可能性。"
2月26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周恩来电:"有电(2)悉。(一)非十二条有满意解决并办理完毕确有保证之后,决定不出席参政会。(二)张冲所提条件不能接受,七参政员公函不能撤回。
<注: (1)国民党军鲁苏战区苏鲁皖游击区第1路游击指挥官李长江于1941年2月13日公开投敌,就任汪精卫伪政府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新四军第1师于2月18日即发起讨伐李长江部的战役。
(2〕 周恩来1941年2月25日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当日与张冲谈判情况。电报说:"今晨张冲又来,约谈三小时,我坚决告他,七参政员公函不能撤回。"周恩来在电报中还说,张冲提出具体办法三条请他电告中共中央:(一)军事上十八集团军以正规军开到黄河以北。其他游击部队全部留华中,配合友军作战:(二)参政会改请董必武、邓颖超出席会议;(三)目前军事进攻停止,政治压迫要总解决,需请蒋介石负责纠正,再不发生新事件。张冲的唯一要求是中共参政员出席参政会,并望明早答他。>
(三)如彼方有诚意解决问题则应(甲)参政会延期两个月开会,(乙)在两个月内解决十二条及一切悬案,(丙)派机送恩来回延开会以便讨论彼方意见。"
同日 致电周恩来,指出:"蒋介石除对我秘密党及办事处逞凶外,他处绝无办法。"国内外形势日益对我有利。"蒋介石反共是一定的,但大举是不可能的,蒋介石手忙脚乱之时快要到了。"
2月27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报告目前时局与中共对策问题,指出:现在国民党与英美方面都怕国共分裂,蒋介石企图拉拢我党及各小党派参加参政会。我们的对策是蒋如果不答应我们提出的十二条,我们就不出席参政会。
同日 周恩来、董必武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书记处,告以蒋介石于今天上午约见各小党派代表张澜、黄炎培、沈钧儒、张君励、褚辅成、左舜生六人,原则上同意他们提出的成立由有关各方面组织的委员会等建议。随后,各代表即约周恩来谈话,说蒋已答应成立各党派委员会。周、董电报还说:蒋介石现用一切力量骗我们出席参政会,我们决不上当。他想以各党派委员会作为我们出席参政会的交换,我们也决不交换。关于各党派委员会的组织和讨论内容及中共代表人选等,请中央电示。
2月28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周恩来电:"(一)可以加入各党派代表委员会,每党派代表一人。(二)我党派恩来为代表参加委员会。(三)委员会以讨论各党派关系(当然首先是国共目前的紧张关系)及国家大事为其任务。(四)委员会不属于参政会。(五)我党参加委员会,但在十二条没有满意解决前,仍坚决不出席参政会。"
同日 修改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以周恩来或董必武的名义向张冲提出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致周恩来的电报。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是:(一)立即停止全国向我军事进攻;(二)立即停止全国的政治压迫,承认中共及各党派之合法地位,释放西安、重庆、贵阳及各地之被捕人员;(三)启封各地被封书店,解除扣寄各地抗战书报之禁令;(四)立即停止对《新华日报》之一切压迫;(五)承认陕甘宁边区之合法地位;(六)承认敌后之抗日民主政权;(七)华北、华中及西北防地均维持现状;(八)于十八集团军之外,再成立一个集团军,共应辖有六个军;(九)释放所有皖南被捕干部,拨款抚恤死难家属;(十)发还皖南所有被捕人枪;(十一)成立各党派联合委员会,每党派出席代表一人,国民党代表为主席,中共代表副之;(十二)中共代表加入国民参政会主席团。
3月1日 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开幕。由于国民党不肯接受中共提出的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办法,中共参政员毛泽东等七人拒绝出席会议。
同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关于谈判无结果坚决不出席参政会复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的急电(1),指出:"(一)临时办法无结果无明令保证,绝对不能出席(绝对不能出席),必须坚持我们的原则立场。(二)告诉国民党及小党派,延安回电已到,为顾全大局起见,同意临时办法十二条,在有结果有明令保证时可以出席,以示我党仁至义尽。(三)判断此次谈判决不会有结果,故你们的决心须在不出席上,亦不宜外出活动,坚守自己的原则立场。如我们此时出席,我们即失掉一切立场,结果将非常之坏。(四)即选周为主席团,亦决不能出席。"
3月2日关于不出席参政会问题再致电周恩来:"昨夜书记处会议讨论来电,
<注:〔1〕周恩来1941年3月1日两次急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他当日与张冲谈判无结果的情况,并请示是否出席国民参政会。电报说:现在不出席与谈判仍是对立着,僵局必须打开,中间的办法已没有用。一切待中央立即指示。>
反复考虑,认为蒋介石正发动一切压力迫我屈服,我若出席,则过去有理有利的政治势完全崩溃,立场全失,对我一切条件他可完全置之不理,一切文章不能做了,因此决不能无条件出席,但明令保证的条件是决不会答应的,因此须决心不出席。""我不出席,他亦无可奈何"。"我已提出让步条件(临时办法),他不答应,其曲在彼"。"只要熬过目前一关,就有好转可能,在半年内如能解决善后条件,我仍准备出席九月间的二次参政会。"
同日 急电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对共产党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本日致国民参政会公函,表示"完全同意",并嘱"立即转发港、沪并广播各地"。董必武、邓颖超的函说,他们经中共中央同意提出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如得国民党政府采纳并有明白保证,他们将出席国民参政会。
3月4日 致电周恩来,指出"蒋将继续增加对我压迫,请作准备。""参政会通过拥蒋案以报复我之不出席,但我如出席亦会通过此案,我们赔了夫人又折兵,便上大当,故不出席是千对万对的。"
同日 和朱德、王稼祥、叶剑英致电彭德怀、左权,贺龙、关向应,彭真,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关于机动部队准备事,须能适应走与不走两种情况,决不可一心一意只准备走,致放松坚持根据地的决心与注意力,及耗费太多之经费,因此应该以准备兵力与现款二事为宜,其他如船只、粮食、草料等项不特别增加经费,凡须特增经费者,须从缓办。"
同日 致电廖承志并告周恩来:对国民党"参加英美集团或订立中缅协定一事不必强调反对,要把宣传与政策加以分别,我们并不放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宣传,但对英美援华与中缅联防则不应反对,可表示听任态度,因此事可使蒋介石难于投降与难于反共。我们必须尽量利用两派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3月5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先就目前时局问题发言,说:过去我们的"佳电"及撤兵,一方面取得了中间派的同情,另一方面使国民党抓住我们怕破裂,更加向我们进攻。在我们向参政会提出十二条时,蒋表示着慌。我们继续坚持强硬的立场,蒋动员所有小党派向我们要求出席参政会,因此我党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提出新的十二条办法。这一次我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三个战士坚持了党的立场,这是有重大的意义。我认为我党此次坚定的立场是对的,给了国民党以坚决的打击,会给各方面以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孤军奋斗是有极大的意义。我党外交政策并不反对英、美援华,但反对参加英美集团。我们不反对参加中缅联防,在反日的目的下赞成中缅联防,利用帝国主义间的矛盾。现在以大势观之,国民党反共政策是不会停止的,但在日本南进的政策下反共高潮将会降低。在讨论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问题时,毛泽东说:财政方针主要是发展的方针,手段是票子。应当转变过去的紧缩政策,根据新的方针,立即实行新的政策。要决心立即投资生产事业,主要是投资盐的生产。纸票新增发六百万元,因为现在特别需要,不得不发。以二百万投资盐的生产,二百万买粮食,一百万支付中央与边区的经费,一百万由银行周转。各种垄断的办法必须立即改变,私利不要妨碍人家,政府要实行纠正。要实行贸易自由政策,过去实行以公营事业吞并私人事业的政策是不对的。对边区资本主义发展不要害怕,过去提党内反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口号,后来改用反对贪污腐化的口号。
3月6日 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共七参政员不出席会议之演说,重弹军令、政令必须统一的滥调,攻击中共提出的解决时局善后办法十二条和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但又不得不声称"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向贵会保证的"。会议通过对毛泽东、董必武参政员等未能出席大会事件之决议,并以大会秘书处名义再次致电中共七参政员,促其出席会议。
3月8日 毛泽东等中共七参政员复电国民参政会,再次说明不出席参政会的理由,指出:中共为挽救时局,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善后办法十二条。迟延期月,未获一复,而政治压迫、军事攻击反变本加厉。……似此情形,若不改变,泽东等虽欲赴会,不独于情难堪,于理无据,抑且于势有所不能。"为顾全大局委曲求全计,"乃由在渝参政员必武、颖超二人提出临时办法十二条,请求政府予以解决,以便本党参政员得以出席大会",但亦未蒙政府置答。复电重申这两个十二条是中共七参政员是否出席此次参政会的条件。如能在此会期间,"采纳泽东等所提各项办法,一有定议与实施上之保证,则本次大会虽届临毕之时,中共在渝参政员亦必应命出席,否则惟有俟诸问题解决之日"。
同日 出席在文化沟举行的延安"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
3月12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时局问题发言说:此次参政会,中共不出席,邹韬奋等退出,已变为反共的反动的舆论机关。蒋介石在参政会上报告,说对我党提出的十二条一条也不能答应。现在不理他,待国民党八中全会时给以政治上的进攻。会议决定,中共对此次参政会采取不理态度。会议还讨论了召开中共七大的准备工作。当天,毛泽东起草中央书记处通知:各根据地对重庆国民参政会的一切东西不要发表,也不要批评,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同日 致电周恩来,分析蒋介石六日在参政会的演说并提出对策。电报说:"我们攻势(双十二条及不出席)结果,迫得蒋介石作正面回答,却把问题向全国公开了(借一切国民党报纸发表我们的十二条,同时暴露了蒋介石的真面目),蒋原欲把问题缩小,现在却扩大了(由军事问题扩大到政治问题、党派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攻势的结果。""蒋六日演说及参政会决议仍是一打一拉的两面政策,我们七参政员齐电,亦是一打一拉的两面政策,这种拉锯式的斗争将延下去,就是所谓拖,可能再拖一年。"蒋介石六日演说,是"一种阿Q主义,骂我一顿,他有面子,却借此收兵,选举必武为常驻委员及近日西安放人似是这种收兵的表现"。"我们却还应继续我们的攻势,直到我们的临时办法各条实际上被承认(主要是扩军、防地、新华报及路上少捉人)。"
3月14日 复电全美洲洪门总干部监督司徒美堂等,表示对美洲侨胞关怀祖国,呼吁团结,敬佩无已。指出:自国民党发出一月十七日反动命令后,国共合作已遇到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迄未稍变,已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解决时局的善后办法和临时办法各十二条,希望"公等一致主张,予以赞助"。
3月15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复周恩来电:"删未电(2)悉。(一)可以先解决新华(3)、捕人、发护照、发饷等小问题,惟对大问题绝不放松。(二)蒋之表示,不完全是哄,有部分让步以谋妥协之意,因国内外情势不容许他不让步。"
同日 电告周恩来,驻安徽、河南的蒋桂两系在地盘问题上发生严重矛盾,
<注: (1)齐,即8日。
(2〕周恩来1941年3月15(删)日未时致电毛泽东,报告他14日同蒋介石谈话情况,说蒋在我们的政治攻势下,为敷衍局面,采取表面和缓而实际仍在加紧布置以便各个击破。其法宝仍是压、吓、哄三字。压已困难,吓又无效,现在正走着哄字。并请示可否利用目前的可能先解决捕人、发饷等小问题,还是等大问题一起解决。
〔3〕指《新华日报》。>
白崇禧电告李品仙保存实力不打硬仗,对东进"剿匪"已完全不提。
3月17日 关于日苏订立条约对国共关系的影响问题,致电周恩来,指出:"蒋急于转圆,似乎是由于近日国际关系。""松冈西行目的在订立日德、日苏两种条约,两约如订,大战即发,英、美要阻止日、苏订约,命蒋向中共转圆,蒋亦甚惧日苏亲善,似有求助于我之意,日本则利用国共恶化,有求苏助日制蒋意。""如日、苏只订经济条约不订政治条约,蒋有答应我临时办法各条可能,如日、苏订立政治条约,则国共、中苏关系均可能一时恶化。"
同日 为《农村调查》一书写第二篇序言。序言指出,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这篇序言和四月十九日写的跋合为一篇编入《毛泽东选集》,题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3月18日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对党内的指示,指出:"从何白'皓电'(去年十月十九日)开始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至皖南事变和蒋介石一月十七日命令达到了最高峰;而三月六日蒋介石的反共演说和参政会的反共决议,则是此次反共高潮的退兵时的一战。时局可能从此暂时走向某一程度的缓和。""这次斗争表现了国民党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地位的提高,形成了国共力量对比发生某种变化的关键。""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域内对我党和进步派的压迫政策和反共宣传,决不会放松,我党必须提高警惕性。"同时,"在全国和各根据地上,要反对对时局认为国共已最后破裂或很快就要破裂的错误估计以及由此发生的许多不正确的意见。"这个指示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
3月19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并决定缓发。在讨论出版发行工作时,毛泽东指出:要使发行与消耗量相适合,要出版教科书及通俗书籍。合并刊物问题(1),现在继续停刊,把文章放在《解放》上。会议决定合并刊物后,暂时只出版《解放》、《共产党人》、《八路军政杂志》、《中国文化》四种刊物。
同日 致电周恩来、董必武,询问:蒋介石组织党派委员会有何用意?蒋是否同意党派委员会只能是商谈接洽机关,不是决定机关,一切有关某一党派的问题非经该党派同意不生效力?蒋是否想借此站在各党派之上,以便统驭全国?以上各点请立复。二十日,周恩来、董必武复电毛泽东,为了对付蒋介石拉拢各党派而组织党派委员会的计划,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向蒋提出党派委员会必须置于参政会之外,各党派必须平等。
3月21日 致电周恩来:"号(2)午电悉。(一)党派委员会问题中央还未讨论,请暂时不要答复他们。(二)请你考虑在新四军问题未解决前,不加入党派委员会是否更妥当些,因蒋目的在使我加入党派委员会束缚我们手足。"
3月26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关于增强党性问题。毛泽东发言说:党性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要使中级以上的干部实行检查,干部巩固了党便巩固了。实行自我批评,是一个很难办到的事情,鲁迅也说解剖自己是困难的。自遵义会议后党内思想斗争少了,干部政策向失之宽的方面去了。对干部的错误要正面批评,不要姑息。
<注:(1)中共中央1941年3月26日发出关于调整刊物问题的决定,指出:"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与某些书籍小册子的急于出刊,决定《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自四月起暂时停刊,以四个月为期。"在停刊期间,关于这些方面的指导性的文章,分别登载其他有关刊物上。
〔2〕号,即20日。>